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玉英: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建设自主可控的人民币跨境支付体系

小小MT4 来源:睿见Economy °C 栏目:MT4电脑版下载

  由瞭望智库主办的2025第10届新金融论坛于2025年11月28日在北京举行,主题为“从秩序重构到行稳致远——金融业的既往十年与未来五年”。上海财经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靳玉英出席并演讲。

  靳玉英在演讲中谈到,人民币国际化在近期取得了显著成效,比如在2024年银行代客人民币跨境收付金额方面同比增长了22.6%,已经成为全球第三大支付货币以及第二大贸易融资货币,但依然还要努力。

  她指出,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重要推手是企业高水平出海,主要涉及到两个维度,人民币通过作为结算货币可以开展国际结算,有效地规避企业出海过程中的汇率风险。

  同时,从投融资角度,人民币的利率目前低于美国利率,离岸人民币债券的吸引力显著增强,对于企业而言,可以降低融资的成本,企业的出海也会为人民币的跨境使用创造更多场景。

  具体而言有以下几个方面:

  1.进一步便利经营主体在对外贸易投资中使用人民币,尤其要推动上海对金融资本账户的开放。

  2.提升人民币融资的货币功能,推动更多主体在境外发行人民币计价证券,鼓励敬爱机构在境内发行熊猫债等等。

  3.稳步推动我国金融市场高水平对外开放,支持外资机构参与金融业务的试点。

  4.支持离岸人民币市场健康发展,尤其要完善离岸人民币流动性供给。我们资本账户没有完全开放的情况下,怎么能够把人民币供给到境外,供给到离岸市场。

  5.建设自主可控的人民币跨境支付体系。可以有助于降低对美元主导的SWIFT体系的依赖。

  以下为演讲实录:

  靳玉英: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我今天跟大家分享的主题是《国际货币金融新秩序:去美元化与人民币国际化》。当前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的阶段,事实上国际金融经济秩序面临着革新的局面,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也明确提出了中国要加速推动和维护国际经济秩序的改革,要构建一个公平、公正、开放、包容、合作、共享的国际经济秩序,我们要从中贡献中国的力量。

  马克思曾经讲过,金银天然不是货币,货币天然是黄金,强调了货币的本质属性以及黄金作为货币的重要载体,谈到两者之间的重要关系。人类的货币体系从金本位制,从1816年到金汇兑本位制,再到布雷顿森林体系,再到现在的信用货币体系。事实上从布雷顿森林体系当时体系中存在的特里芬难题现在没有克服,唯一的变化是美国当时从资本账户输出美元,现在变成从经常账户输出美元,从资本与金融账户回笼美元,也就是说通过贸易盈余国购买美国国债的方式回笼它的美元。在这个背景下,特里芬两难问题依然存在,也就是说美元依然存在着过度发行的状态,同时可以看到美国的国债已经达到了GDP比重的120%,我们也知道60%是学界通常认为的红线,现在是(红线)的两倍。上世纪30年代,只有35%的比重。

  美元持续外流,世界对于美元的高质量持有,一定会质疑美元发行的准备金是什么?没有了黄金,是美国的信誉。背后是美国的国债,这么大比例的国债,事实上使得全世界也在质疑国债的信用会不会出现违约,从而影响了全球对于美元的持有,也就是我今天要讲的去美元化。从数据中不难看出,美元指数相对1月份降低了9%,同期黄金的价格已经上升了48%,各国持有黄金,在各国的储备中黄金的持有量事实上已经下降到56%,我们相信一定会再下降。美国试图通过发行稳定币的方式去重建美元的信用体系,我们也在讨论到底有多大用处,前一阶段大家对这个问题的讨论非常热。的确,稳定币的发行,美元的稳定币有着强大的成本优势,但是我们也发现,事实上在目前的交易量里,它占的比重还是相当低的。同时,我们认为稳定币的发行对于美元信用的重建未必是好事,很可能美元的稳定币会挤出美元的使用。

  对于美国而言,发行稳定币除了美元黏性的目的,事实上还有另外一个目的,希望全球各国能够更多持有它的美债。稳定币的发行是以美国的资产作为抵押物。美国稳定币的发行分析下来事实上只是会对它的短期债务持有需求,以及政府后续短期债券发行有一定的贡献,长债没有什么太多贡献,可以明确看到,主要国家持有的还是美国国债。同时,稳定币的发行还可能会增加货币超发风险,反而会削弱美元的信用。

  去美元化的全球背景下,人民币国际化问题事实上我认为是我们国家在推动构建,四中全会里面谈到公平、公正、包容、开放、合作、共享的国际经济秩序里面中国方案的组成部分,从国际货币角度贡献的方案,就是人民币国际化。人民币国际化目前为止,尤其在近期取得了显著成效,比如在2024年银行代客人民币跨境收付金额方面同比增长了22.6%,已经成为全球第三大支付货币以及第二大贸易融资货币,但我们依然还要努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接下来推动它非常重要的推手一个载体就是同企业高水平的出海相互促进,主要涉及到两个维度,人民币国际化通过作为结算货币可以开展国际结算,可以有效地规避企业出海过程中的汇率风险。同时,从投融资角度,人民币的利率目前低于美国利率,离岸人民币债券的吸引力显著增强,对于企业而言,可以降低融资的成本,企业的出海也会为人民币的跨境使用创造更多场景。

  在人民币国际化未来的发展过程中,需要一些宏观,尤其从汇率层面给予重要的支持。我们知道人民币国际化通常会以资本账户的逐步开放为基础,目前这个条件尚不完全成熟。随着人民币走向更强势的国际货币地位,我国的国际货币话语权会不断提升,这样的前提条件在近期也会逐步具备。大家都知道,国际货币尤其在货币国际化的进程中一定要是强势的货币,或者它的币值要稳定,货币要稳中有升。如果我们按照购买力评价来计算的话,可以看到当一个国家制造业相对发达,商品供给充足,通胀能够有效抑制本国货币和货币的购买力,以及汇率的水平,会呈上升的趋势。从国家的中长期发展研判来看,我们是具备这样一个条件的,从汇率的角度能够保证人民币国际化更有效地进行。

  近期中美经贸谈判也取得了积极成效,人民币国际化外部环境客观上有所改善,在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中,我们也要注意吸取历史的教训,保证货币的升值速度不能太快。

  最后,接下来实务层面的操作,我们到底如何促进人民币国际化在去美元化的重要背景下,给人民币国际化提供有利的契机。

  1.进一步便利经营主体在对外贸易投资中使用人民币,尤其要推动上海对金融资本账户的开放有一个FTA账户。

  2.提升人民币融资的货币功能,推动更多主体在境外发行人民币计价证券,鼓励敬爱机构在境内发行熊猫债等等,我们知道俄罗斯近期有一些举措。

  3.稳步推动我国金融市场高水平对外开放,支持外资机构参与金融业务的试点。

  4.支持离岸人民币市场健康发展,尤其要完善离岸人民币流动性供给。我们资本账户没有完全开放的情况下,怎么能够把人民币供给到境外,供给到离岸市场。

  5.建设自主可控的人民币跨境支付体系。可以有助于降低对美元主导的SWIFT体系的依赖。

  我今天演讲的内容跟今天的会议主题是契合的,“从秩序的重构到行稳致远”,希望全球的国际经济、货币金融体系能够有效地重构,我们也期待着世界经济能够行稳致远,希望我们的国家能够贡献更大的力量、更好的方案。

  我的汇报就到这里,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