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越科技,虚假披露财务数据遭立案,IPO前的“故事”才更精彩

小小MT4 来源:市场资讯 °C 栏目:MT4电脑版下载

来源 基本面力场

  最近,上市公司清越科技(维权)688496.SH)发布公告称,因涉嫌定期报告等财务数据虚假记载,被监管部门立案。而在此前不久,今年8月初,公司刚收到了江苏证监局出具的警示函,涉及募集资金使用违规、贸易类业务财务核算不规范、关联交易未披露等多项违规。

  公开资料显示,清越科技的注册地是江苏省昆山市,在202212IPO上市,保荐机构为广发证券000776.SZ),保荐代表人为刘世杰、赵瑞梅,公司的主营业务是以OLED为主的新型平板显示器件。

  回顾历史,围绕清越科技上市前后发生的故事,可是不一般,绝对称得上罕见而精彩,今天力场君就来和小伙伴们做个分享。

  根据招股书披露,清越科技的前身名为“昆山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在招股书中针对这时的名称简称为“昆科技”,直到202010月才更名为“苏州清越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正常来说,“昆山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这样一个名字的简称,怎么也不可能搞出一个前后不搭、不伦不类的“昆科技”来呀,清越科技这是怎么想出来的呢?

  其实吧,大概率这是公司为了不和“维信诺”这个关键字样混淆,因为还有另外一家上市公司的股票简称也是维信诺(002387.SZ),而且两家公司之间还存在着莫大的关系。

  话说在2018年之前,上市公司维信诺的股票简称还是黑牛食品,当时上市公司的实控人是华夏幸福的掌门人王文学。20181昆山国资办以其持有的国显光电股权作为出资,与黑牛食品合资设立江苏维信诺显示科技有限公司;3个月之后的20184月,主业已经从食品饮料转型为OLED显示的黑牛食品,也将公司名称进行了变更,股票简称随之变为维信诺。

  在这次资本运作完成后,国显光电便成为上市公司维信诺的孙公司,而清越科技的前身,也即“昆山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当时是国显光电的控股子公司,进而也就成为了上市公司维信诺的旗下成员。

  也就是说,在2018年当中的一个时间段,清越科技原本也曾是一家上市公司的一个部分。

  但过了没多久,20187月国显光电便把清越科技的前身卖了,将其所持有的昆科技40.96%股权,卖给了前海永旭及其子公司,而接盘方的实际控制人为高裕弟,后来就是清越科技上市前后的实际控制人,也是前文提到的、江苏证监局出具警示函的处罚对象之一。

  值得关注的是,通过上述一系列复杂的资本运作,导致清越科技在2018年内发生了多次实际控制人的变更,对此招股说明书中列出了一张表格,能够看到,从昆山国资办到王文学再到高裕弟,在2018年这一年里,城头变幻大王旗。

  后来到202112,清越科技首次申请上市公司并发布了招股书(申报稿),距离其实际控制人变更为高裕弟刚好满三年。

  更耐人寻味的是,上市公司维信诺在20188月发布的《重大资产购买及重大资产出售报告书(草案)》,将昆科技40.96%股权卖掉的价格为24621.17万元,对应当时的昆科技,也即后来的清越科技的整体估值约在6个亿左右。

  而从当时公布的资产评估报告记载的经营数据来看,2016年和2017年的清越科技,营收分别为4.39亿元和5.14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34亿元和0.44亿元。

  但是在这次被卖掉的3年后,清越科技在202112月申请上市时,公布的2020年度营收和净利分别为4.98亿元和0.57亿元,盈利比2017年没高出多少,比2016年更是少了一大截。

  尽管如此,在这份招股书(申报稿)中,清越科技披露“预计市值不低于人民币10亿元”。并且经过了广发证券的保荐IPO后,上市初期的总市值更是一举超过了30亿元。

  总结起来就是:原本就是一家上市公司旗下的组成部分,被以6亿估值卖掉后,经过包装独立上市,历经4年左右的时间,便轻松膨胀到了超30个亿。这算不算精妙的资本运作?是不是尽显了资本造富的魔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