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在北京证监局指导下,北京证券业协会携手北京公募基金管理人、基金销售机构、基金评价机构及多家主流媒体,共同启动“北京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系列活动”。活动以“新时代·新基金·新价值——北京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在行动”为主题,旨在贯彻落实《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进一步提升北京作为国家金融管理中心的引领作用,打造北京金融高质量发展新名片。
为落实公募基金改革整体部署,进一步降低基金投资者成本,规范公募基金销售市场秩序,保护基金投资者合法权益,推动公募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中国证监会于2025年9月5日发布修订的《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销售费用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这标志着公募基金行业第3阶段费率改革全面落地,费率改革工作顺利收官,为行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扎实基础。
中信建投基金分析认为,此次费率改革以降低投资者成本为出发点,以大力发展权益类基金为重要抓手,以引导长期投资为核心目标。在制度层面更是作出诸多精心安排,既藏满让利于民的 “惊喜看点”,更透着实打实的 “满满诚意”!
立根“以投资者为中心”共筑利益共生新格局
此次公募基金费率改革是“以投资者为中心”的系统性变革——通过系统性地降低销售费率,规范收费模式,实现投资者投资全周期成本压降,让投资更聚焦资产增值,切实提升投资体验与获得感。这一举措不仅是公募行业响应监管指引、践行“普惠金融”理念的主动实践,更传递关键信号:公募基金立身之本是投资者信任与托付,行业繁荣必须锚定“利益同频、共生共荣”,唯有投资者有良好的投资体验,行业方能长远发展。随着改革落地,行业正告别“重规模轻回报”的粗放模式,转向“回报为王”的转型新阶段,将核心竞争力聚焦于“为投资者创造价值”,为资本市场长期稳定注入内生动力。
锻造基金管理人核心能力 重塑公募转型新生态
从行业变革视角来看,费率改革正引领公募基金行业迈入发展模式的深度转型阶段。随着费率水平的结构性优化,基金管理人需将更多精力投入自我重塑,行业竞争重心也全面转向核心能力的锻造:既要夯实投资管理能力,以长期稳健的业绩表现穿越市场周期波动;也要加强产品创新能力,精准匹配不同群体差异化的财富管理需求;同时还需提升客户服务能力,搭建从投前专业陪伴到投后持续运维的全周期服务生态。这意味着公募基金行业将逐步告别过去依赖渠道流量的传统粗放增长路径,转而依靠 “业绩可靠、风控稳健、服务精细” 的核心竞争力赢得市场认可。最终,这场转型将推动行业整体专业水平实现全面提升,为广大投资者提供更优质、更多元的财富管理服务,助力投资者实现资产的长期稳健增值。
深耕长期投资 锻造可持续回报能力
公募基金费率改革的“收官”并非行业服务升级的终点,而是回归本源的新起点。立足这一关键节点,行业机构更需以此次改革为重要契机,进一步聚焦主业、深耕细作:一方面持续加码投研体系建设与金融科技赋能,通过量化模型优化、产业链研究深化等方式,致力于为投资者创造长期、稳定、可持续的投资回报;另一方面以更开放的姿态深化与各类销售渠道的协同合作,共同探索服务投资者、赋能财富增长的创新路径。唯有如此,才能推动公募基金行业向“更具责任感、更值得信赖、更富竞争力”的方向迈进,为服务国家战略、助力民众财富福祉贡献更多专业力量。
回顾改革历程,中国证监会自2023年7月起启动公募基金行业费率改革,始终以“维护投资者合法权益”为核心主线,采取分阶段、分维度推进策略,形成“循序渐进、重点突破”的改革节奏。其中,第一阶段改革聚焦降低公募基金管理费与托管费率,从核心运营成本端为投资者减轻负担;第二阶段改革进一步将公募基金证券交易佣金费率优化,通过规范交易环节收费,进一步压缩投资成本。
步入第三阶段改革,监管层将重点放在公募基金销售环节费用优化,针对认购费、申购费、销售服务费等实施合理下调,同时出台监管细则明确规定“基金管理人销售其管理的基金,不得收取认(申)购费、销售服务费”——这一要求意味着投资者通过基金公司直销平台购买基金时,可直接免除认(申)购费与销售服务费,切实享受改革带来的“成本红利”。
据行业测算数据显示,基于近三年行业平均水平测算,仅第三阶段改革每年即可为投资者让利约300亿元;叠加前两阶段改革的累计效应,三阶段合计每年向投资者让利规模已突破500亿元,创下公募基金行业单次改革周期让利规模的历史峰值。这一成果充分彰显行业以投资者为中心的服务决心与实践力度。
从改革让利到能力锻造,从当下实践到未来布局,中信建投基金也将以实际行动诠释“以投资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在公募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唯有坚守初心、深耕细作,方能在变革中把握机遇,为投资者创造更大价值,为服务国家战略、助力民众财富福祉贡献专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