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序源科技收入微弱持续亏损:研发费用下滑,经营现金流承压

小小MT4 来源:市场资讯 °C 栏目:MT4电脑版下载

  《港湾商业观察》陈钱

  继今年4月递表港交所招股书失效后,近期,Axbio International Limited(下称,安序源科技)再次向港交所发起了上市申请,中金公司和浦银国际为联席保荐人。

  安序源科技作为国内基因测序行业的新锐,尽管已获得阿斯利康中金、苏州先进产业基金等机构的融资,但同样难避免生物医药领域“高投入、长周期”带来的阵痛,近年来,持续亏损、研发投入减少、商业化的不确定性等风险皆伴随安序源科技。

  此外,在全球基因测序仪器及耗材市场呈现“寡头式”竞争格局形势下,能否在这片商业红海中争得一席之地,对公司来说无疑也是不小的考验。

  1

  收入微弱,持续亏损近3.7亿

  招股书及天眼查显示,安序源科技成立于2017年,于开曼群岛注册,国内运营主体包括安序源生物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安序源生物科技(无锡)有限公司。

  据介绍,安序源科技是一家从事分子诊断仪器和生物芯片的开发和商业化的生物技术公司,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公司产品组合涵盖一款微阵列芯片分析仪、两款EL-NGS基因测序仪以及多种配套检测试剂盒。

  其中,公司的核心产品AxiLona EL-100已于今年3月完成临床试验,于4月取得江苏省药监局第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证。该产品据称是中国极少数能执行基于电化学、多靶标、快速、低成本及整合式生物分子检测的分子诊断产品,但目前仅具有核酸检测的功能,计划未来扩展至同时包含核酸及蛋白质检测功能。

  同时,公司还拥有在研主要产品AxiLona AXP-100、AxiLona AXP-1000基因测序仪器以及与之配套使用的相关检测试剂盒。AxiLona AXP-100预计将于今年下半年前在中国完成型检,其后开展临床试验并根据试验结果进行监管注册。AxiLona AXP-1000高通量测序芯片目前尚处于设计阶段,预计于2026年下半年完成其相关设计。

  值得一提的是,全球高通量基因测序市场呈现较为明显的“寡头式”竞争格局,招股书显示,以2024年收入计,全球高通量基因测序市场前五大参与者合计占据94.9%的市场份额,其中仅Illumina一家就“独占”71.8%的份额。

  而就国内市场竞争情形而言,对公司来说也是不甚乐观。在中国的高通量基因测序仪器及耗材市场中,以2024年收入计,前五大参与者合计占据95.8%的份额,其中Illumina以47%的份额位列第一,本土企业MGI以39%的份额位列第二,其余企业则均不足5%。

  诚然,商业化路途上的安序源科技还未实现盈利。2023年、2024年及今年1-6月(报告期内),安序源科技的收入分别为0、47.9万美元、53.2万美元,录得得亏损分别为2285.6万美元、2346.6万美元、515.5万美元,两年半累计亏损5174.6万美元(约合人民币3.68亿)。

  公司表示,期内的亏损均来自研发开支和行政开支。公司进一步坦言,在可预见的未来,可能持续出现亏损,并且亏损可能随着扩大开发在研产品、寻求监管批准及将产品商业化的步伐增加,未来亏损大小将部分取决于产品开发的数量及规模、研发活动的相关成本以及赚取收入的能力等。

  知名商业顾问,企业战略专家霍虹屹认为,对于研发投入高、周期长、商业化不确定性大的基因测序行业来说,因迟迟没有取得技术突破而陷入生存危机在业内可以说极为普遍。比如国内的瀚海基因,虽然曾宣称拥有“全球最准”第三代测序仪,但因技术方案陈旧且未获监管批准导致产品至今仍难以商业化。历史上,因未能突破技术瓶颈而陷入困境的企业也不少。

  “从市场竞争格局来看,全球的基因测序市场基本由赛默飞、illumina等巨头垄断,他们的定价权和技术壁垒非常之高,如果没有长期的资本支持和核心的科研团队持续发力,即便有进入行业的机会,也将很难在行业生存。”

  据了解,2024年及今年上半年得收入来自关键产品AxiLona AXP-100的销售以及向第三方提供的分子诊断方案。AxiLona AXP-100产品的销售对象主要是研究机构及医院,但值得一提的是,公司的客户结构较为单一且变动剧烈,2024年及今年上半年,前五大客户的销售额占比达98.1%和100%,其中最大客户的销售占比分别为24.8%、87%。

  通过销售产品获得零星收入外,公司的其他收入有所减少,各期分别为193.5万美元、206.3万美、59万美元,今年上半年同比减少40.58%,其中主要是政府补助和银行利息的减少。

  各期,安序源科技的政府补助分别为83.1万美元、51.3万美元、8.6万美元,银行利息分别为96.7万美元、154.8万美元、49.3万美元,今年上半年,其政府补助同比下滑61.26%,银行利息同比下滑36.06%。

  2

  研发费用下滑,经营现金流持续承压

  对于高研发、长周期的生物医药领域来说,稳定、充足的资金来源尤为重要,安序源科技在招股书中也从不讳言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及未来的盈利潜力离不开研发的持续投入。

  但或受资金压力影响,公司的研发投入逐年下滑,各期分别为1529.1万美元、1141.2万美元、448.7万美元。

  同时在现金流层面,公司也是持续处于“失血”,各期的经营活动现金流分别为-1672.8万美元、-1500.4万美元、-795.8万美元。公司表示,现金流的流出主要是物业及设备以及使用权资产的折旧,以股份为基础的付款开支等。

  报告期内,安序源科技的流动负债净额上升明显,分别为3807.3万美元、6303.8万美元、6720.6万美元,负债净额分别为3331.9万美元、5827.4万美元、6317.8万美元。

  安序源科技回应称,负债净额的增加主要由于持续的研发活动导致的银行存款的减少以及计入损益的金融负债增加,另外,持续的全面亏损也是因素之一。

  确实,公司的银行结余及现金已由2023年末的5426万美元减少到2024年年末的3691万美元,今年6月末,银行结余及现金继续减少至3070万美元。

  意料之中,安序源科技的现金及现金等价各期也是下滑明显,分别为5426万美元、3691万美元、3069.9万美元。

  反映在流动比率上,各期分别为0.6、0.4、0.3,公司坦言主要是持续的研发投入带来的银行结余及现金的大幅减少。

  此次IPO,公司募资将主要用于:1,核心产品AxiLona EL-100及主要产品AxiLona AXP-100的进一步研发、商业化及生产;2,AxiLona AXP-1000及其他管线产品的开发;3,扩大及加强核心技术平台,进一步巩固对IC(集成电路)、BT(生物技术)、AI(人工智能)的独特整合。4,营运资金及一般企业用途。

  公开信息显示,2017年至今,安序源科技已获得多轮融资,融资方包括阿斯利康中金、苏州现金产业基金等著名投资机构,最后一轮7000万美元的融资完成于2023年3月,投后估值约3.48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25亿元)。

  据悉,安序源科技创始人为田晖博士和Igor Ivanov博士,田博士现年54岁,Igor Ivanov博士现年71岁。在公司治理上,田晖负责战略规划、业务运营及创新研发,Igor Ivanov博士负责企业管理、研发、销售及市场推广,两人分别持有30.44%、15.22%的股份,为公司实控人。(港湾财经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