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猪价持续探底,9月28日生猪市场供需博弈加剧

小小MT4 来源:市场资讯 °C 栏目:MT4苹果版下载

(来源:猪易通)

猪价一跌再跌,养殖户的眉头越锁越紧。

东北地区猪价以稳定为主,黑龙江和辽宁猪价参考6.1-6.3元/斤,吉林地区猪价略有偏强。这种区域性差异正是当前生猪市场的缩影——整体下跌趋势中偶有零星波动,但难以扭转大局。

全国外三元生猪均价已跌至12.53元/公斤(约6.26元/斤),较月初暴跌10.6%,创下阶段新低。23个主产省中多数下跌,仅少数省份勉强持平或微调。

01全国猪价总体走势

九月末全国猪价延续震荡偏弱走势。据中国养猪网数据,9月28日全国外三元生猪均价为12.53元/公斤,较昨日下跌0.47%。

市场呈现“普遍下跌、区域分化”的特征。多数省份猪价集中在5.5-6.7元/斤之间,海南因运输壁垒独守7.4-7.6元/斤的高位,而广西已跌至5.5-5.6元/斤的全国低点。

从涨跌分布看,仅东北三省(黑龙江、吉林、辽宁)及广东、海南等地持平,其余20余省全部下跌,华东、华中、西南等区域跌幅尤为明显。

这种跌势并非一日形成。九月以来,猪价持续下行,累计跌幅已超过10%,创下阶段性新低。

02区域市场分析

东北地区作为我国重要的生猪产区,其价格变动对全国市场具有风向标意义。今日东北猪价总体稳定,黑龙江和辽宁猪价参考6.1-6.3元/斤,吉林地区略强,参考6.0-6.35元/斤。

市场情绪表现一般,屠宰企业采购难度适中,养殖户出栏积极性也不高。

华北地区,河北省猪价稳定,参考6.1-6.3元/斤。北京和天津地区价格略高,在6.3-6.4元/斤区间。该地区市场供应充足,需求端未有明显改善,价格支撑力不足。

华东地区,山东省猪价偏强,参考6.25-6.45元/斤。江浙沪一带价格略高,在6.3-6.5元/斤之间。这一地区经济发达,消费能力相对较强,对猪价形成一定支撑。

华中地区,河南省猪价偏强,参考6.1-6.3元/斤。两湖地区价格较低,湖南已跌至5.9-6.0元/斤。区域内部差异明显,反映出各地供需关系的不平衡。

华南地区,广东省温氏挂牌价格维持稳定,参考6.6元/斤。广西则成为全国价格洼地,低至5.4-5.6元/斤。海南因地理隔离因素,价格独占鳌头,维持在7.4-7.6元/斤的高位。

03供需关系深度剖析

当前猪价持续下跌的根本原因在于供应过剩而需求疲软的阶段性矛盾。

供应端,集团场月末疯狂抛售,日均出栏量较平时增加20%-30%。能繁母猪存栏量仍超过正常水平的3.7%,导致猪源直接泛滥。

标猪集中释放叠加政策性调运限制,进一步加剧了供应阶段性过剩的局面。

需求端,虽然屠宰企业开工率小幅上升至33.56%,为双节备货。但冻肉库存高企,市场需求根本无力承接如此大的供应量。

中国养猪网数据显示,全国生猪市场已进入“供需双弱”的阶段,行业亏损情况持续恶化。这种局面短期内难以根本性改善,猪价可能继续承压。

04未来走势预测

短期来看,10月上旬猪价或延续震荡下行趋势。当前市场供应压力未减,头部集团出栏计划滞后,散户节前集中出栏,政策“控产能”短期难以改变供应现状。

价格可能下探至12.5元/公斤(约6.25元/斤)附近。

中期展望四季度,价格可能出现阶段性反弹但空间有限。随着气温下降,北方大猪需求提升,且二次育肥进场比例较小,可能触发短期反弹。

但能繁母猪调减效果尚未显现,四季度供给压力依旧,叠加低温疫病风险,反弹高度将受限。预计价格将在13-14元/公斤(6.5-7元/斤)区间波动。

长期来看,若“双重100万头”能繁母猪调减任务落地,行业产能逐步去化,猪价或于2026年下半年进入趋势性回升周期。

这一预测为养殖户提供了一线希望,但同时也预示着近一年的艰难时光。

随着国庆备货的启动,猪价可能获得一定支撑,但上涨空间有限。市场关注点已从单纯的价格波动转向行业产能优化进程。那些能够挺过这个寒冬的养殖户,或许能在明年下半年迎来行业复苏的曙光。

面对持续下探的猪价,养殖户们不得不做出艰难选择:是咬牙坚持还是退出市场?无论选择如何,生猪产业正经历一场深刻的供给侧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