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子”厚了“面子”靓

小小MT4 来源:中国县域经济报 °C 栏目:金融资讯

入秋,走进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屏边苗族自治县白云乡白泥塘村委会上龙潭村,一长排环绕村间小道的桂花树映入眼帘,不时随风飘来淡淡清香。

几年前,上龙潭村向上级部门争取资金,买来200余株桂花树苗,种在入村道路旁。为了保证这些桂花树的成活率,村里的党员和村干部认领了数量不等的树苗,负责日常管护。

“桂花一开,香得很!”村边,上龙潭村党支部书记万玉顺一边清除路边的杂草,一边介绍道。

万玉顺查看金银花长势 (邹丽娜 摄)

2018年,万玉顺和妻子李加茹在村里开了一间杂货店,夫妻2人轮流守店。

杂货店开张初期,万玉顺和妻子常常因为没有经营经验而犯愁。在屏边县烟草专卖局片区客户经理指导下,小店店面形象有了很大提升,原来的杂货店升格为有模有样的小超市。店里的生意逐渐好转,这让万玉顺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村组工作上。

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后,万玉顺思考最多的,是如何帮助乡亲们拓宽增收渠道,让村里的青壮年们不用外出打工,在家门口就能找到事情做。

上龙潭村属于高海拔山区,气候温和,降水充足适宜多种植物生长。前些年,因村里外出打工的青壮年逐年增加,村里一些土地撂了荒,万玉顺看在眼里,思索在心里:“当务之急,就是如何有效利用这些撂荒土地,为村里找到一条适合发展经济的路子。”

2021年,万玉顺自筹资金买了400株金银花苗,并将自家的2亩地作为金银花种植试验田。看到试种的金银花长势良好,很快村里的10多户村民也开始种植金银花。

“村里又是请专家讲课,又是组织实地参观,我也看好金银花的市场前景。”村民张华良说,看到村干部带头示范,他也种了5亩金银花。由于管理到位,金银花长势好,今年就能采摘。“保守估计,我种的金银花今年能卖3万元左右。”

上龙潭村共有村民68户,外出务工或做生意的有30余户,如今已有6户村民返乡从事金银花等行色经济作物种植,张华良就是其中之一。

除了带头种金银花,万玉顺还与其他村干部动员乡亲们发展家庭养殖业,目前全村生猪存栏数1000余头、肉牛100多条,“我们还种下了500多亩草果和300来亩砂仁,让撂荒地成了‘香饽饽’。”万玉顺说,去年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了1万元,这在村史上,还是第一次。

村民口袋鼓起来,村庄环境也随之美起来。

作为乡村振兴试点村,近年来,上龙潭村积极发展产业的同时,党员干部带头组织村民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引导群众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发动群众美化庭院,修整小花园、小菜园,持续提升村容村貌。

“村里3年小变化,5年大变化。眼下有了合适的产业,不想出去了!”去年返乡的村民袁子超说。

上龙潭村村容村貌 (邹丽娜 摄)

里子“厚”,面子“靓”,在乡亲们的共同努力下,山清水秀的上龙潭村留住了乡愁,也留住了过上更加美好生活的底气。万玉顺介绍说,目前,村党支部正在申报创建省级“红旗党支部”,下一步,他们将积极探索“农村电商”模式,力求带动更多群众增收。(记者 郑义 通讯员 邹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