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尴尬”的第三方财富管理

小小MT4 来源:上海证券报 °C 栏目:MT4下载

  ◎记者 马嘉悦

  新湖财富被立案通报、大唐财富相关人员被判刑,叠加频发的逾期兑付,第三方财富管理机构正面临“尴尬”处境。“都不好意思把以前的第三方财富管理从业经历写进简历。”有昔日从业人员这么说。

  上海证券报记者调查发现,在监管重拳出击与优质资产稀缺的双重倒逼下,部分第三方财富管理机构黯然离场,部分机构则重新审视时代浪潮,逐步探索专业之路、出海之路、科技赋能之路。正如业内人士所言,当潮水退去,唯有那些真正从“卖方销售”回归“买方投顾”、从“流量收割”转向“价值创造”的第三方财富管理机构,才能在资管大时代的下半场赢得生机与信任。

  多家机构涉嫌非法集资

  近日,湖南湘江新区公安局发布信息称,新湖财富投资管理有限公司长沙分公司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已由湖南湘江新区公安局(长沙市公安局岳麓分局)为主办地依法立案侦查。

  据公开资料,新湖财富、恒天财富、大唐财富和高晟财富为“中植系”四大第三方财富管理机构。截至2021年11月底,恒天财富和新湖财富累计资产配置规模曾超过1万亿元人民币;截至2020年底,大唐财富和高晟财富资产配置规模则均超过1000亿元。

  近年来,“中植系”四大财富公司理财产品逾期的消息不断传出。2024年3月,北京市警方依法对“中植系”所属财富公司涉嫌违法犯罪立案侦查,对公司高管等主要涉案犯罪嫌疑人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今年以来,四大第三方财富机构非法集资案件进展陆续出炉。

  据中国裁判文书网近期披露的公开信息,因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大唐财富上海分公司负责人于某被上海浦东法院判处有期徒刑3年5个月,并处罚金20万元。

  事实上,今年以来多家第三方财富管理机构因逾期兑付、涉嫌非法集资等进入大众视野。

  比如,今年5月,呼和浩特市公安局赛罕区分局发布通告,将北京财富大管家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定性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并对呼和浩特市分公司相关负责人采取刑事强制措施;今年7月,上海市人民检察院第一分院也发布信息称,犯罪嫌疑人韩宏伟(海银财富实控人)等6人集资诈骗案,已由奉贤区人民检察院于7月1日移送至上海市人民检察院第一分院审查起诉。

  另外,今年以来钜澎资产、北京天相财富等第三方财富管理机构或旗下子公司纷纷被监管点名,违规行为包括宣传推介行为规范性不足、挪用私募基金财产、开展资金池业务以及向投资者承诺保本保收益等。

  “贪婪”种下的因

  过去十年,因区别于银行体系的私人银行部和银政保的财富管理部门,且具备金融产品推介的“独立性”,第三方财富管理机构在非标产品盛行的过程中实现规模狂飙,部分头部机构更是登陆海外资本市场,一时间行业热闹非凡。为何第三方财富管理行业如今一地鸡毛?

  “贪婪,是第三方财富管理机构在狂飙时期种下的因。”沪上一位老牌私募人士坦言,非标产品备受青睐的阶段,部分第三方财富管理机构通过资金池进行大量自融,或者为了扩大规模忽视项目的风险,“无底线”进行代销。一旦募资节奏放缓或项目融资方遇到下行周期,大量第三方代销的产品便会出现逾期问题。

  一位曾在第三方财富管理机构任职的人士也向上海证券报记者透露:“第三方财富管理机构以前更多代销的是非标类产品,这类产品相较标品代销,可以说省时省力又方便上规模。但事实上,非标业务的风险须通过事前项目尽调、投资者风险测评等环节进行严格把控,不少机构在快速发展期并不重视这些风控动作。”

  从业人员专业水平参差不齐,也是第三方财富管理机构“一地鸡毛”的重要原因。

  “部分第三方财富管理机构的销售人员,自身对项目风险缺乏清晰认知,往往跟风销售热门产品。他们不仅无法为客户筛选出优质的管理人和产品,更有甚者,还通过宣称‘保本保收益’‘国企担保’等不实信息为产品增信。这种行为导致投资者未能充分了解产品的真实收益与风险特征,也使得行业中累积了大量资金与资产错配的隐患。”卓德投资副总经理李进在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时直言。

  回归本源方得正道

  尽管行业面临“尴尬”处境,但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在居民财富持续搬家、中国经济转型持续深化的背景下,第三方财富管理机构虽然经历洗牌和阵痛,但长期发展空间依旧广阔,尤其是那些具备专业能力、以投资人需求为核心积极转型的机构,正在迎接行业的又一个快速发展期。

  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获悉,近年来不少第三方财富管理机构积极转型。

  沪上一家第三方财富管理机构人士在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时透露,作为具备基金销售业务资格的机构,公司近年围绕客户中心化、科技赋能及业务多元化推进转型。具体来看:一是通过投研与科技双轮驱动,力求从单一基金销售向资产配置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变;二是强化权益类产品业务的布局,针对费率改革导向,加大私募和权益类产品业务的拓展力度;三是借助合作伙伴的渠道优势,延伸服务触角至终端个人客户,实现跨生态流量转化。

  格上财富认为,未来第三方财富管理机构应站在更加中立客观的角度,给高净值客户在资产配置上更专业的观点和方案。机构须与客户利益进行深度绑定,而非做单纯的销售渠道。具体来看,应提高整体研究能力,培养专业人才团队,从而重塑客户信任。

  出海,也是一些第三方财富管理机构转型的“一致动作”。

  诺亚控股三季度财报显示,公司境外业务今年三季度表现突出,净收入达3.11亿元,占总净收入的49.1%。截至三季度末,美元资产配置规模(AUA)达93亿美元,同比增长6.8%;美元资产管理规模(AUM)为59亿美元,同比增长5.3%。

  深圳一家第三方财富管理机构在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时透露,公司正在规划全球化业务布局,以更好服务客户的海外配置需求。

  在业内人士看来,不专业的第三方财富机构将加速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真正懂客户、懂资产、懂周期的第三方财富机构。当然,这条回归本源的路不会平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