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栏目
(来源:中钢网)
山西太原的煤矿办公室里,焦煤贸易商老李盯着屏幕上那条陡峭的下跌曲线,手中的茶杯久久未动,那根大阴线不仅刺穿了K线图,也仿佛刺进了他的心里。
11月初以来,焦煤期货价格画出一道惊人的“倒V”曲线,截至11月20日,焦煤2601合约自10月底的高点累计下跌205元/吨,跌幅高达15.55%。曾几何时,焦煤还是黑色系中最为耀眼的“明星”,如今却成了跌势最猛的品种。
市场的风向转变如此之快,让众多交易员措手不及。就在10月下旬,焦煤还因煤矿生产收紧而一路高歌,进入11月后,却在保供政策、进口增加和需求减弱的合力围剿下急转直下。
价格急转直下
焦煤市场的降温速度令人惊讶。短短三周内,焦煤期货主力合约从高点下跌超过15%,走出一轮明显的下降趋势。
不仅期货市场疲软,现货市场价格也出现松动,蒙煤价格累计下跌约160元/吨,山西地区焦煤价格同步下调50-150元/吨不等。
市场情绪的转变可从煤矿竞拍流拍率的变化中窥见一斑。据行业数据显示,焦煤竞拍的流拍率从之前的20%-30%快速回升到了62%。
这种市场情绪的降温,表明采购节奏明显放缓,市场看空情绪浓厚。
三重压力共震
焦煤价格的快速下跌,并非单一因素所致,而是供应、需求和政策三重压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供应端,国内保供政策发力与进口增加形成双重压力。国家发改委能源保供会议后,市场对煤炭供应增加的预期增强。
同时,蒙煤进口量显著上升,甘其毛都口岸日通关量从10月的800-1200车增至约1300车。俄罗斯也计划加大对华煤炭出口,进一步强化了供应宽松预期。
需求端,下游焦化厂在亏损压力下持续减产。全样本独立焦化企业日均产量已从10月上旬的66.12万吨降至62.97万吨。
钢材消费进入季节性淡季,钢厂利润承压,铁水产量随之下滑,对焦煤的刚性需求减弱。
发g委召开的能源保供视频会议及2026年电煤中长期合同签订通知,均强化了保供稳价的政策信号,改变了市场对煤炭供应紧张的预期。
库存结构分化
焦煤库存变化呈现出明显的结构性分化特征,这正是理解当前市场矛盾的关键。
上游煤矿库存的绝对水平仍较低,但边际上已开始累积。煤矿精煤库存较10月底增加21.37万吨。
下游环节,全样本独立焦化厂库存减少30.78万吨,钢厂库存则增加6.91万吨。这表明下游企业采购节奏已明显放缓。
但从总库存看,焦煤总库存仍处于往年同期低位,且连续两周小幅回落。这种库存结构意味着市场并未完全进入熊市。
黑色产业链的连锁反应
焦煤大跌引发的连锁反应,已在整个黑色产业链中扩散。
焦炭市场紧随焦煤走弱。11月26日,焦炭期货主力合约盘中最大跌幅达3.3%,刷新3个月低点。焦炭市场看跌情绪增强,钢厂采购态度谨慎,导致部分焦企库存累积。
钢材市场虽未出现焦煤那样的大跌,但也呈现弱势震荡。截至11月21日,螺纹钢、热轧卷板主力合约价格相比10月底分别下跌49元/吨和38元/吨。
钢材市场面临“高供给、低需求”的矛盾。11月中旬,重点统计钢铁企业钢材库存量达1561万吨,环比上旬增加12万吨。
同时,建筑用钢需求下滑明显,抑制了钢材价格的上涨空间。
十二月行情展望
对于12月的市场走势,分析师们观点出现微妙分歧,但普遍认为下行空间有限。
宏观层面,12月有望迎来预期转好。两大重要会议——第4季度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召开,预计在扩内需、“反内卷”和稳地产领域会有积极表述。
产业层面,成本支撑作用将逐渐显现。当前铁水产量仅回落至236.28万吨/日,仍维持在相对高位。
分析师认为,若铁水产量维持在230万吨以上,原料需求将得到支撑。
季节性因素,冬储需求仍存。虽然下游钢厂和焦化厂焦煤库存处于近3年高位,但未来两个月仍有冬储补库空间。
供应端,12月起多数煤矿将逐步完成全年生产计划,年底季节性停产检修将陆续启动,供应端可能收缩。
钢价走向何方
随着焦煤价格大幅回调,对钢价后期走势的判断也需相应调整。
成本支撑依然存在。焦煤在低品质仓单成本1050元/吨-1100元/吨附近有较强支撑。铁矿石05合约跌破734元/吨的概率也不大,这意味着钢材成本端支撑依然偏强。
供需关系有望改善。当前钢材出口维持高位,11月份钢材出港量呈现回升趋势。同时,在五大品种钢材产量环比回升15万吨的情况下,钢材库存反而下降44万吨。
宏观预期向好。2026年是“十五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市场对政策发力抱有期待。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分析师认为12月份钢价继续下跌空间有限。
有分析师预计,热轧卷板05合约价格在3200元/吨附近,螺纹钢价格在3050元/吨-3100元/吨附近有较强支撑。
回到太原的煤矿办公室,老李终于放下手中的茶杯,重新坐回电脑前。尽管市场寒意阵阵,但他注意到,焦煤总库存并未累积,反而在连续两周下降。
窗外,北方初雪降临,覆盖了煤矿区的喧嚣。老李知道,寒冬既考验着市场的耐力,也孕育着冬储的需求。当下游库存逐步消化,12月中旬或将启动新一轮补库,那时,市场的风向可能再次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