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比侃科技港股IPO:新晋大客户贡献一半收入 多家客户刚成立就跻身前五大

小小MT4 来源:新浪证券 °C 栏目:金融资讯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出品:新浪财经上市公司研究院

  作者:IPO再融资组/郑权

  11月18日,诺比侃人工智能科技(成都)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诺比侃科技”)更新港股IPO招股说明书,中金公司独家保荐。

  诺比侃科技高速增长的业绩带来的更多是应收账款,2024年和2025年上半年的应收账款甚至超过总营收,逾期账款居高不下,应收账款周转天数逐年大幅增长。过去三年,诺比侃科技的应收账款增速都超过同期营收增速,是否通过放宽赊销政策刺激收入亦或是否提前确认甚至虚增收入都有待考证。

  此外,诺比侃科技对大客户的依赖程度较高,尤其是2025年上半年刚合作的第一大客户K,半年为诺比侃科技带来一半收入。并且,公司多家客户在成立当年或成立不久就跻身诺比侃科技前五大客户之列。基于大客户名称都用英文字母代称的事实,诺比侃科技高增长业绩的真实可靠性还值得观察。

  应收账款超营收 放宽赊销政策逾期账款居高不下

  招股书显示,诺比侃科技专注于AI和数字孪生等先进技术在交通、能源及城市治理等领域的产业化应用,公司主要提供基于全面的AI行业模型的软硬件一体化解决方案,用于监测、检测和运维等用途。

  2022—2024年、2025年上半年,诺比侃科技分别实现营收2.53亿元、3.64亿元、4.03亿元、2.3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50.32%、43.97%、10.71%、24.68%;分别实现净利润0.63亿元、0.89亿元、1.15 亿元、0.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45.35%、40.22%、30.26%、-21%。

  尽管营收大幅增长,但诺比侃科技的应收账款增速更快。2022—2024年、2025年上半年各期末,诺比侃科技应收账款及票据账面金额分别为1.83亿元、3.03亿元、4.76亿元、4.78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104.64%、66.05%、56.88%、8.25%。

  2024年和2025年上半年,诺比侃科技应收账款都超过同期营收。2022—2024年连续三年,公司应收账款增速超过同期营收增速。

  财务人士认为,应收账款增速超同期营收增速,说明回款变慢,说明公司存在放宽赊销政策刺激收入增长的嫌疑,也不能排除提前确认收入甚至虚增收入的可能。

来源:招股书

  据招股书披露的信息,诺比侃科技应收账款及票据主要是贸易应收款项。2022—2024年、2025年上半年各期末,诺比侃科技贸易应收款项原值分别为1.98亿元、3.53亿元、5.4亿元、5.45亿元,账面净值分别为1.76亿元、3.03亿元、4.74亿元、4.75亿元。

  诺比侃科技表示,公司贸易应收款项持续增加是因为不时延长贸易应收款项的收款期限所导致的,因为(i)部分销售向公共部门的终端客户作出,客户特征为信誉情况相对优良,但由于内部财务管理和付款审批流程,付款周期较长。及(ⅱ)销售还间接向该等终端客户作出,例如透过系统集成商作出的销售,我们向系统集成商收款可能首先取决于终端客户的付款,或透过经销商作出的销售。

  即便诺比侃科技的解释具备合理性,但公司逾期应收款项越来越多。2022—2024年、2025年上半年,诺比侃科技的逾期应收贸易款金额分别为0.75亿元、 0.94亿元、1.75亿元、1.9亿元。

来源:招股书

  逾期应收账款金额如此之高,诺比侃科技最后能否收回这些账款?公司客户是否出现经营恶化的情况?此外,公司是否存在“重销售、轻回款”的导向?公司信用评估机制是否健全,进而导致向信用不佳或偿付能力不足的客户提供了不当的信用额度和账期?这些问题都有待公司给出答案。

  招股书显示,诺比侃科技的应收账款效率越来越低。2022—2024年、2025年上半年,公司平均贸易应收款项周转天数分别为 192天、241天、 352天、 373天。

  大客户迷雾:新晋大客户贡献一半收入 多家客户刚成立就跻身前五大

  业绩高速增长背后,诺比侃科技不仅应收账款居高不下逾期账款金额高,而且大客户疑点重重。

  第一是2025年刚刚合作的客户,就贡献一半收入。招股书显示,诺比侃科技2025年刚与客户K开展合作,仅上半年客户K就为公司贡献1.16亿元收入,占比50.1%。

来源:招股书

  客户K究竟是何方神圣?招股书没有披露客户名称,只知道是一家设计研发、生产以及销售服务的信息技术产品及服务供应商,2022年成立。

  第二个问题是多家成立当年或成立不久的公司很快跻身诺比侃科技前五大客户之列。

来源:招股书

  比如2023年第一客户B,成立于2023年,成立当年就成为诺比侃科技第一大客户,2024年蝉联第一大客户。客户B2023年和2024年分别为公司贡献1.11亿元、1.13亿元,占诺比侃科技当年总营收的比例分别为30.5%、28.2%。但有意思的是,在2025年上半年前五大客户中,已经没有了客户B的身影。

  又比如客户D, 2021年成立,成立当年就合作。成立第二年,客户D就成为诺比侃科技第二大客户,贡献9.5%的收入。

来源:招股书

  再比如客户A,同样是2021年成立,2022年就成为诺比侃科技第一大客户,为后者贡献7030.9万元收入,收入占比高达27.8%。基于大客户名称都用英文字母代称的事实,诺比侃科技高增长业绩的真实可靠性还值得观察。

  2022—2024年、2025年上半年,诺比侃科技第一大客户应占收入的百分比分别为27.8%、30.5%、28.2%及50.1%,前五大客户应占收入的百分比分别为61.1%、85.9%、66.6%及74.2%,对前五大客户依赖程度较高。

  毛利率大幅滑落

  2025年上半年,诺比侃科技业务结构发生剧烈变化。城市治理业务收入从2024年上半年的4.7万元暴增至1.33亿元,占总收入比重从2024年度的4.7%飙升至57.3%,成为第一大收入来源。

  城市治理业务收入大增,与上文提到的大客户K紧密相关。但客户K是何方神圣?招股书没有给出答案。

  同时,城市治理业务大幅拉低了公司整体毛利率水平。2022—2024年、2025年上半年,诺比侃科技毛利率分别为55.6%、58.1%、58.9%、39.2%。2025年上半年大幅下降主要是城市治理业务的毛利率仅有20.6%,收入占比飙升至 57.3%;而毛利率较高的交通解决方案业务(2025H1毛利率高达82.9%)收入占比降至30.7%。

  诺比侃科技的股权激励结构同样引人关注,因为公司设立的“激励平台”将大量权益给到了“外人”。

  2018年2月,诺比侃科技进行首次股权激励,公司创始人廖峪向三位核心员工唐泰可、林仁辉、苏茂才各转让5%股权,同时向外部顾问郑三忠转让7.5%股权。郑三忠作为“独立第三方”,持股比例比上述三位核心员工都高。2019年,诺比侃设立两个激励平台——铁科创智和铁科智能。

来源:招股书

  令人感到意外的是,铁科创智中仅有研发总监王威为员工,李成辉、李庆丰、刘庆昌均为外部顾问、独立第三方。铁科智能的情况也类似,李庆丰和刘庆昌作为独立第三方,分别持有61.5%和35%的股份。也就是说,诺比侃科技的股权激励平台实际上主要由外部顾问而非内部员工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