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华紫研究
文章作者 | 王浩楠
所属专栏 | 上市公司
相关公司 | 名创优品(MNSO.N、9896.HK)
声明: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相关研究系基于公开信息和独立研判,仅作交流和参考之用,不构成任何交易依据或投资建议。文中部分素材除特别说明外,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或不妥,请联系删除。本文版权归本公司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转载请私信,并在文头注明出处:华紫研究公众号。
封面图片来源:名创优品官网
名创优品(MNSO.N、9896.HK)是国内零售品牌龙头之一,2020 年10 月美股上市,市值最高达106 亿美元;此后受到国内外疫情反复影响,经营基本面受损严重;叠加中概股估值下行,名创股价一路下行。
2022年7月名创在港股双重上市,2023年3月进入港股通。自2022年10月业绩陆续发布以来,历次财报数据大都向好,股价持续提升,验证着其商业模式的成功。
当前公司股价创出年内新高,距离上市巅峰仅一步之遥,这时是买入的好时机吗?我们要怎样看待名创的股价,给予怎样的预期和估值较为合理?
名创优品在广大消费者的印象中是无印良品的“平替”,其凭借“多、快、好、省”的产品力,快速进入消费者视野。未来,其业绩进一步增长,主要受到门店数量的限制。原因在于,名创的加盟模式解决了诸多痛点,对各方来说都是不错的选择,所以潜在开店数量还有多少,是业绩增长的主要变量。
我们通过查找国内地级市GDP、常住人口、名创优品门店数量等数据,测算其潜在可开门店数量为2436家,潜在增幅达67.59%。国际方面,名创凭借国内低价供应链优势,随着其海外仓储物流布局逐渐完善,门店数量将稳步增长。
因此,我们认为名创的商业模式按照当前扩张速度,消费复苏和“戴维斯”双击,并未“透支”当前股价。
商业模式的吸引力在哪?
名创优品的吸引力体现在两点:1、“多、快、好、省”的设计哲学以及潮流IP产品不断上新,打通零售全产业链更使产品具有较高的性价比;2、针对加盟商的合作模式,解决了商家开店的存货、产品设计、品牌形象设计、SKU管理等痛点。
(一)供应链降低成本,提升出品稳定性
通过构建“自有品牌+设计团队+规模化采购”的商业模式,名创优品打通零售全产业链,为消费者提供高质低价的购物体验。
作为消费者,在选择家居产品时(其实不仅家居产品,在我们选择绝大多数工业产品时,都会遇到这个问题),要么品牌产品太贵,要么质量太差缺乏用户体验。这是因为,许多品牌要么没有稳定的上游供应链,要么没有下游销售渠道,这两点综合起来会导致商家设计出品不稳定,各环节层层相加导致产品到达消费者之前被加价多次,性价比变低。近期,抖音上的“白牌商品”兴起,虽然价格较低,但质量无法得到保证,即使许多品牌看起来证照齐全,也难以让消费者对产品品质有较强的信任感,因为缺乏设计,用户体验偏差。
名创通过全面整合上游生产、下游销售渠道和产品设计环节,使优质供应商的产品能够直接进入名创的销售渠道,为消费者带来高品质低价的购物体验。
名创整合完成零售端的全产业链,其高性价比优势便开始体现,成体系的扩张,让名创相较其他零售品牌更具优势。纯粹低价,是对名创最大的误解。
其差异化设计和高频创新能力,搭配上合理价格,才使名创脱颖而出,23年财报营收净利全面恢复是对此逻辑的验证。因为和高端品牌比,名创不输品质却更便宜;与低端产品比,名创的设计更突出,低溢价和高质量突出性价比;而相比同等品质的商品,名创面向消费者的价格更优。总之,名创低价格门槛的时尚精品能够吸引顾客消费,品质保障亦助力形成持久复购。产品差异化体现在各个方面,不要再以纯粹低价来看待名创优品。
(二)介于加盟与直营之间的开店模式权责分明
对于品牌而言,选择直营还是加盟,各有优劣。直营店,可更好的管理品牌,对提升品牌形象有直接优势,而这样便会让公司变成重资产运营,随着门店数量增加,扩张带来的各种管理成本直线上升,加剧公司运营风险。而加盟店的形式,可以让公司转而轻资产运营,但由于各加盟商层次不一以及不同地理位置的消费者偏好不同,随着加盟商越来越多,企业看似轻资产运营,但管理成本等隐形支出于无形中增长。若处理不好,其品牌形象可能一落千丈。
而名创在国内跑出的“名创合伙人”模式,介于以上两种模式之间,之所以成功,我们认为是因为该模式很好的规定了加盟商(合伙人)与名创之间的权责,权责清晰后,各自在自己的边界内运营,既保证了品牌形象,又各自承担该有的风险,同时能够稳定盈利(这一点已经由近期财报验证)。相信未来,会有更多的零售品牌向名创优品看齐。
名创优品门店投资商在开店时需缴纳:1)货品保证金,即首批配货和每次入货的抵押金,一次性缴纳;2)装修预付金,门店装修由公司工程部提供设计图纸、装修队统一形象装修。日常运营费用包括:1)特许商标使用金,2)店员工资,3)店铺租金,4)电费、工商等杂费。
我们认为,以上两部分开店成本,对于一家区域性或单店零售商,是有必要付出的成本。原因在于,合伙人可以获得稳定且优质产品供应,以及不用承担大部分库存风险,这两项成本是拖垮一家零售门店的最主要因素。如果产品不好,门店销售情况持续恶化,这对店铺运营来说影响是不言而喻的;产品优质,但到销售旺季,无库存让门店无货可卖,门店必须大规模备货,这时因为判断产品是否能够在旺季销售便是门店的主要工作,但这些风险不可控。而名创通过收取加货品保证金等其他费用,来保证自己可以随时根据销售情况调货,以提高整体的库存周转率,降低库存风险,且保证门店装修一致,维持品牌形象。
随着名创合伙人模式越跑越通,降低开店成本,加强对加盟商的支持,是名创进一步巩固自身优势必然的选择。近期,公司主动调整收费标准以加强对加盟商的支持,其中特许商标使用金自此前8万元/年调整至2023年的1.98万元/年,货品保证金也自75万元逐步下调到2023年的25万元。加盟商首次开店成本降低、回收期缩短,有利于提高加盟商开店积极性。
随着名创优品全球品牌升级不断推进,消费者的忠诚度增强,这也带来了客单价的提升和更频繁的复购,加盟商通过分成也能分享到公司品牌升级所带来的好处。此外,名创优品通过微信小程序,以及与饿了么和美团外卖两大平台合作,发展了线上到线下(O2O)业务,利用国内超过3,000家门店作为前置仓,为门店带来了额外的生意。
我们认为,随着国内模式不断成熟,可逐渐扩张至海外,不过海外扩张的风险较大,原因是综合的,对于一个陌生的环境,需要时间做市场调研等来熟悉市场。而随着全球范围内店铺数量增加,名创全产业链运行的优势将进一步凸显。我们可以把名创理解为一个品牌商,其渠道越多,说明公司可铺的货(SKU)会越来越多,进而其GMV将会逐渐增加,名创和加盟商于其中获得的利润将越来越丰厚。
国内还有多少开店空间
名创优品门店数量截至2023年6月30日为5791家,同比增长592家,环比增长277家。
位于中国的名创优品门店数量截至2023年6月30日为3604家,同比增长378家,环比增长221家。
位于海外的名创优品门店数量截至2023年6月30日为2187家,同比增长214家,环比增长56家。
TOP TOY(名创旗下潮牌)门店数量截至2023年6月30日为118家,同比增长21家,截至2023年3月31日为116家。
名创合伙人模式下,收益方面,公司分得销售收入的 62%,名创合伙人分得 38%(食品为33%)。
根据数位观察提供的数据,名创优品当前100%覆盖所有一线、新一线、二线、三线和四线的城市,另外覆盖五线城市中的86.72%(128个无线城市中的111个)。从这方面看,名创优品的门店覆盖比较全面,但除了城市覆盖率,还要考虑人口、GDP、人均GDP等因素。
我们根据各平台的数据测算,发现名创国内的门店数量还有较大的增长空间。以GDP超过3万亿的上海、北京、深圳为例。其中单店覆盖人口最少的是深圳,约15.51万人/店,以此覆盖密度为基准的话,上海和北京分别还有34和33家店可开,上海、北京和深圳潜在开店数量还有64家。当然,如果单店覆盖人口越小,会影响店铺的人流量,区域范围内店铺数量越多,单店人流量会下降,因此我们这里选择对不同GDP总量的城市分段测算,选择每段覆盖人口数最少的城市为基准,测算其国内潜在开店空间。
这里要说明的是,我们能全部查到GDP、常住人口、名创优品店铺数量的城市为288个,而根据中国民政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统计表》,截至 2020 年底,全国地级行政区共有333 个,其中 293 个地级市、7个地区、30 个自治州、3个盟。
其中,有些低线城市的门店覆盖数量已经达到近20万,与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类似,我们针对其中的部分城市做了一些调整。测算得到名创的潜在可开店数量为2329家,即还有67.59%增长空间。以此类推,名创最新年报中给出的国内店铺数量为3604家,增长67.59%,还可开2436家。从下表可以看出,潜在开店数量最多城市为三、四线。
相对国内较为稳定的市场环境,海外市场当前尚不成熟。国内门店99%为名创合伙人门店,海外国家门店类型搭配多样。海外分为直营市场和代理市场,其中直营市场的门店类型分为三种:1、完全为直营门店,对应国家为美国/加拿大/新加坡/越南/波兰/乌兹别克斯坦;2、直营门店+名创合伙人门店,对应国家为印尼;3、直营门店+代理门店,对应国家为印度。这部分市场的资料获取与调研难度较大,我们着重关注国内市场。
而对于海外的2187家门店,其增速取决于当地的GDP、营商环境、合作伙伴、商业模式、物流仓储等众多因素,因此我们这里不做细节测算。若按照人口估计,国内3604家门店覆盖14亿人,海外仅欧美等发达国家的人口便和国内相近,因此,其潜在增长空间较大。
估值
根据可开店数量,预测2024-2026年名创优品财务数据。假设2024-2026年,名创在国内以每年500家开店数量增长,该增速虽然有些快,但是基于无疫情扰动、消费持续复苏、门店下沉三个假设,有望实现。此外,因门店快速下沉,单店营收会逐年下降。海外业务,假设名创以每年200家开店数量增长,且单店营收逐年增加。2024-2026年毛利率分别提升为39%/40%/41%。以此测算,预计将实现营收131.79、145.88、161.57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14.87%、10.70%、10.75%,对应EPS分别为1.50、1.84、2.18。
名创港股上市时正值中概股估值下跌时期,后续估值逐渐上行,目前平均值为25.11,TTM值已来到36附近,我们预计未来将继续上行,给予45 X PE估值,对应2024年股价为67.5港元/股,相对当前股价有22%涨幅。
风险提示:随着名创逐渐向下沉市场渗透,低线城市门店的单店客流量、客单价将逐步降低,使公司目前的单店营收出现下滑;而随着扩张节奏增长的还有库存,若未来公司库存逐渐走高,库存周转率下降,预示着公司的潜在风险正在集聚。
当前,名创优品在国内的下沉市场有较大的增长空间,其商业模式的吸引力叠加中国供应链的成本优势,在海外同样有巨量的潜在增长空间。因此,只要名创的业务模式保持稳定,以稳健的节奏扩张,公司成长为跨国零售品牌巨头未来可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或立场,不代表新浪财经头条的观点或立场。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与新浪财经头条联系的,请于上述内容发布后的30天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