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届楚商大会于2025年10月28日-30日在湖北武汉举行,本届楚商大会主题为“楚商向新同行回乡共建支点”。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教授、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院副会长樊纲在演讲中指出,当前技术迭代加速,新技术替代人力的现象愈发普遍,由此带来的失业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樊纲表示,回顾历史,创新从未一帆风顺,从新产业与旧产业的博弈、新技术与旧技术的竞争,到新就业形态与传统就业岗位的碰撞,每一次创新突破都伴随着复杂的利益冲突。他以工业革命时期的 “路德运动” 为例 —— 当时纺织机器取代人工,引发工人砸毁机器的抗议,类似的利益冲突在当下社会虽未以 “砸机器” 的形式重演,却仍以不同形态存在,如何平衡创新发展与利益受损群体的诉求,成为亟待解决的课题。
“不能仅靠倡导开放社会推动创新,更要将开放包容的理念落实到体制机制建设中。” 樊纲强调,唯有通过制度设计,既为新技术、新产业提供成长空间,又为受创新冲击的企业与个人提供保障,才能实现创新与稳定的良性互动。
他提出两大核心解决路径:
一方面,需建立高效的兼并重组机制。樊纲认为,当前市场中存在的 “内卷” 与恶性竞争,在一定程度上源于兼并重组机制的不完善。看似市场化的兼并重组行为,背后涉及资本市场规则、政策支持体系、兼并双方权益协调等多重制度问题。只有打通这些制度堵点,让兼并重组真正成为资源优化配置的有效手段,才能减少无序竞争,帮助传统产业在创新浪潮中实现转型,降低企业倒闭与人员失业的风险。
另一方面,更需强化社会保障机制的 “托底” 作用。对于因技术替代、产业升级而失业,或在旧产业衰退中利益受损的群体,社会保障机制需为其提供基本生活保障与再发展支持。樊纲表示,随着社会对民生问题的重视程度提升,社会保障的重要性已成为共识,但如何进一步细化政策,确保这些群体能在经济增长中找到新的发展机遇,实现从 “被动保障” 到 “主动融入” 的转变,仍需持续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