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湾商业观察》王璐
成立于1997年,石药集团(01093.HK)在行业的知名度相当之高。
据官网及天眼查显示,石药的创新触角已经到达世界各地。全球五大研发中心、2000余人的高端研发队伍,每天都在为新技术、新靶点、新领域做科研探求。现取得海外临床批件30余个,16个新产品/新适应症获得美国FDA快速通道或孤儿药资格认定,15个产品获ANDA批件。目前,石药依托国际化的质量体系,取得了15张CEP证书和24个DMF登记号。
2025年6月,就AI引擎双轮驱动的高效药物发现平台,与阿斯利康订立战略研发合作,合同总金额53.3亿美元。
不过,在最新的三季报表现上来看,石药集团显然不尽如人意,也遭到不少券商下调目标价。
1
前三季度营收净利润下滑承压
今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收入198.9亿元,同比下降12.3%;归母净利润为35.11亿元,同比下降7.1%;经调整净利润为30.79亿元,同比下降23%。
第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66.18亿元,同比增长3.4,但净利润同比下降10%至9.64亿元。
石药集团表示,成药业务于今年前三季度实现收入154.50亿元(包括授权费收入15.40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17.2%,主要是由于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及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内药品的价格调整等行业政策的持续影响所致。
详细来看,公司成药业务中神经系统、抗肿瘤以及抗干扰、心血管均出现双位数大降态势。
中银国际研报指出,石药集团管理层维持对2025年下半年业绩较上半年实现中单位数复苏的指引,但由于即将实施的全国集采续约以及医保基金支出持续严格控制带来的不确定性,尽管2026年上半年将推出创新产品(例如,白紫II,KN026)以及生物类似药(例如奥马珠单抗、帕妥珠单抗)的销售增长,管理层仍对2026年国内市场前景持谨慎态度。管理层强调,为应对国内的不确定性,国际化是关键战略重点。同时预计2026年研发费用将同比增长15%至20%。
鉴于第三季度业绩符合预期,中银国际基本维持2025年预测不变,但由于第一至第八批全国集采续存在不确定性,以及新产品销售增长速度可能低于预期,该行将石药集团2026及2027年营收预测分别下调5.8%和8.5%,将其目标价下调至8.5港元,维持“持有”评级。
中金公司则认为,考虑研发投入加大,分别下调石药集团今明两年净利润12%、15%至47.6亿元、53.53亿元;维持“跑赢行业”评级,下调目标价15%至11港元,分别对应今明两年24.4倍、21.4倍市盈率。
2
第三季度收入低于市场预期,股价两个多月跌超三成
不过,中金公司也看好公司的在研产品。中金指出,公司小核酸管线进展顺利,PCSK9(公司预计25年底进入III期)、LPa)、AGT、ANGPTL3及C5均已进入临床,覆盖血脂/血压等重点慢性病,同时公司逐步探索眼/肺/脂肪/肌肉靶向递送。同时,公司重点在研管线安尼妥单抗(HER2双表位)、SYS6010(EGFRADC)及SYS6091(HER2ADC)等进展顺利,我们期待更多数据读出。
野村证券指出,石药集团第三季度收入远低于市场预期的74亿元;按年升幅主要因确认合作收入4.65亿元,而去年同期没有相关收入。第三季产品销售额按年下降2.7%,但按季增长4.2%至62亿元。管理层目标2026年药品销售正增长,并预期同期研发开支按年增长15%至20%。
野村分别将2025及26年收入预测下调12%及6%,盈利预测下调26%及14%,因考虑到药品销售表现逊预期及合作项目收入延迟确认,将其目标价由10.09港元降至9.11港元,维持“买入”评级,预期未来几个季度销售将逐渐复苏。
在资本市场表现方面,近两个多月,石药集团股价跌幅超过三成,然而,今年以来(截至11月21日),公司股价涨幅超过五成。
11月21日,石药集团发布公告,宣布其开发的化药1类新药选择性5-HT2A受体激动剂(SYH2056片)已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可以在中国开展临床试验。该产品旨在改善抑郁障碍患者的疾病状态,具有快速起效和持久药效的特点,同时不产生致幻风险。
公告指出,该产品的临床适应症为治疗抑郁症,临床前研究显示其在多种抑郁动物模型中展现出优异的抗抑郁活性,且降低了可能存在的致幻风险。公司已在国内外提交了多项专利申请,表明该产品在市场上具有广阔的临床需求和较高的开发价值。
3
原执行董事内幕交易被罚500万
业绩及产品之外,外界也关注到石药集团高管违规事件。
11月3日,公司发布公告称,执行董事潘卫东涉嫌内幕交易,被证监会处以罚款500万元人民币。其后,潘卫东辞去执行董事职务。
行政处罚决定书显示,石药集团间接非全资附属公司石药创新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石药创新”,股份代码:300765)2023年12月8日发布的公告,恩必普(石药集团全资附属公司、石药创新最大股东,天眼查信息显示,恩必普目前对石药创新的持股比例为73.83%。)拟自2023年12月8日起六个月内,择机增持石药创新的股份上限不超过人民币一亿元。
2024年1月10日,石药创新发布了拟收购石药集团另一间全资附属公司石药集团百克(山东)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并募集配套资金的停牌公告,该重组交易相关工作当时由时任石药创新董事长的潘卫东牵头。
中国证监会经调查后认定,潘卫东作为当时石药创新的董事长并牵头该重组交易,不晚于2023年12月5日便知悉此项内幕信息。在该重组交易公开前,潘卫东利用恩必普的证券账户,于2023年12月8日至2023年12月20日期间,累计买入石药创新逾274.26万股,累计买入金额近1亿元人民币。此举被认定为构成证券法下的内幕交易。
石药创新分别于2023年12月8日及2023年12月21日发布有关增持股份的公告。诚如石药创新于2025年4月28日的公告所披露,该重组交易已终止,最终没有落实完成。潘卫东已于2024年9月23日辞任石药创新董事长。
知名律师、河南泽槿律师事务所主任付建指出,从此次的处罚结果来看,潘卫东被顶格处罚。据《证券法》第一百九十一条规定,对于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五十万元的内幕交易行为,处以五十万元以上五百万元以下的罚款。证监会对潘卫东处以五百万元罚款,显然是在法律规定的幅度内采取了顶格处理,这充分体现了监管机构对此类违法行为“零容忍”的态度。(港湾财经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