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6日,金监总局正式批复核准“捷信消费金融有限公司”更名为“天津京东消费金融有限公司”。至此,中国再无捷信消金,对于京东而言虽获得了一张珍贵的消金牌照,也背上了上千万人的历史遗留问题的沉重包袱。
01
捷信留下了一个烂摊子
2010年,中国首家外商独资消费金融公司,捷信消金通过以手机、3C产品作为切入口再加上上千万地推人员的助攻,迅速占领了分期市场。
此后的几年,营收几乎以每年递增10亿的速度快速增长。2016年至2019年之间,一直保持着营收第一、信贷规模第一的位置,也成为首个资产规模超千亿的持牌消金公司。
2019年,捷信消金通过港交所聆讯,距离挂牌上市仅差半步之遥。招股书上显示,其在中国约有5000万用户,总贷款余额为124.47亿欧元,折合人民币约为960.68亿。
彼时有媒体报道,其在中国甚至有5.8万名员工,另外还有21.3万名推介人,他们散落在全国300个城市中的24万个销售点,组成一张狩猎低收入人群的巨大网络。
客户群体几何状扩大的同时,不良贷款率也急速飙升,截至2019年末已经达到了9.6%,而官方公布消金公司平均不良贷款率为2.63%。
2020年时,捷信消金的经营急转直下,2021年,其创始人在直升机坠毁事故中遇难成为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这家消金巨头萌生退意,但要把自己和手中巨量的不良资产卖掉并不容易。
2021上半年,捷信消金出让规模108亿的资产包,其中浙商资产拿下86亿,平安普惠拿下22亿。
2024年5月,捷信消金将一个265亿的资产包转让给了瑞京资产。
2024年11月,捷信消金又零零散散的出让了一些小包,其中的大多数也是瑞京资产接手。从2021年至今,公开披露的就有超过400亿的不良资产从捷信消金转让了出去。
也是在这一年,以刘强东为最终实益拥有人的京东系将合计出资32.5亿,终于买下了捷信消金65%的股份。成为新一代的主人。
02
千万人的糊涂账和高利贷上征信
2024年,捷信正式宣布退出中国市场,原有业务被收购并完成更名。但对众多老用户而言,真正的困扰才刚刚开始。
一些用户发现自己的征信报告中莫名多出“资产转让”记录,担心早年高息贷款的权属变更会影响房贷审批;有人希望协商退还年化超过24%的额外利息,却被新机构以“属历史遗留问题,不归我们处理”为由拒绝,再试图联系捷信,却已石沉大海;也有人暗自揣测:“公司都换名了,欠的债是不是也能一笔勾销?”
不过,今年5月更名时,京东消金方面明确表示,公司名称的变更,不会对已签署的各项合同与协议的法律效力产生任何影响,公司的日常运营及客户服务也将一如既往,不受任何干扰。
不良资产业内人士也都清楚,公司名称变更、股权转让均不改变原有合同的效力,债务仍然有效,拖欠还款将继续影响个人征信。
捷信消金放的“高利贷”也是一个大雷。
彼时有媒体称,有些借款人的贷款扣除“砍头息”后,加上每月要还的利息,年化利率为39.1%,早已超出借贷的监管红线。
还有的借款人反映,贷款5万,54个月还清,总利率达到了103%。
有用户反映,自己一笔6万元的贷款最终偿还总额高达12万余元,如今向新机构申请退还超额部分,却连电话都无人接听。
所以,目前不少借贷用户表示,其当年在高息“套路”下多还的利息,新机构是否应当承接?他们真正关心的是:多付的利息能否追回?
除了钱的问题,在数以万计对捷信的控诉里,基本上都有“清除征信影响”的诉求。在他们看来,这么高的利息,从法律上实打实地算高利贷,不应该上征信。
征信记录上的历史问题才是最大的问题。
03
京东消金的大考
截至转让时捷信消金所有者权益为8个亿,2023年税前亏损42.65亿,这也是近年来,其第一个具体的经营数据。
京东意在将其消金牌照纳入麾下,当下消费金融市场竞争异常激烈,不仅有银行和消金公司,还有互联网巨头,比如蚂蚁消金,且已经占据非常大的市场份额。所以,京东也需要补充消金牌照支撑其抗衡竞争对手。
除了牌照,重组捷信消金,亦是京东介入不良资产技术层面的实战。
但显然问题来了。这些糊涂账和遗留问题显然对京东的处置能力、资源整合能力提出严峻的考验。京东需与捷信原有的团队、业务、系统等进行深度整合和协同。
这些年,在不良资产行业,阿里率先借着互联网+时代的风口起飞,京东却慢了许多。
2012年,阿里完成第一起中国网络司法拍卖。
2015年3月,中国信达通过淘宝网资产处置平台成交2笔债权资产,被视为资产管理公司处置不良资产的首次触网“吃螃蟹”。
2015年上半年,中国华融与淘宝网签订合作协议,双方围绕“不良资产+互联网”开展合作。同年12月,中国华融与淘宝网合作启动仪式在北京举行,中国华融宣布正式入驻淘宝资产处置平台。
2017年3月1日,中国东方浙江省分公司探索运用淘宝资产交易平台处置不良资产,正式拉开与阿里巴巴的合作。同年10月27日,中国长城与阿里巴巴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不良资产处置业务、不良资产反向招商业务、金融业务领域、产业投资并购领域、国际业务领域等进行展开全面合作。
至此,四大AMC已全部入驻或试点入驻阿里拍卖资产处置平台。
除此之外,兴业银行、中信银行、光大银行、平安银行等500多家金融机构也与阿里拍卖达成了合作。
不过在2016年底,京东也与阿里一起进入到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司法拍卖网络服务提供者名单库,算是正式介入司法拍卖,此后,京东开始大规模招兵买马,跟各大AMC、银行等金融机构开展资产处置。
不过此时的阿里又将目光放在了参股地方AMC上,2019年11月月初,江西瑞京资产作为省内第二家AMC正式获得原银保监批复开展不良资产批量收购业务。银泰集团控股,而早在2017年,其已经于2017年被阿里收购。
瑞京资产获批后没过几天,北京第二家持牌地方AMC北京资产注册成立,注册资本12亿元,京东数科持股15%,成为第三大股东,也是北京资产唯一一家民营企业股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