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检监学三方联合发布倡议,剑指金融黑灰产

小小MT4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C 栏目:MT4下载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郭聪聪

  10月28日,在“数智化时代下的金融风险防控与协同治理”2025金融街论坛年会平行论坛上,北京市人民检察院、北京金融监管局、中国政法大学联合发布了《关于打击治理金融黑灰产的联合倡议书》(下称“倡议书”)。

  金融黑灰产,即金融领域黑灰产业,指在金融领域以违法或者形式上不违法的方式获取不当利益的新兴业态。主要涉及不正当反催收、不法贷款中介、恶意逃废债、非法办理退保理赔、虚假征信修复、非法荐股等破坏金融管理秩序和侵害人民财产安全的行为。

  倡议书指出,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维护金融安全,是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一件带有战略性、根本性的大事。随着金融科技不断创新,金融领域面临金融黑灰产蔓延的严峻挑战。金融黑灰产犹如隐藏在金融体系中的毒瘤,不仅严重侵害人民群众和金融机构的合法权益,还对金融市场秩序和金融安全防线构成重大威胁。

  金融黑灰产呈现四大特点

  倡议书指出,在互联网经济浪潮下,金融黑灰产广泛依托流媒体平台进行市场营销和规模扩张,呈现出链条化、跨地域化、批量化、隐蔽化等特点。

  一是链条化。各个环节分工明确,从营销推广到违法获利紧密衔接,形成“获客-引流-实施-分利”完整链条。如不法代理维权中介先通过网络平台“引流”,再伪造材料向金融机构施压,然后获得不法收益并向消费者收取高额佣金。如不法贷款中介由网络平台引流,到伪造银行流水、申贷资质等材料,再到骗取贷款,瓜分资金,环环相扣。

  二是跨区域化。依托线上渠道打破地域限制,违法行为往往涉及全国各地。如反催收黑灰产可通过社交平台跨省市招募客户,在多地同步开展恶意投诉;非法荐股黑灰产通过直播平台等新媒体跨区域大范围引流,先以讲授股票等财经知识为名吸引粉丝,再将公开粉丝转化为私域客户,非法开展股票推荐服务等。

  三是批量化。金融黑灰产通常采用标准化模板和流程操作,模式易复制。如反催收人员使用统一话术怂恿或替代客户大量、集中向金融机构或监管部门恶意投诉,通过施加压力迫使相关金融机构减免息费、修改征信等不合理诉求;如征信修复骗局批量瞄准征信不良人群,开展诈骗活动。

  四是隐蔽化。以“维权咨询师”“债务规划师”“征信异议投诉咨询代理”等形式伪装,掩盖违法本质。部分不法分子利用金融从业经验,设计各种名目迷惑群众规避法律。如不法贷款中介利用大量空壳公司开展违法助贷活动,甚至违法套取银行贷款后实施非法放贷。再如非法荐股人员在违法经营一段时间后“换壳”继续经营,试图逃避行政监管和司法打击。

  金融黑灰产治罪治理面临多维度挑战

  倡议书提出,目前金融黑灰产的治罪治理正在面临多维度挑战。

  一是协同机制困境。跨区域、跨领域的金融协同治理体系尚有待完善,信息共享机制不够畅通,信息化数字化水平有待提升。隐蔽性风险源头辨识、分级、控制及隐患排查难度较大。

  二是法律标准模糊。金融黑灰产业尚缺乏清晰的法律定性和分类分级标准,部分行为处于法律灰色地带,导致司法裁判标准不统一,增加治理难度。

  三是惩治力度不足。金融黑灰产违法成本和收益严重失衡,部分行为未被纳入刑事打击范畴或处罚力度偏弱,难以形成有效震慑。

  四是平台治理难题。部分短视频与社交平台成为金融黑灰产“引流入口”,相关广告内容有的“以模糊话语向私域引流”,有的游走于法律边缘,平台识别、治理难度增加。

  五是消费者意识薄弱。金融消费者风险意识不强,对基础金融知识掌握不足,易受虚假、高利宣传诱导。

  金融黑灰产治理,需建立司法、监管、行业、平台与公众共同参与的防控体系,多方主体协同、持续发力,向体系化、智能化、生态化方向深度演进,形成更具韧性的金融健康生态。

  检、监、学发起联合倡议

  为遏制金融黑灰产蔓延,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亟需凝聚全社会共识,营造清朗、安全、可信的金融生态环境,构建多方联动的综合防治体系。北京市人民检察院联合北京金融监管局、中国政法大学发起以下倡议:

  1.协同共享信息。促进金融风险防控协同,加强信息互通,实现风险事前预警、事中快速响应、事后精准打击的全流程协作,提升治理效能。

  2.联动健全机制。完善风险监测机制,金融机构落实高风险信息、线索主动报告机制。通过定期开展线索研判,联合组织专项整治,破解司法办案难题。

  3.规范权益保护。健全投诉举报处置标准,确保合理诉求“快处快结”。严防恶意投诉占用资源,聚焦高频问题强化源头治理,保障消费者和机构合法权益。

  4.压实主体责任。明确平台对入驻主体资质核验、信息发布及风险事件处置的全流程管控业务,杜绝责任悬空。有效阻断黑灰产互联网传播途径。强化平台内容审核,提升对非法中介、网络黑嘴的识别能力。推动算法流量守正向善,加大黑灰产内容风险提示,助力正向金融教育宣传。

  5.深化多方互动。建立金融监管部门、检察机关与高校科研机构等多方常态化互动机制,聚焦金融黑灰产新兴业态开展联合法治研究。及时厘清法律适用边界,形成理论成果与实践应用的双向提升,为精准打击新型黑灰产提供坚实法治支撑。

  6.恪守合理维权底线。坚决抵制不正当施压牟利行为,畅通维权渠道,简化投诉流程。构建“内部处理-行业调解-仲裁诉讼”阶梯式纠纷体系,深化多元化解功能。

  7.普及防范教育。借“金融知识普及月”、“金融消费者保护周”等活动开展集中宣教,提升公众甄别能力,打造全民反黑产氛围,从源头端压缩黑灰产生存空间。

  打击金融黑灰产,事关金融安全、民生福祉与社会稳定。本次联合倡议中,监管机构筑防线、检察机关严震慑、高校强研学,三方携手以科技促防控、以教育树共识,凝聚共治合力,守护金融诚信,共促金融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