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解红娟编辑/张广凯)
持续五个月时间的收购告吹了。
10月26日,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宣布终止收购即墨黄酒厂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即墨黄酒”)100%股权的交易。这起始于2025年5月8日、持续五个月的收购案,最终因交割先决条件未能满足而告吹,青岛啤酒无需承担违约责任。
青岛啤酒透露,公司与新华锦集团有限公司、山东鲁锦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及山东即墨黄酒厂有限公司签订《股权转让协议》,拟从新华锦集团和鲁锦集团处受让其合计持有的即墨黄酒100%股权。随后公司按《股权转让协议》推动股权收购交易交割,但截至公告披露日,交割先决条件未能满足,本次股权收购交易终止。
公开资料显示,即墨黄酒始建于1949年,1980年成立即墨县黄酒厂,生产销售的“即墨”牌即墨老酒具有微苦焦香的独特风味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中国传统黄酒的重要代表之一。即墨黄酒由新华锦集团持有45.45%的股权、鲁锦集团持有54.55%的股权。2024年,即墨黄酒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6641万元,同比增长13.5%;实现净利润3047万元,同比增长38.0%。
酒类专家肖竹青表示,无论是从资金、供应链,还是营销、已有的消费品市场经验等方面,青岛啤酒都是即墨黄酒可遇不可求的最佳战略合作伙伴。错过此次机会,即墨老酒很难再找到这样契合的合作伙伴。
对于青岛啤酒来说,此次收购终止,这意味着其“啤+白”战略暂遇阻。公司董事会秘书张瑞祥此前明确,收购即墨黄酒旨在推动业务多元化发展,并与啤酒产品形成销售互补效应。这一多元化布局有利于公司在啤酒淡季形成市场补充,开辟新增长点。
这一战略选择与青岛啤酒的业绩表现相关。2025年前三季度,青岛啤酒实现营业收入293.67亿元,同比增长1.4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2.74亿元,同比增长5.70%增速相对平缓。
其中,第三季度单季表现更趋放缓。2025第三季度,青岛啤酒实现营业收入88.76亿元,同比下降0.1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3.70亿元,同比增长1.62%。
而即墨黄酒具备良好成长性,2024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66亿元、净利润3047万元,同比分别增长13.5%和38.0%,恰好能为青岛啤酒提供新的增长助力。
不仅如此,收购即墨黄酒,还能助力青岛啤酒落地“啤+白”策略。
值得一提的是,“啤+白”的组合早有先例。以华润啤酒举例,2021年,华润酒业收购景芝酒业全资子公司景芝白酒40%股权,正式完成对景芝的入主布局;2022年,华润酒业进一步拓展白酒领域,成功入主金种子酒并启动;2023年,华润酒业斥资123亿元收购贵州金沙窖酒酒业有限公司55.19%股权。至此,华润酒业手中握有金沙、景芝、金种子三个白酒品牌。
但在这场交易中,即墨黄酒更为急迫,因为这不仅是其卖身钱,更是即墨黄酒的“还债钱”。
2025年8月26日,青岛证监局出具的《行政监管措施决定书》显示,山东新华锦国际股份有限公司实际控制人张建华控制的新华锦集团非经营性占用公司资金。根据公司披露的《2025年半年度报告》,截至2025年半年度报告披露日,新华锦集团及其关联方非经营性占用公司资金余额4.06亿元。青岛证监局要求新华锦集团及其关联方将所有占用资金应在收到《行政监管措施决定书》之日起六个月内归还,否则将启动行政处罚程序。
对此,山东新华锦国际股份有限公司在公告中表示,公司已与新华锦集团、鲁锦集团签订《还款协议》及《质押担保合同》,新华锦集团、鲁锦集团将享有的对青岛啤酒的66,500万元应收账款质押给公司,并已办理应收账款质押登记,公司具有该应收账款的优先受偿权。
可惜的是,即墨黄酒没有等来合作款,却等来了冻结信息。
企查查显示,自今年9月至今,即墨黄酒共有7条股权冻结信息,累计超1亿元股权被冻结,被执行人均为即墨黄酒的两大股东新华锦集团和山东鲁锦集团。这些冻结多与新华锦集团、鲁锦集团的金融借款合同以及财产保全有关,涉及多地法院。
企查查信息显示,截至目前,已有7条股权冻结记录,累计冻结股权超1亿元,被执行人均为新华锦集团和鲁锦集团。这些冻结多与两大股东的金融借款合同纠纷及财产保全相关,涉及多地法院。
最近一次冻结发生在10月10日,深圳市福田区人民法院发布的通知文书显示,即墨黄酒约1575万元股权被冻结,冻结期限自2025年10月10日至2028年10月9日,被执行人为新华锦集团和山东鲁锦集团。
受此影响,这场耗时五个月的跨界联姻未能成行,也为酒类行业的并购重组敲响警钟,标的公司的股东资质、股权清晰度,始终是交易能否落地的关键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