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9月18日电 9月上旬,在巴塞罗那举办的2025年世界肺癌大会(WCLC)上,多家中国创新药企会议期间发布重磅新品研究成果,与跨国企业的创新药同台亮相,中国创新药在国际上的认可度不断提升。
2025世界肺癌大会作为全球肺癌研究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学术会之一,除了传统国际医药巨头强生、百时美施贵宝、罗氏、礼来、诺华、拜耳等药企带来了众多肺癌创新药研发新进展,中国创新药也大放异彩。会上,中国学者共有35项口头报告,其中2项参与主席讨论环节。值得注意的是,四川百利天恒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百利天恒”)自主研发的全球首创且唯一进入III期临床阶段的EGFR×HER3双抗ADC(抗体偶联药物)iza-bren的两项重要研究成果入选了世界肺癌大会官方新闻发布计划,并进行了口头报告。每年仅有在所有入选研究中评分最高的约1%的研究能够获选新闻发布计划。
会上,在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肿瘤科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周斐报告的iza-bren联合奥希替尼一线治疗EGFR突变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II期研究中,有40名局晚期或转移性EGFR突变非小细胞肺癌的患者入组,所有患者肿瘤都实现了有效的缩小,而目前全球同类最优药物的有效缩瘤率只有86%。另据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主任医师、教授方文峰的报告,在一组经过其他药物一线治疗、且未接受化疗的50名局晚期或转移性EGFR突变NSCLC的患者中,iza-bren的治疗让94%的患者肿瘤都缩小了,控制肿瘤不复发的时间超过一年——比现有全球最优方案延长了将近一倍。目前,该方案的III期注册研究已在中国顺利启动。
方文峰介绍,ADC(抗体偶联药物)将抗体靶向性和细胞毒素的强大杀伤力相结合,已经成为肿瘤治疗中最具创新性和前景的方向之一。据不完全统计,国内超过120家医药企业投身ADC研发,全球在研项目超过600个。
“iza-bren作为由百利天恒自主研发的全球首创、新概念且唯一进入III期临床阶段的EGFR×HER3双抗ADC,无疑为ADC领域开辟了全新的思路。”方文峰说。据了解,目前iza-bren已有六项适应症被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纳入突破性治疗品种名单。
近年来,随着国内创新药研发环境的不断优化,越来越多的中国药企加大研发投入,从创新成果来看,我国医药创新研发实力不断攀升,创新药上市数量与覆盖领域持续突破。据统计,2018年至2024年,我国已累计批准上市创新药197个;每年批准上市的创新药数量呈现稳步增长的态势,已经由2018年的11个上升至2024年的48个,仅2025年上半年,一类创新药获批数量就已接近40种。
国产创新药需要主动拓宽视野,勇于在更加开放、多元和创新的轨道上深耕细作。百利天恒成立于1996年,是一家土生土长的中国公司,早期将仿制药作为主营业务。近年来,百利天恒深耕医药健康领域,坚持自主创新,聚焦肿瘤治疗前沿方向,投入大量资源研发全新ADC。
2023年12月12日,凭借双抗ADC iza-bren(BL-B01D1),百利天恒与国际医药巨头百时美施贵宝达成全球战略合作协议,iza-bren由此成为首款成功出海的国产双抗ADC新药。该笔合作总金额最高达84亿美元,其中首付款8亿美元,百利天恒也一举“出圈”,备受行业关注。
凭借自身实力与A股市场掀起的创新药热潮,百利天恒从2023年挂牌科创板之初的99亿元市值开始攀升,市值一度突破1500亿元。面对自身取得的阶段性的优异成绩,百利天恒董事长朱义则致力于将百利天恒打造为具有国际话语权的MNC(跨国公司)。
长期以来,由于MNC在全球化的早期研发、全球化临床研究、全球化供应链和全球商业化方面建立了成熟能力,因此在药物发展全链条上都形成较高的竞争壁垒。据朱义介绍,百利天恒在与BMS的交易中,首要条件是要求共同合作而非高价出售所有权益,核心目的就在于希望通过这款潜在重磅药物的技术合作,换取成为MNC的全球能力、全球资源和全球市场。
朱义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具体规划上,百利天恒创新药预计2026年将在中国实现商业化,2029年起有望在美国及全球市场获批上市,由此成为入门级MNC,之后再用五年时间成长为具有强劲竞争力的全球MNC。
如何实现从“1-N”到“0-1”的极限突破,在朱义看来,中国生物医药发展有着“多快好省”的四个独特优势。具体看来,中国优势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国内生物科技公司数量正快速增长,大学、研究生、博士扩招带来人才红利;其次,中国拥有完善的“高速铁路系统”般的基础设施,有大量可开展临床研究的GCP(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医院或中心、勤奋的PI(指在临床试验中负责发起、设计、实施和监督试验的研究者)及规模更为庞大的患者群体,构成高效优质的临床资源;三是CDE(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药监系统政策法规指导原则完善且持续优化,部分审批速度已超越美国FDA(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朱义表示,百利天恒未来将通过深化产学研的实质性融合,聚焦于重大的临床需求和具有挑战性的前沿科技领域,并充分利用全球资源进行早期研发活动,以创新为底色,与国家政策同频,共绘生物医药产业新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