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能调控终见成效,能繁母猪降至4000万头以下!

小小MT4 来源:市场资讯 °C 栏目:金融资讯

(来源:猪易通)

生猪产业历经17个月的漫长等待,终于迎来产能调整的决定性时刻。

“生猪产能去化终见成效!”2025年10月,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降至3990万头,这是自2024年6月以来首次跌破4000万头大关。

这一数据标志着生猪产能正式步入政策预设的“绿色合理区间”(3900万头±8%),历时17个月的艰难调整终于取得阶段性成果。

01产能见顶回落

历经数月产能调控,生猪产能去化终于取得突破性进展。

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2025年10月能繁母猪存栏量仅为3990万头,环比下降1.1%,历经17个月再度回落至4000万头以下。

这一转折点的重要性在于,能繁母猪存栏量是衡量生猪产能的核心指标,直接决定了未来10-12个月的商品猪供应量。

从产能高峰到现在的回落,体现了政策调控与市场力量的共同作用。

回顾2025年4月,能繁母猪存栏曾达4038万头,环比持平,同比增长1.3%,高于正常保有量3.6%,明显超出合理区间。

02政策精准发力

产能回归合理的背后,是一系列精准有力的宏观调控政策。

11月21日,农业农村部召开部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关于加强产能综合调控促进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会议明确提出,要加强生猪产能综合调控,动态调整全国能繁母猪正常保有量目标,提早开展逆周期调节。

实际上,自今年6月以来,政策层面就出台了一系列产能调控措施。

9月16日,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会同发改委价格司在京召开生猪产能调控企业座谈会,牧原、温氏等25家头部猪企代表参会。

会议明确要求头部企业带头控制产能,包括调减能繁母猪、降低出栏量等。

近期在安徽召开的稳定畜牧业生产工作推进会进一步强调,要“加快落实生猪产能综合调控”。

03市场持续承压

产能过剩的直接表现是市场价格持续低迷。

农业农村部监测数据显示,2025年10月仔猪、活猪和猪肉均价全面下跌,环比变化分别为-14.19%、-8.95%和-4.47%。

生猪价格的低迷态势已持续相当长的时间。

截至2025年11月20日,卓创资讯监测全国瘦肉型生猪均价为14.04元/公斤,较2024年同期下跌16.72%。

在现货表现持续弱势的背景下,养殖主体陷入全面亏损。

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11月14日,行业平均自繁自养生猪头均亏损-114.81元,外购仔猪盈利-205.64元/头,养殖持续亏损。

04供需失衡困局

当前生猪市场的核心问题在于供需失衡的局面尚未根本缓解。

供应方面,2025年生猪出栏量由2024年3月至2025年2月份的能繁母猪存栏量决定,彼时养殖端正处于缓慢扩产阶段,能繁母猪存栏量增加。

叠加母猪生产效率提升,对应2025年生猪出栏量增加,利空生猪价格。

需求方面,终端需求支撑欠佳,虽屠宰量同比增加,但鲜销市场支撑不足,屠宰企业收购生猪积极性较低,难以对猪价形成较强支撑。

供强需弱的格局难以快速扭转,导致市场长期处于震荡偏弱状态。

05二次育肥退潮

在生猪市场持续低迷的背景下,二次育肥市场也发生了显著变化。

2025年,二次育肥热度明显下降,对猪价的托底效果有所减弱。

卓创资讯数据显示,2025年样本企业生猪出栏量流入二次育肥渠道占比为12.95%,较2024年6月至年底下滑6.36个百分点。

政策层面也对二次育肥进行了限制。为配合“节粮减损”行动,政策层面于二季度末、三季度开始禁止头部企业销售二次育肥。

展望未来一年,受到政策限制,二次育肥热度或难有明显提升,对猪价的支撑作用或难以增强。

2026年的生猪价格或难继续寄希望于“二育托底”作用。

06行业阵痛持续

产能调减的成效初显,但行业的阵痛仍在持续。

中信建投期货分析指出,从历史经验看,生猪养殖行业周期性探底的标志性事件,往往是具备规模效应的头部养殖企业,出现现金流压力下的被动减产。

2025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上市猪企的整体资产负债率出现回升,行业现金流压力加剧。

2025年第四季度可能是上市企业季度盈利的分化期,成本管控压力较大的企业预计可能出现单季度亏损。

现阶段已经进入产能去化窗口期,至少需要跟踪能繁母猪存栏连续数月环比下降并进入调控目标区间(3900万头,较2024年11月高点下降约4.4%),供需关系才有望得到根本改善。

07未来前景展望

对于猪价后市,业内普遍持谨慎乐观态度。

业内一般认为,生猪生产周期决定了当前能繁母猪的存栏量大约影响10个月后的商品猪供应。

时间上可能要到2026年年中后才能逐步看到供给端收缩带来的价格反弹。

这一判断基于生猪生物学周期:能繁母猪存栏量影响10个月后生猪供应量。

这意味着2025年10月的能繁母猪存栏下降,将在2026年下半年反映在商品猪供应上。

尽管产能调减已见成效,但生猪产能持续去化到现货价格回升之间有着相当一段时间的时滞性。

在此期间,市场可能仍将维持震荡偏弱格局。

随着能繁母猪存栏量步入“绿色合理区间”,生猪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道路虽然曲折,但前途已然可期。

生猪产业的这场“供给侧改革”正在重塑行业格局,只有那些具备成本优势、管理能力和抗风险能力的企业,才能在周期波动中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