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栏目
文章来源:金融界
近日,国际金价上演“过山车”行情。在突破4000美元大关并短暂触及4380美元历史高点后,现货黄金连续七个交易日暴跌近500美元,一度跌破3900美元/盎司。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金价剧烈波动已传导至消费端。国内黄金饰品价普遍跌破1200元/克,上海金交所Au99.99报价失守900元大关。
这场急速回调让市场再度聚焦各国央行的黄金储备策略,而一位亚洲央行官员的“抛售论”更是掀起波澜。菲律宾央行货币委员会成员、前央行行长Benjamin Diokno近日公开表示,该国黄金储备占比已达13%,远超亚洲多数央行水平,“持有量已经过多”。他在东盟彭博商业峰会间隙直言,理想的黄金储备比例应维持在8%-12%区间,并以每盎司2000美元的买入价对比当前高位反问道:“难道不该卖出吗?如果价格下跌了怎么办?”
与菲律宾的谨慎姿态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韩国央行正在考虑十多年来首次增持黄金。韩国银行储备管理局储备投资处处长Heung-Soon Jung明确表示,将从中长期角度评估追加购买计划。Jung表示,韩国央行将密切关注市场动态,以决定购买黄金的时机和规模。他还补充道,任何决定都将基于央行国际储备的演变情况,以及黄金和韩元的走势。这种分歧印证了当前金价“4000美元关口”的特殊性——持有者想获利了结,观望者又恐错失机遇。
针对近期黄金行情,东方金诚研究发展部副总监瞿瑞和高级副总监白雪10月27日联合发布简评表示,其主要原因是技术回调。目前,黄金多头市场拥挤度已经过高,自9月金价持续上涨后,获利盘积累丰厚,多头获利了结离场。此外,中东局势在10月下旬有所缓和,也加速了黄金的下跌。
从市场基本面看,本轮金价回调存在必然性。南华期货贵金属分析师夏莹莹指出,短期避险情绪缓和与白银现货流动性压力缓解是主要诱因。随着美国政府停摆风险暂缓及贸易谈判出现进展,投机性持仓集中平仓导致贵金属价格连锁下跌。
但拉长时间维度,支撑黄金的底层逻辑并未动摇。摩根大通全球大宗商品主管Natasha Kaneva强调,随着美联储降息周期推进,央行购金和机构配置需求将持续存在。该机构重申2028年金价6000美元的预测目标,高盛也维持2026年底4900美元的预期。值得注意的是,全球央行已连续16年净买入黄金,尽管2025年购金速度可能放缓至830吨,但仍处于罕见高位。这种“短期承压、长期向好”的格局,考验着所有市场参与者的定力。伦敦金银市场协会主席Paul Fisher将近期波动称为“泡沫挤出”,认为市场清理投机持仓后有望健康上行。
夏莹莹指出,从时间窗口看,12月可能是黄金企稳回升的关键节点。“一方面,12月是黄金季节性上涨概率较高的月份,需求端与市场情绪往往会形成支撑;另一方面,12月11日美联储将召开今年最后一次利率决议,此次会议会发布点阵图,并对明年货币政策给出前瞻性指引——当前市场对美联储货币宽松存在预期,若12月决议释放宽松信号,将为黄金提供明确的上行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