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杨建每经编辑|陈柯名 肖芮冬
2025年以来,A股走出震荡慢牛格局,私募基金整体业绩亮眼。其中,股票策略以29.52%的平均收益率领跑五大策略,92.73%的相关产品盈利。而市场近期的回调却让部分私募产品净值出现大幅回撤。百亿私募希瓦投资董事长梁宏就因旗下基金大幅回撤而受到市场关注。
希瓦旗下最新周报显示,部分基金预估净值单波下跌约7%,从最高点累计回撤幅度达到20%。梁宏在周报中向投资者郑重致歉,并深度剖析了回撤背后的三重失误。
梁宏,视频截图
20%回撤全景图:
多只产品连续承压,10月以来跌势未止
具体来看,希瓦旗下核心产品的回撤轨迹高度一致,均从10月起进入连续波动通道。
以代表产品“希瓦大牛1号”为例。据私募排排网数据,截至11月14日,该产品今年以来收益率虽仍有15.84%,但短期回撤显著——10月10日单日回撤4.46%;10月17日单日回撤扩大至7.11%;10月24日短暂反弹7.99%后,10月31日再度回撤3.48%;11月7日回撤1.52%;11月14日回撤3.49%。从月度维度统计来看,该产品10月份回撤7.51%,11月以来(截至11月14日,下同)回撤4.96%。
“希瓦小牛19号”的表现与上述产品近乎一致。截至11月14日,该产品单位净值为1.9914元,今年以来收益15.93%,10月以来同样遭遇重创——10月10日回撤4.47%;10月17日回撤7.11%;10月24日短暂反弹后,10月31日再回撤3.49%;11月7日回撤1.57%。月度数据显示,该产品10月份回撤7.52%,11月以来回撤4.98%。
不难发现,“希瓦小牛19号”波动曲线与“希瓦大牛1号”的波动曲线几乎重合,反映出此次回撤是希瓦整体投资组合的系统性承压。
三重失误复盘:
重仓股“三连跪”,贪婪与决策犹豫成主因
“在牛市行情下,因业绩承压致歉并不常见。”梁宏坦言,此次回撤大幅跑输主要指数,核心问题出在个股选择与仓位管理上,具体可归结为三笔关键投资的失误。
第一波回撤始于9月26日当周,因重仓的创新药板块个股下跌,直接导致基金净值回撤超4%。“高位没有根据价值兑现大部分仓位,卖出决策不够果断。”梁宏将此次失误归结为对止盈信号的迟钝。
第二重打击来自硬件龙头股的持续大跌。梁宏自30元附近建仓该股,40元左右摊薄成本,因看好“人工智能时代硬件入口”的逻辑,将仓位提升至30%的超重水平,目标价预估至60元。但事与愿违,该公司负面因素缠身,股价累计跌幅超37%,目前仅能维持盈亏平衡或略亏损状态。“高位估值合理阶段,不该持有30%这么重的仓位,20%会合理很多。”梁宏反思称,对单一标的过度乐观导致了风险敞口过大。
最致命的是第三笔投资,被梁宏称为“今年最大的问题”——重仓美股稳定币相关个股。在该股已调整50%~60%后,梁宏因其“未来五年50%~60%复合增速”的预期及支付、外贸结算领域的想象空间,将其定义为“5倍潜力股”,并配置了10%~11%的重仓仓位。但他忽略了三大风险:70~80倍的静态PE已严重透支估值、新股解禁带来的抛压,以及加密货币转熊的潜在冲击。该股近四周持续大跌,尽管梁宏在图形破位后进行了减仓,但仍给基金净值带来4%~5%的负贡献。
战略转向:
8年长线执念松动,明年将加控回撤
“深层次原因还是贪婪,造成净值波动过大,投资人体验不好。”梁宏在总结中直言,从去年的油气股,到今年的硬件股、创新药,再到此次的稳定币相关个股,本质错误如出一辙,“高位过于兴奋,追求宏大叙事,却忽略了涨幅风险与性价比”。
尽管反思深刻,但梁宏对明年市场仍持乐观态度,“明年是最近数年里最看好的一年,会轻装上阵”。更值得关注的是,他宣布将颠覆坚持了8~9年的投资逻辑。“过去我一直坚持长线持有优秀公司,不控回撤的想法,现在是时候改变了。”
梁宏表示,未来将在坚持价值投资的基础上,增加绝对收益考量,主动降低产品回撤,年底将进入策略适应与调试阶段,为明年的转型做准备。
对此,黑崎资本首席战略官陈兴文分析称,希瓦的回撤虽引人关注,但也为机构与投资者提供了调整契机。“短期回调不应影响长期决策,机构需借此优化组合、强化风控,投资者更应保持理性。”他认为,从历史数据看,牛市回调后,长期持有优质资产往往能获得可观收益,“坚定牛市客观存在,保有右侧持股思维,是应对波动的关键”。
声明:文章内容和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