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科技 罗宁
一场“黑科技”元素满满的国际消防展,正在北京上演。
10月13日上午,为期4天的第21届中国国际消防设备技术交流展览会(简称中国国际消防展),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顺义馆)开幕。红色的消防元素与前沿科技产品碰撞出别样火花,在其中,无人机、机器人等“黑科技”引来现场国内外观众的持续关注,众多“全球首发”“打破纪录”的产品展现了中国的快速创新。
逛展一天之后,给我们印象最深的是,以往存在于脑海中“靠人力冲锋”的消防场景,如今正被一群“特殊消防员”重塑,其中,既有会穿梭废墟的机器狗、能悬停200米高空灭火的无人机,也有全天候值守的智能机场,甚至还有能讲解消防知识的机器人,这一切让这场展会成为具身智能与低空经济两大行业热点在消防领域落地的生动缩影。
空中防线升级重塑消防机动性
在现场,大疆展示的2025年新品“大疆机场3”无疑是科技爱好者的焦点之一。展会上刚一亮相,就因“首次支持车载移动部署”的特性吸引了大批观众驻足,在一辆白色皮卡上部署的这款产品,看起来科技感十足。
现场工作人员介绍,大疆机场3相比于普通的无人机产品,能在-30℃至50℃极端温度下稳定工作,实现“全天候全场景”,大疆机场3的本体具有IP56防护等级,搭配的Matrice4D/4TD无人机也有IP55防护,再加上静音抗结冰桨叶,哪怕遇到冻雨、12米/秒强风,依旧能单次悬停32分钟完成作业。
更值得关注的是其对低空经济“灵活部署”理念:除了固定点位安装,全新D-RTK3中继站让选址更自由,而车载移动部署更是打破了空间限制,双机轮转作业模式下,它能跟着消防车“随叫随到”,再通过无人机空中中继,连山地等复杂地形的图传难题都能解决。安全方面,其具备了AES-256图传加密、4G增强图传私有化部署,再加上大疆司空2平台的自定义权限管理,让数据安全有了多重保障。目前,这款起售价11.7999万元的智能机场已与多地消防部门合作,未来将成为低空巡检、消防检测的“移动哨兵”。
如果说大疆机场3通过无人机解决了低空“灵活巡检”问题,那卓翼智能的ZTX260无人机,则补上了高空灭火的“短板”。在高层消防展区,工作人员现场演示的“200米高空灭火”场景让人惊叹:传统消防车云梯难以触及的高度,ZTX260通过与消防车连接,借助高压系留供电技术,靠一根线缆持续获取电力,直接突破续航瓶颈,它能连续4小时悬停高空作业,120公斤的最大负载可携带足量灭火剂,以500升/分钟的流量、30米的最远射程精准打击火点。
考虑到城市高楼间GPS信号弱的问题,这款产品还集成了多源融合卫星拒止定位技术,哪怕在“信号盲区”也能稳定悬停,应急降落伞系统也提供了一定的安全保障。并且,它是个“多功能平台”,能搭载破窗器、光电吊舱、喇叭等设备,实现“侦察-破窗-灭火-通讯”一体化,彻底改变了高层消防“望火兴叹”的困境。
地面“钢铁巡检队”走入高危场景
除了在空中的无人机“大显神威”,地面也不乏“黑科技”。
宇树科技的展台,几只“全副武装”的“消防狗”成了观众打卡的热门对象。这是宇树科技带来的四足机器人消防应急解决方案,分为“侦测版”和“水炮版”。先看“侦测版”,它以宇树工业四足机器人B2系列为基础,全复合金属机身重90公斤,耐磨防火还抗造,25公斤的负载能力能携带360全景相机、双光云台等设备,15公里续航里程、超3.6小时续航时间,足够支撑大范围侦察任务。
(“侦测版”宇树四足机器人)
别看它大,但“身手敏捷”。3.5米/秒的速度能轻松越过40厘米障碍物,爬40°斜坡、走楼梯如履平地,哪怕在废墟、碎石草地等非结构路面,也能靠全向移动能力灵活穿梭。自组网通讯+中继拓展功能,还能保障复杂环境下的信号传输,可拆卸电池设计更是让“续航焦虑”成为过去。而“水炮版”则更像“前线战士”,水泡沫两用炮最大射程60米,直流、开花两种模式+三档流量调节,能根据火情灵活切换,1米涉水深度让它在积水区域也能“冲锋陷阵”。
(“水炮版”宇树四足机器人)
不仅仅是宇树科技,另外一家“杭州六小龙”企业,云深处科技也展示了其最新的“山猫M20”轮足机器人产品。它的核心优势在于“轮足复合形态”,既拥有轮式移动的速度,又具备足式运动的地形适应力,再加上“不分前后”的机身设计,转弯、变向格外灵活。15公斤负重、IP66工业防护等级、-20℃至55℃宽温工作范围,让它能应对多种恶劣环境;热插拔电池技术确保作业不中断,而“50厘米窄道自由穿行”的能力,更是解决了管线厂房、狭窄楼道等特殊场景的巡检难题。现场工作人员演示时,山猫M20在模拟窄道中进退自如,让观众忍不住称赞“这灵活性绝了”。
(山猫M20)
此外,作为消防行业“老兵”,青鸟消防首次展出的四足机器人“青鸟灵豹”系列,则凸显了“专业内核”。该系列包含远程值守、消防维保、应急救援、工业巡检等多款产品,每一款都“自带消防基因”——依托青鸟二十余年的消防经验,搭载经过消安领域验证的“智慧云盒”AI大脑,能深度植入消防专业知识与作业逻辑。
(“青鸟灵豹”系列)
比如在电力变电站巡检时,它能精准识别设备异常状态;面对火情时,能根据消防作业规范自主判断处置方式,再加上HRP高可靠性无线消防物联网技术,极端环境适应、自主导航、精准定位等能力拉满。目前,青鸟灵豹已适配工业园区、冶金厂区、数据中心等非防爆工业环境,成为具身智能“懂消防、会消防”的一份子。
能说会道!机器人当起“消防讲解员”
逛展途中,一台身穿消防服装,能说会道的人形机器人引起了我们的好奇,走近才发现,这是来自智元的人形机器人。这台远程A2旗舰版机器人,正在现场妙语连珠,它不仅能流畅讲解消防知识,还会挥舞手臂跳简单舞蹈,偶尔还与现场观众互动问答。
据介绍,这款机器人身高169厘米、重69公斤,搭载激光雷达、鱼眼相机、RGBD相机等多种传感器,高精度人脸识别系统能实现“自动唤醒+尊称问候”。根据我们独家了解到的情况,这台机器人参展方是境智具身智能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其背后是智元机器人在内的四家公司出资设立,核心团队来自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汽车系、电机系以及国内外著名高校,除了现场的人形机器人外,该公司还有多款四足机器人产品,应用于应急通信保障、激光破拆清障等领域。
一场消防行业的智能化转型
实际上,除了上述提到的企业外,现场还能看到很多行业头部企业,例如徐工集团、中核集团等。而仔细观察这届展会,给人最大的印象不仅在于众多“黑科技”元素加持,还有如今消防领域“具身智能”与“低空经济”的深度融合与快速创新。
不论是具身智能让机器人从“机械执行者”升级为“自主决策者”,还是低空经济让消防力量突破时空限制,更快、更准地抵达危险现场。这些技术落地的意义,远不止“展示新奇”。而是让每一次消防救援都能少一分风险、多一分希望。而随着机器人群协同作业、低空消防网络构建、AI与消防经验深度融合,我们或许会看到更智能的消防模式,比如火灾发生时,无人机先侦察、机器狗再深入、智能系统统筹调度,形成“空地一体”的消防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