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事长被捕!北大医药的“生死时速”

小小MT4 来源:市场资讯 °C 栏目:MT4下载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来源:翠鸟资本

  |翠鸟资本

  北大医药000788.SZ1112日晚间的一纸公告,将公司推向了风口浪尖。

  公司公告称,公司董事长、总裁徐晰人因涉嫌刑事犯罪,已被重庆市江北区人民检察院批准逮捕。

  1024日首次披露徐晰人因个人原因暂时无法履职,到1029日确认其被刑事拘留,再到1112日正式被批捕,北大医药在短短20天内经历了公司管理层的巨大震荡。

  不止公司董事长被批捕,这家老牌医药上市公司背后还藏有更多混乱,其主要业务崩塌、近百名离退休员工围堵的局面也难以掩盖。

  伴随着这位去年12月才以“1元价格”取得北大医药控制权的资本玩家在不到一年时间内被批捕,北大医药这家老牌药企短期内仍然难以走出泥沼。

  资本玩家“1元入主”

  徐晰人,他并不是医药行业出身,从其资历来看,更像是一个资本玩家。

  这位19794月出生的浙江台州人,在入主北大医药之前几乎不为行业所知。他曾任渣打银行上海浦西支行浙江业务部主任,2006年成立新优势产业集团。在收购北大医药前,他直接或间接控制的核心企业多达六家,涵盖财务、建设、文化安全服务等领域。

  202412月,徐晰人通过新优势国际商业管理(杭州)合伙企业以“低价收购+承接债权”的方式,成功入主北大医药。

  根据当时的方案,徐晰人的新优势国际以1元价格收购方正商业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所持有的西南合成医药集团100%股权,同时支付3300万元受让约23.92亿元债权,从而间接取得北大医药控股权。

  这一交易使北大医药实控人从平安保险变更为徐晰人。

  然而,徐晰人入主后的一系列激进举措,为公司后续的动荡埋下伏笔。他从20252月开始对北大医药管理层进行“大换血”,原监事、董事、董事长等管理层陆续换人。

  20256月,在北大医药任职近十年的董事兼总裁袁东平也离职,由徐晰人亲自接过董事长、总裁职务,集大权于一身。

  要全面理解当前危机的严重性,有必要回顾北大医药的发展历程。

  北大医药的前身是始建于1965年的西南合成制药厂,1997年在深交所上市,简称“合成制药”。由于经营不善,合成制药债务问题持续加重,证券简称一度变为“ST合成”。

  2002年,公司总资产为7.85亿元,净资产仅1.24亿元,资产负债率高达84.14%,净利润亏损1.52亿元。

  2003年,北大方正集团充当“白马骑士”,通过增资扩股,收购ST合成的控股股东重庆西南合成制药有限公司控股权。

  随后在20135月,方正集团与北大医学部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公司正式更名“北大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冠上了“北大”名号。

  然而,随着北大方正集团多元化战略失误,2022年,中国平安通过平安人寿控股新方正集团,北大医药成为旗下成员企业。直到202412月徐晰人入主,这家老牌药企的控制权在短短二十多年间已多次易主。

  “去北大化”引发动荡

  徐晰人入主后,不仅对管理层进行大换血,还积极推进“去北大化”进程。

  根据收购协议,新优势国际及合成集团应促使下属企业在合理时间内完成公司名称变更手续,变更后的公司名称不得含有“北大”等相关字号。

  更为严峻的是,北大医药面临着失去主要业务合作伙伴的危机。20255月,公司全资子公司北京北医医药有限公司与北京大学国际医院签订的长期服务合同到期终止。

  这对北大医药的打击是致命的。数据显示,2024年北大医药对北京大学国际医院的销售额高达10.04亿元,占公司年度销售总额的48.71%

  北京大学国际医院不仅是北医医药的第一大客户,也是北大医药的单一最大客户。2024年,该医院的实际采购金额为11.23亿元,占北大医药当年药品流通收入的78.15%

  业务合作终止后,北医医药自20256月以来主营业务已基本中止。

  北大医药预计,这一事项将导致公司20256月至年末销售收入减少约6亿元,净利润减少约4000万元。而从2026年起,公司营业收入可能减少约10.27亿元,净利润减少约6869万元,分别占公司2024年营收和净利润的近50%

  尽管北大医药近年来净利润有所增长,但其背后隐藏着深层次危机。

  财务数据显示,公司归母净利润从2021年的4314.38万元上升至2024年的1.38亿元,创公司历史最高水平。

  然而,这种增长态势在2025年难以维持。2025年三季报显示,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约12.31亿元,同比下降19.76%;其中第三季度营业收入约2.74亿元,同比下降高达47.95%

  这种业绩下滑与失去北京大学国际医院这一大客户有直接关系。

  此外,北大医药的业务结构也面临严峻挑战。

  2024年,公司药品流通业务实现营收14.37亿元,占总营收的69.75%;而药品制造收入为6.23亿元,占比仅约30%

  这意味着,失去北大国际医院的业务后,公司将失去近一半的收入来源。

  内部矛盾升级

  徐晰人入主后,还对西南合成老员工进行了各种“优化处理”,导致企业矛盾不断激化。

  2025年下半年,有员工在社交平台反馈,北大医药以“专项岗前培训”为由,对仍处于待岗状态的众多员工进行“优化”。

  更为严重的是,20257月,北大医药发布公告称,公司及公司大股东西南合成医药集团部分离退休人员近百人,以住房问题、离退休福利待遇问题为由,近日持续围堵、干扰公司经营办公场所,冲击公司门禁,严重影响公司正常办公环境。

  一位曾参加北大医药股东大会的相关人士透露,在徐晰人入主后,当时开会也被离退休人员围堵过好几个小时。

  面临失去主要业务和客户的困境,北大医药试图把资源向医药制造业务倾斜。

  202589日,公司公告以生产制造中心为基础组建生产制造子公司。公司方面认为,此举有利于专注生产制造环节,实现生产资源的集中配置与高效利用,强化在仿制药生产方面的优势。

  2024年,公司药品制造业务的毛利率为57.47%,远高于药品流通业务13.48%的毛利率。不过,北大医药的医药产品以仿制药为主,其中多款产品已经纳入集采,如抗感染类产品注射用美罗培南、注射用头孢米诺钠、奥硝唑注射液等。2024年,公司制药业务毛利率较上年下滑11.23个百分点。

  北大医药目前正处于前所未有的阵痛期。公司同时面临领导层危机、业务转型困难和历史遗留问题等多重挑战。

  在徐晰人被批捕后,公司已对相关工作进行了妥善安排。截至公告披露日,公司董事陈岳忠根据授权代为行使董事长职责,公司常务副总裁余孟川根据授权代为行使总裁及法定代表人职责。

  公司表示,控制权未发生变化,公司董事会运作正常,公司财务及生产经营管理情况正常。

  但从长远来看,北大医药仍需要解决一系列根本性问题。

  北大医药的遭遇仿佛中国资本市场的又一幕警示剧。背景神秘的资本玩家,通过“1元买壳”方式获得一家老牌上市公司控制权,随后管理层大换血、战略方向急转、主要业务合作终止,再到董事长被批捕。

  失去近一半收入和利润来源后,这家老牌药企能否在阵痛中完成业务重构和管理重整,仍是未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