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人齐退,少帅登场!老牌国企中国武夷核心层“大调整”,地产拖累 业绩承压

小小MT4 来源:滚动播报 °C 栏目:金融资讯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来源:中国房地产报

  4位核心高管在任期未满之际集体离职,且两人彻底出局,更可能是业绩持续承压之下内部权力博弈与管理层重整的结果。

  中房报记者 许倩丨北京报道

  一场突如其来的人事“地震”,揭开了一家老牌国企的权力重构序幕。

  11月27日,中国武夷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武夷”)发布一系列人事变动公告:公司董事会近日收到原董事长郑景昌、原总经理陈平、原董事陈建东和原副总经理林峰的辞呈,上述人员因工作变动辞去相应职务。

  辞职后,郑景昌、陈建东不再担任公司及其控股子公司任何职务;陈平继续担任控股子公司北京武夷房地产公司董事长,林峰则保留了总工程师及其他子公司中的职务。

  与此同时,增补李楠和张志昆2名董事候选人,并组建由“80后”党委书记李楠牵头、“90后”博士魏绍鹏出任总经理、“80后”张妙平出任副总经理的年轻化管理团队。

  值得注意的是,新任管理团队成员均与控股股东福建建工集团及福建建投集团有深厚渊源,被市场解读为控股股东通过派驻嫡系团队强化对上市公司的管控,以提升战略执行连贯性。

  也有企业观察人士称,4位核心高管在任期未满之际集体离职,且两人彻底出局,更可能是业绩持续承压之下内部权力博弈与管理层重整的结果。针对此次管理层大调整及公司业绩压力,记者致电中国武夷办公室并发去采访函,截至发稿未获回复。

  ━━━━

  高层“地震”,任期未满即换帅

  中国武夷公告称,郑景昌、陈平和陈建东原定任期至中国武夷第八届董事会届满之日止(2027年3月24日)。尽管公司强调其辞职“不会影响公司董事会工作的正常运行”,但距离任期还有1年多之际突然换帅,仍引发市场对其治理稳定性的关注。

  资料显示,郑景昌现年52岁,自2022年4月13日起开始担任中国武夷董事长;陈平现年60岁,同期出任公司总经理。2024年,郑景昌、陈平、陈建东、林峰的年薪分别为76.04万元、97.5万元、0万元和59.81万元。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新管理层团队的“年轻化、高学历、强背景”特征。

  出生于1990年的魏绍鹏,以博士学历、高级工程师身份出任中国武夷党委副书记、董事、总经理,成为A股市场少有的“90后”国企总经理之一。

  其履历横跨福建省工业设备安装有限公司、福建建工集团及其后续整合成立的福建省建设投资集团,历任规划发展部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企业管理部总经理、全过程咨询事业部总经理等核心职务,深谙集团战略推进与组织管控逻辑。

  党委书记李楠(1982年生)、新任董事张志昆(1985年生)均为博士学历,分别具备资金管理、绿色建筑与人力资源管理等专业背景。

  李楠曾历任福建建信股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法定代表人,福建建工集团资金管理部总经理,福建省建设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资金管理部总经理、投资运营事业部党总支副书记等,在资本运作与资金统筹方面经验丰富。

  副总经理张妙平(1984年生),则是中国武夷海外业务的实力派代表,拥有肯尼亚、埃塞俄比亚等多国重点项目实战经验,从项目经理一路晋升至分公司总经理,是公司“一带一路”布局的关键执行者。

  ━━━━

  地产拖累 业绩承压

  中国武夷成立于1988年,实控人为福建省国资委。经过数十年发展,已形成以房地产投资开发、国际工程承包为核心,商业贸易、物业管理为辅的多元化业务体系。公司前两大股东分别是福建建工集团(持股34.34%)和福建省能源集团(持股20.55%),背后实控人为福建省国资委。

  在国际工程承包方面,中国武夷连续23年跻身“全球最大250家工程承包商”,在非洲累计修建超3100公里公路、200万平方米房建。

  但房地产开发依然是其最大业务来源。2024年度,中国武夷的营业收入构成中,房地产开发占比53.58%,商业贸易业占比27.71%,工程承包业占比17.35%。

  受地产下行冲击,今年以来,中国武夷录得大面积亏损,成为推动这场人事变革最直接的催化剂。

  今年上半年,中国武夷营业收入15.81亿元,同比减少51.96%;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为-9299.56万元,同比减少146.34%。其中,国际工程承包业务营业收入5.18亿元,同比减少10.82%;房地产开发作为营收主力,销售合同额仅15.29亿元,仅资金回笼10.54亿元。

  流动性压力显现。上半年,公司资产合计251.32亿元,负债总额达191.94亿元,资产负债率超76%,。

  三季度亏损面进一步扩大。今年前三季度,中国武夷营收同比下滑50.41%,归属母公司净利润亏损1.48亿元,盈利同比降超400%,核心原因是房地产项目结转规模收缩。其中,第三季度净利润亏损5465.7亿元。

  面对业绩压力,中国武夷在投资者问答中表示,公司将“坚持做好主业,在巩固现有业务基础上积极探索新的利润增长点”。

  就在1个多月前,原董事长郑景昌一行到访位于南昌的力高健康生活总部,他表示,中国武夷正寻求地产与物业业务向康养升级。双方确认将围绕平台搭建、运营模式创新与数字化赋能开展深度合作,共同探索康养产业新模式。

  但此举也受到部分声音的质疑,认为原董事长的战略定位发生偏差。在房地产行业调整与国企降杠杆的背景下,传统房企出身的管理层正逐渐被具备多元业务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替代。

  市场分析认为,此次新团队配置——魏绍鹏的战略规划能力、李楠的资本运作经验与张妙平的海外项目根基——形成强互补组合,预示着公司将加速从“地产依赖”向“国际工程+跨境贸易”双轮驱动转型。

  然而,他们也需要证明自己能够驾驭复杂局面,既要化解迫在眉睫的业绩压力,又要谋划长远发展;既要推进业务创新,又要控制经营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