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基本面力场
最近有一家公司正在申请主板IPO,公司全称是元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简称元创股份,保荐机构为国泰海通(601211.SH)证券,保荐代表人为王勍然、刘爱锋。
元创股份能走到上市审核这道关口,着实不容易,早在2021年12月元创股份就开启了上市申报,目标是上交所,2022年11月主动撤回、标志着首次冲刺IPO失败。这次撤回,或与其业绩波动有关,2021年公司在营收同比增长32.11%的基础上,净利却大幅下滑了26.42%。
2023年6月转投深交所主板,直到目前已经过了2年多,才被安排上会审核。前次申报IPO失败的保荐代表人,与本次申报还是一致的,这也就意味着前述的2位保代,在元创股份IPO这个项目上,已经苦熬了近4年。
在前次IPO失败之后,元创股份在2022年、2023年业绩成长性还都不错,净利同比增速分别为50.17%和27.9%,但是2024年又出现了增收不增利的现象,在营收同比增长18.19%的基础上,净利下滑了12.94%,重演了2021年的一幕。
抛开表面的业绩数据,力场君还是关注到一些细节信息,很有意思,指向了元创股份的关键经营数据存在矛盾和疑点。
在报告期内,沃得农机一直都是元创股份的第一大客户,2024年的销售占比将近四分之一。
沃得农机也曾申报过IPO,保荐机构是海通证券、和这次元创股份IPO是同一家。但沃得农机的上市没成功,该公司在2023年6月发布的招股书,覆盖的报告期是2020年到2022年,这与元创股份在2023年6月发布的招股书申报稿,恰好形成了时间段的统一。
从总体数据对比来看,还是基本对得上的,元创股份披露的这3年对沃得农机的销售额分别为23389.39万元、31398.82万元和28411.23万元,沃得农机披露的同期采购额分别为23797.16万元、32440.44万元和28490.43万元,微小的差异处在合理范围内。
然而细节数据,可就问题大了,体现在产品售价上。元创股份向沃得农机卖的是履带,而且也基本上是后者履带的唯一供应商,两家公司的产品售价和采购价,也应当对得上呀。
但事实上,沃得农机披露的履带采购价格分别为2377.85元/条、2695.67元/条、2828.08元/条,而元创股份披露的农用履带售价分别为1948.46元/条、2154.74元/条、2266.44元/条。
仅以2022年作为对比,沃得农机披露的采购价格2828.08元/条,比元创股份披露的销售价格2266.44元/条,高出了近600元/条、差异率超过了25%,这个差异幅度,就很难谈得上合理了吧?
总结一下,元创股份和沃得农机这2家公司,在产品购销金额基本一致的条件下,购销价格却存在重大差异,到底谁家的数据是真实的?有没有财务造假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