当中型会计师事务所穆尔・金斯顿・史密斯(Moore Kingston Smith,以下简称 MKS)的会计师们开始运用人工智能(AI)提升工作效率时,公司利润率显著上升。
该事务所另一支负责企业欺诈核查的团队,仅用两小时就为客户完成了一份报告 —— 而在过去,这项工作需要两周时间。
尽管经济增长放缓迫使英国财政大臣蕾切尔・里夫斯(Rachel Reeves)可能在周三的预算案中提议增税,但人工智能的逐步应用让人们看到希望:英国经济或许能摆脱困扰其二十年的生产力难题。
经济学家指出,与其他国家相比,服务业在英国私营部门中占主导地位。若英国能在会计、金融等核心服务业快速应用人工智能,可能会收获更高回报。
评级机构穆迪(Moody‘s)上周五(11 月 21 日)表示,在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浪潮中,英国可能比其他国家获得更多收益。
MKS 数字转型负责人贝基・希尔兹(Becky Shields)表示,人工智能正将员工从重复性工作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有更多时间与客户对接。
“支撑这一切技术的大型语言模型(LLM)一直在迭代进化,每一次更新都在变得更强大。” 她说道。
英国企业已做好拥抱人工智能的准备
服务业占英国经济总量的 80%,与美国持平;若剔除通常由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服务业在英国经济中的占比会更高。
MKS 在英国拥有约 1500 名员工,目前正将基于谷歌 Gemini 2.5 模型开发的平台应用于越来越多的业务领域。希尔兹表示,这仍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但其积极影响已十分明显。
她透露,与另一组团队相比,某支高频使用人工智能(使用频次为前者 4 倍)的团队,利润率高出了 8 个百分点。
传统工作模式中,团队会抽取部分交易样本,要求客户提供订单凭证、发票、银行对账单等文件;而使用人工智能的团队则允许客户上传完整数据集,MKS 可通过系统自动完成分析。
希尔兹指出,初期额外投入的工作如今已见成效,该流程已能更广泛地推广应用。文书工作的减少也为客户带来便利 —— 部分客户表示,正是因为 MKS 采用了人工智能技术,才选择与其合作。
“以当前的技术水平,用少量投入就能实现显著效果。” 她补充道,并表示相较于其他技术,人工智能的成本 “可谓微不足道”(字面意为 “每英镑成本中仅占便士级”)。
对于英国经济,以及正面临执政压力的首相基尔・斯塔默(Keir Starmer)而言,提升生产力是一项重大挑战。
预算预测机构预计将下调英国经济的潜在增长预期(这一调整反映了过去经济增长的疲软表现),这可能会导致公共财政出现缺口。因此,里夫斯很可能在周三(11 月 26 日)宣布增税,以向担忧的债券投资者证明其有能力减少政府借贷。
生产力增长乏力的困境
与其他国家一样,2007-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后,英国的生产力提升速度明显放缓,导致近二十年来经济增长疲软,也让选民感到不满。
智库英国国家经济与社会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of Economic and Social Research)的数据显示,2008 年以来,英国薪资增长放缓的原因中,近一半源于生产力提升乏力。
斯塔默政府正试图通过简化规划体系、推进基础设施现代化、提升劳动力技能等方式提高生产力,推动经济重新焕发活力。政府还希望借助人工智能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
1990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保罗・克鲁格曼(Paul Krugman)曾表示:“生产力并非一切,但从长期来看,它几乎就是一切。” 曼彻斯特大学生产力研究所(Productivity Institute)负责人巴特・范・阿克(Bart van Ark)则认为,对英国政府而言,“短期内,几乎所有问题的核心都是生产力”。
目前,英国的通胀率在七国集团(G7)中居首,劳动力市场流失人数过多。2024 年,英国的企业投资率在 G7 中排名倒数第二,尽管这一数据与美国接近,但美国的生产力水平远高于英国。
不过,人工智能或许能成为英国的 “秘密武器”。
里夫斯的副手托尔斯滕・贝尔(Torsten Bell)正在协助制定此次预算案,他在 2024 年出版的书中提出,英国 “能够且应当搭乘服务业的东风”。
世界贸易组织(WTO)的数据显示,凭借在金融商业服务、法律、教育和建筑领域的专业优势,英国 2024 年实现了 2480 亿美元的服务业贸易顺差,规模仅次于美国。
英国服务业出口额占全球总量的 7% 多一点,同样位居全球第二,仅次于美国。
相比之下,人工智能对英国制造业的积极影响尚不明朗。目前,英国制造业正面临能源、劳动力和原材料成本高企、公共基础设施投资不足以及贸易规则变化等多重挑战。
位于英格兰中部地区的地板材料制造商阿姆蒂科(Amtico)正运用人工智能制定生产计划,但该公司下一个重大投资决策是扩大机器人技术的应用,以抵消英国制造业面临的部分高成本压力。
阿姆蒂科首席执行官乔纳森・达克(Jonathan Duck)表示:“我计划针对劳动力最密集的生产流程进行投资,以此摆脱高人力成本的困境。”
许多企业仍对里夫斯去年首次发布预算案时上调劳动力税的举措感到不满。雇主们表示,若里夫斯此次再次上调企业相关税收,可能会危及她提出的经济增长计划。
经济增长上行,就业岗位下行?
分析师认为,目前判断人工智能对经济增长的长期影响尚为时过早 —— 由于其实际应用存在不确定性,相关预测差异较大,但多数人认同,人工智能的经济效应不会立即显现。
英国央行行长安德鲁・贝利(Andrew Bailey)将人工智能视为潜在的 “游戏规则改变者”,他上月表示,从托马斯・爱迪生首次点亮电灯,到电力对生产力的影响体现在统计数据中,这一过程耗时约 40 年。
“人工智能目前仍处于试验阶段,因此投资和持续投入至关重要。” 贝利说道。
曼彻斯特大学的范・阿克认为,未来几年,人工智能可能会使英国年度经济增长率提升 0.1 至 0.2 个百分点。这对于年增长率约 1.5% 的英国经济而言不无裨益,但无法让现任政府避开艰难的预算抉择。
资本经济学(Capital Economics)首席英国经济学家保罗・戴尔斯(Paul Dales)表示,人工智能可能在 2030 年代中期推动英国经济加速增长。由于英国在监管和劳动法方面采取更宽松的 “不干预” 策略,其人工智能应用程度可能会高于欧洲其他主要经济体。
贝伦贝格银行(Berenberg)经济学家安德鲁・威沙特(Andrew Wishart)指出,高附加值企业部门的生产力提升表明,更广泛的经济变革已在酝酿之中。
“若税收没有大幅上调,我认为这种生产力提升将体现在企业盈利中。” 他表示。
人工智能崛起带来的风险包括:技术红利可能主要流向资金更充裕、有能力加大投资的大型企业,这可能导致经济竞争性下降,并加剧英国地区间的发展失衡。
部分处于高监管行业(如会计行业)的企业担忧,监管机构的政策制定速度可能跟不上技术发展步伐。
英格兰及威尔士特许会计师协会(Institute of Chartered Accountants in England and Wales)技术政策负责人埃丝特・马洛瓦(Esther Mallowah)表示:“目前企业面临的挑战是,无法明确判断哪些行为合规、哪些不合规。”
自动化程度提高的未来可能带来另一大风险 —— 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这一风险的轮廓正逐渐清晰。
英国特许人事发展协会(Chartered Institute of Personnel and Development)本月开展的一项调查显示,17% 的私营部门雇主预计未来 12 个月将因人工智能应用减少员工数量,仅有 6% 的雇主计划增聘员工。
MKS 今年减少了毕业生招聘人数,但希尔兹表示,这一调整是有意为之的 “短期冲击”,目的是加快员工适应人工智能的速度。
她预计,一年后招聘规模可能恢复正常,以确保不会失去 “人际互动” 这一核心优势。
“客户信任我们,希望我们为其业务提供更多支持,无论是更全面的协助还是新的服务。” 希尔兹说,“没人认为(裁员)会成为长期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