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 石潇懿
京东养车的一纸诉状,再次将两大巨头的商业争端推向法庭。
9月9日,有媒体报道,京东养车以“不正当竞争”为由起诉途虎养车,且法院已受理此案。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诉讼距离上一轮“震虎价”风波尘埃落定不到两个月——7月21日,上海知识产权法院作出终审判决,认定京东养车此前针对途虎的“震虎价”活动构成不正当竞争。
如今,诉讼双方攻防角色发生转换。据经济导报记者多方了解,京东养车此次发起的诉讼,或与应用商店的推荐机制有关。
从“震虎价”风波到“诉途虎”,两起案件背后,折射出中国汽车后市场这片万亿级赛道上日趋白热化的竞争态势。
或与应用商店推荐机制有关
此次起诉途虎的具体事由,京东养车方面并未披露。京东养车有关人士强调,确实有不正当竞争手段对京东养车造成了影响,此次诉讼是为“维护用户合法权益”。有业内人士推测,该诉讼或涉及配件供应、门店招商、价格承诺等核心竞争领域的争议。
采访中,一位接近途虎养车的人士王先生向经济导报记者透露,此次诉讼或与应用商店的推荐机制有关——用户在搜索“京东养车”时,“途虎养车”常出现在广告推荐位,这一行为或被京东养车方面认定为不当竞争。
9月18日,经济导报记者在苹果应用商店及多个主流安卓应用市场中实测发现,搜索“京东养车”时,应用广告位有时会出现“途虎养车”App。该推荐位明确标有“广告”标识,部分安卓应用市场还对广告位标注特殊颜色,将其与自然搜索结果做出区分。而当广告位是“天猫”“AQ”等其他应用时,“途虎养车”App则位于自然搜索列表的前列。
经济导报记者又尝试搜索另一养车巨头“天猫养车”,发现“途虎养车”同样出现在广告位或自然搜索列表前列。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经济导报记者在多次搜索“途虎养车”的过程中,发现排在广告位的应用往往不是同类型的养车App,而是一款名为“大航海征途”的3D策略卡牌手游——该App名称里同样带有“途”字,与“途虎养车”的“途”字重合。
经济导报记者又在多个安卓商店中继续搜索“乐车邦”“车主惠”“汽车大师”等养车平台,发现此时广告位展示的是“汽车之家”App——目标关键词均有“车”字,与广告位App名字中的“车”字重合。而在搜索同为养车平台的“车点点”时,广告位展示的App为“点淘”,重合字符为“点”。
经济导报记者还尝试搜索“腾讯新闻”“支付宝”等知名应用,发现出现的广告推荐应用五花八门,包括“掌门一对一辅导”“快手极速版”“桔多多”“点淘”等,与搜索目标并无明显关联。
王先生向经济导报记者表示,目前并不了解京东养车是否也起诉了其他广告推荐应用。
针对业内诉讼频发的情况,中国民营科技实业家协会新质生产力工委秘书长高泽龙认为,诉讼厂商并非争夺话语权的最佳手段。
“当前美国四大汽配零售商合计占据约30%市场份额,反观中国汽车后市场,Top5企业市场份额不足5%。头部企业为突破增长瓶颈,往往通过法律手段清除市场障碍。”高泽龙向经济导报记者表示,“今年上半年,汽车后市场的累计产值和进厂台次均处于下滑状态,此时投资者更关注单店盈利模型,而非简单的规模扩张,这会迫使企业从价格竞争转向效率竞争,企业诉讼动机随之减弱。”
中国投资协会上市公司投资专业委员会副会长支培元接受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若监管介入(如反垄断调查)或行业联盟形成,诉讼潮可能缓解,否则可能持续两三年。”据了解,2025年发布的《中国反垄断执法年度报告(2024)》显示,监管部门正通过规则制定和体系构建强化对汽车后市场的反垄断管控。
二
途虎养车上半年业绩增长
9月17日,经济导报记者走访多个济南市场的途虎养车工场店,发现大多门店外有车辆在排队等待养护。一家途虎养车工场店的宋经理告诉经济导报记者,相关起诉事件发生后,店客流量并未发生明显变化,“到店的大多是长期消费的老客户,他们对途虎品牌也比较信任,也有不少新能源车主慕名而来,总体感觉店面没受到什么影响。”
途虎养车成立于2011年,最初以轮胎销售业务切入市场。凭借先发优势,公司持续完善供应链与服务体系,夯实基础设施,如今已发展成为国内汽车后服务市场的领军企业。经济导报记者在途虎养车官网上看到,途虎养车将其企业价值观表达为“不断进取/客户第一/不刷单/不作假/不欺诈/技术创造价值/服务加盟商/协作共赢”。
财报显示,今年上半年,途虎养车实现营收78.8亿元,同比增长10.5%;经调整净利润达4.1亿元,同比增长14.6%。
截至今年二季度,途虎养车全国工场店数量达7205家,同比增长14.2%,覆盖320个地级行政区和1855个县级行政区。在保持原有盈利门店比例的基础上,工场店履约用户数同比增长超过7%。值得注意的是,途虎养车在下沉市场的布局成效显著——截至2024年底,其在乘用车保有量超过2万辆的县域城市覆盖率已达70%。
途虎养车的核心优势源于其深耕多年的供应链体系与标准化服务流程。据了解,公司目前已建成涵盖32个区域大仓和662个前置仓的智能仓配网络,依托数百条自配线路,覆盖全国大多数地级市。这一密集的仓储布局有效保障了配件配送的及时性,为线下服务体验提供了坚实基础。此外,途虎养车在新能源汽车后市场的布局也愈发清晰。2025年上半年,其新能源交易用户规模已达340万,占平台总交易用户超过12%。
京东养车则依托集团生态快速追赶。据了解,京东养车是京东旗下的专业汽车服务连锁品牌,其前身为京东京车会。2022年8月,京东汽车宣布整合京东汽车供应链能力、京东京车会服务门店以及第三方服务网络,三剑合一推出“京东养车”品牌。
截至今年二季度,京东养车门店数量突破2500家,80%的城市门店实现盈利。凭借京东自营供应链的正品承诺与物流网络,京东养车推出“轮胎险”“正品溯源”等服务强化用户信任。在“震虎价”风波后,京东方面以50亿补贴重构价格优势,并推出“365无忧购”服务,以维护客户忠诚度。
汽车后市场赛道潜力巨大
“汽车后市场”是指汽车销售以后,围绕汽车使用过程中的各种服务,涵盖了消费者买车后所需要的一切服务,包括汽车维修及配件、汽车保养、汽车美容、汽车金融、二手车交易等多个领域。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的持续增长,汽车后市场已经成为一个规模庞大、潜力巨大的万亿级赛道。
目前,这一行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根据Wind数据,截至2024年底,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4.53亿辆,其中汽车保有量为3.53亿辆。而F6大数据研究院的调研显示,我国乘用车平均车龄从2021年的6.1年上升至2023年的6.8年,车龄在6年以上的车辆占比已达约56%。这意味着,汽车后市场的需求将持续释放,尤其是轮胎、底盘零部件、保养、维修等高频服务项目。
中证鹏元研报预计,2025年至2030年,中国汽车后市场整体规模将以年复合增长率7.5%的速度增长,预计2030年市场规模可达1800亿欧元。
“汽车后市场空间广阔,特别是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普及,这一领域展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养车行业资深从业者刘先生在接受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坦言,“当前仍有大量传统业态,例如夫妻店和小型汽修厂,设施和技术相对滞后,存在设备更新与技术升级的需求。厂商可以借助互联网等工具对其进行改造与拓展,这些都将是未来重要的业务增长点。”
在他看来,“各家养车企业完全可以在避免‘内卷’的前提下,携手构建更加健康的汽车后市场生态链。”
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以来,字节、滴滴等新兴力量也开始切入汽车后市场。例如,抖音旗下的懂车帝推出“懂懂养车”,货拉拉推出“LaLa养车”,滴滴旗下的小桔养车也正式开放加盟。这些新玩家的加入,使得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同时也推动了行业的标准化、专业化和数字化进程。
眺远咨询董事长兼CEO高承远认为,汽车后市场的理想生态是“分层竞合”:巨头做供应链、数据云、人才培训等基础设施;中小门店做就近、专业、有温度的服务交付;车主用脚投票,评价公开。竞争应聚焦“谁能把配件更快、更准、更便宜地送到门店”,而不是“谁把谁告倒”。高承远向经济导报记者表示,“标准共建、数据互通、结果互认,才是行业级红利。”
汽车后市场足够庞大,容得下多个玩家共同发展,但需要找到差异化的定位和可持续的商业模式。无论此次诉讼结果如何,都预示着汽车后市场的竞争将从单纯的市场争夺转向更加复杂的竞争形态,包括法律手段、行业标准制定和生态壁垒构建等多个层面。对于行业参与者来说,如何在激烈竞争的同时保持健康的行业秩序,避免过度内耗,才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应受访者要求,文中“王先生”“刘先生”“宋经理”均为化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