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反内卷”

小小MT4 来源:市场资讯 °C 栏目:金融资讯

(来源:华瑞信息)

“内卷”一词最早源于伟大的哲学家康德,指的是一种向内寻求不断精细化,但未能突破原有框架的一种模式。该词在中文互联网普及则是始于2020年一张清华学生边骑车边用电脑的照片。

新冠疫情后,随着消费降级,需求增速下滑,各行业竞争趋于激烈,“内卷”一词也被越来越多的用来形容行业内过度竞争,但不产生额外收益的模式。

从宏观角度看,内卷投入更多资源,产出更少效益,是一种非常不理想的模式。因此从2024年7月开始政治局会议就提出“反内卷”,到2025年7月这一提法似乎推上高潮,首先月初中央财经委就提出“依法依规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引导企业提升产品品质,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反内卷”再度成为政策焦点。到月中工信部发布稳增长方案,推动新一轮供给侧改革,也直指反内卷。

到本周市场对“反内卷”的重视度进一步走高,则是由于大宗期货商品开始出现大范围的低位反弹。以与化纤纺织行业的产品为例,相较于7月1日涨幅如下:

可以看到除了石化类因国际原油价格走低表现一般外,其他产品都明显走强。随着政策在身边产生效果,市场重视度显著提升。

那么如何看待本轮反内卷呢?

首先我们要对内卷模式有个理解。内卷现象是更多的投入不产生产出,甚至是更多的投入反而导致客观上产出更少。其本质是过度竞争。没有任何一个投资人希望出现这种结果。那为什么还会出现呢?我们认为可能有以下原因:

一、需求增长放缓

关于需求放缓的原因也是多方面,不过概括来说,以下几点较为突出:过去几年消费端过度负债,贫富分化,城市化进程放缓,人口以及老龄化问题,家庭资产负债表衰退,国际贸易政策的改变,疫情应对等。

 二、技术进步

原则上技术进步,并不能直接归为内卷的原因,但技术进步客观导致内卷加剧。比如更新更高效的生产设备或者技术工艺出现后,产品成本可能下降。随着新工艺的产品进入市场,对市场份额形成争夺,而存量的参与者面对这种竞争,则只能选择内卷式的应对。

三、制度因素

市场经济,基本的一个特点就是优胜劣汰。这方面中央也在积极推进,比如发改委产业指导目录,会鼓励一些先进产业,设定一些淘汰类企业。但落实到地方、银行,情况则显著不同。为了地方的税收、就业、银行的债务问题,往往对于一些已经处于劣势的企业给出一些额外的扶持。甚至给出政策补贴、债务展期等非公平待遇,使得落后企业阶段性有更多非市场优势,对先进企业形成挤压,形成一种劣币驱逐良币的模式。

针对这些情况,中央也提出了统一大市场理念。但挑战依旧是众多,以纺织行业为例,我们看到的实际情况是区域经济不退反进。一些重点区域在政策扶持下,扩张速度一日千里。当然笔者并没有否定这些区域的发展潜力的意思,只是这会给理解统一大市场带来困扰。且对缓解内卷竞争看不出任何帮助。

同时更深层次的,如果我们考察地方政绩考核,以及税收来源。同样让我们在没有深层次制度改革的前提下,对于统一大市场的推进充满担忧。

四、信息传递

随着平台经济崛起,特别是近年来的直播的火热,使得此前区域间不对称缓冲部分内卷变得更加困难。或者换个说法,从局部的内卷扩大的全国性的内卷。一些此前利用地区差生存的企业挑战更大。而一些平台的核心竞争力,更多的时候只是粗暴的低价。

以上四点是内卷的客观环境,事实上参与者主观影响也非常关键。一但市场参与者认为下阶段竞争是主要矛盾,那么参与者的经营策略就会变得更具侵略性。形成一种所谓的负向正反馈机制。

那么中央出台的反内卷,能解决上述的哪些内卷形成因素呢?又可能有什么效果呢?

一、刺激内需

今年以来中央多部门一致致力于刺激内需,通过消费补贴等方式取得一定的效果。该举措虽然不是反内卷政策范围内。但客观上缓解了一部分内卷压力。当然刺激消费有一定的透支意味,是不是能足够挖掘消除内卷的需求,以及持续性,目前还需要观察。

二、制度改善

近期所谓的第二轮供给侧改革,就是改善上文提到的制度因素,通过完善制度,加强落后产能的出清,减轻内卷压力。当然具体力度还需要观察。因为产能出清还涉及到企业债务、居民就业、产业链配套等因素,举措失当的话,效果可能适得其反。

三、信息传递

政府方面多年以来致力于正面引导。同时对互联网的低价销售目前也开始介入管理,效果有待观察。

四、主观预期改变

这可能是这轮反内卷政策发挥影响的关键一点,市场参与者的主观认识变化并不是线性变化。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是极性变化,从一个极端跃向另一个极端。这并不是凭空推测的主观判断,而是在过去人们对反内卷的判断可能言过其实了。

去年以来,产能过剩的声音不断增多。诚然伴随着中国过去很多年的快速扩张,的确存在一些领域存在产能过剩,但在很多领域目前还并不足以形成产能过剩。一般而言,行业产能利用率80%会被视为产能是否过剩的一个分水岭。

在化纤很多领域,其实产能是可以长期控制在80%以上的。这些行业本身并不需要过分内卷。同时很多行业近年来集中度不断提高,一旦反内卷形成共识,在一个时间段里“合作”替代“竞争”,是较容易实现反内卷目标的。

而在另外一些领域,如果开机率长期在80%,甚至70%以下,对这些领域强调反内卷,无异于何不食肉糜。比起呼吁反内卷,更值得推荐的是遵循市场机制,优胜劣汰。政府可以在此过程中给予更多引导、扶持。但需要警惕地方保护主义抬头。

参考PPI数据,PPI自2022年下半年以来持续走低。下图以2019年1月为基数,按照环比连乘的方式,尝试推到PPI的相对绝对值。可以看到,相对2019年出,化纤纺织出厂价格绝对值,已经低于初值。全国PPI暂时高于2019年初水平。化纤、纺织产品存在一定的低估,一旦反内卷的客观原因减弱和主观判断阶段性反转,是有可能出现一波反弹的。下阶段不宜过度看空。

但也要意识到,在政绩考核、税收制度、企业发展模式没有大的改革之前。单纯的反内卷政策引导,只能治标。治本则需要深层次的改革。参与者短中长期经营策略宜结合环境和自身条件酌情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