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的水井(老家的水井文案怎么写)

小小MT4 来源:媒体滚动 °C 栏目:金融资讯

转自:嘉兴日报

  ■姚孝平

  居住在城里,我总是很想念老家的水井。相传井是舜时的大臣伯益在大禹治水时发明的。《淮南子》记载:“伯益作井而龙登玄云,神栖昆仑。”

  在余姚河姆渡遗址发现的木质井距今约六千年,呈方形,深一点四米,有围栏,是迄今发现最早的井遗址。井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反映远古先民生活的《击攘歌》曰:“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北宋大文学家欧阳修的《蔡州再乞致仕第二表》有“披裘散发,逍遥垂尽之年;凿井耕田,歌咏太平之乐”之句。

  作为人类社会的伟大发明,井使逐水而居的先民摆脱了河流限制,大大拓展了活动空间,对农业文明有着重要意义。如果一项发明被最底层的普通百姓广泛熟悉使用了,它无疑是伟大的。

  我家的井在院子左侧,紧贴一棵高大的枇杷树,被一排排夜开花包围着。我记事起,井已经在这个家了。

  井是孩子快乐的源泉。我们的头挤在一起,扔一块石子,向井底瞧,看那明晃晃的井水里会不会像《济公》里一样冒出木头,也想知道井底有没有《西游记》里那样的井龙王。我们打洋片下军棋搭积木,围着井,有时甚至在井盖上玩。

  井是生活的印记。早上,奶奶从井里打几桶水,倒进水缸,用来淘米做饭洗菜。饭前,母亲把脏衣服铺在洗衣板上,“扑通扑通”拎上几桶水,额头的汗水混在井水里,一起注入地表。午后,父亲拿出凉席,往井边一铺,很快在树荫下打起了呼噜。夜幕降临,母亲取来汗衫痱子粉,把我拉到井边,用井水给我擦身。我围着井跑,追逐半空中的萤火虫。母亲笑着喊:“快来洗,井水凉着呢。”那是夏日里最舒适的时刻,紫色的夜开花在我眼前慢慢舒展,身上每个毛孔都被冰凉的井水浸透。

  井是天然的冷冻柜。晚饭后,母亲把吃剩的干菜肉放进竹篮,用麻绳吊在井里。那时没冰箱,夏天怕菜馊,采用这种土办法保鲜。

  夏日夜晚,繁星点点,凉风习习。母亲打上一桶井水,拎到白场上,把西瓜放桶里。一家人摇着蒲扇,看着月亮,说着话。等母亲讲完“吴刚伐桂”的故事,白场上响起了“吭哧吭哧”的吃瓜声。院里的井此刻却安静了,井面倒映着月亮,很漂亮,它要用一晚的时间沉淀,天亮供给全家干净的水源。

  那浅浅又深邃的井里,注满了我童年的快乐,望见了一家三代人幸福开心的时刻,沉淀了农村朴素悠长的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