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
近日,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以下简称协会)组织了《金融大模型应用风险治理指南》《金融数据中台建设指南》两项团体标准的立项评审,以及《数字金融反欺诈信息分类及编码》《信用卡业务营销管理指引》两项团体标准的技术审查。专家组就《金融大模型应用风险治理指南》《金融数据中台建设指南》的研制背景、必要性、可行性、主要内容、适用范围等相关内容进行了评审,同意予以立项。同时,专家组对《数字金融反欺诈信息分类及编码》《信用卡业务营销管理指引》送审稿进行了技术审查,同意两项标准通过审查。4项团体标准由协会牵头组织研制,银行、证券、保险、科技公司等各类会员单位积极参与。
《金融大模型应用风险治理指南》提出了金融大模型应用的风险治理要求,包括接入层、应用层、模型层、数据层和资源层系统的风险及应对措施,可用于指导金融机构在其业务中应用金融大模型的风险治理工作,也可用于第三方评估机构对金融大模型应用进行安全性和合规性评估。该项标准旨在指导金融机构构建覆盖全生命周期的金融大模型应用风险治理框架和管控体系,其研制有利于贯彻落实国家网信办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7部门于2023年7月发布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相关规定,防范金融大模型应用风险,提升金融机构对生成式人工智能金融应用的风险防控能力。
《金融数据中台建设指南》明确了金融数据中台建设的规划、设计、实施、运营及技术演进的相关原则和要求,构建了金融数据中台的参考架构,可用于指导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机构开展金融数据中台建设。该项标准的研制有利于贯彻落实金融数字化转型的相关政策要求,指导金融机构解决在金融数据中台建设中遇到的相关问题,促进行业在金融数据中台建设领域的交流互鉴。
《数字金融反欺诈信息分类及编码》规定了数字金融反欺诈信息的分类及编码,明确了反欺诈信息的数据报送内容及结构,可用于指导金融机构开展反欺诈信息分类、报送和分析等工作。该项标准的研制有利于贯彻落实《反电信网络诈骗法》以及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于2024年7月发布的《反保险欺诈工作办法》等法律法规的相关要求,提高数字金融反欺诈信息分类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水平,促进数字金融反欺诈信息共享,加强金融机构在反欺诈领域的风险决策和管理能力,防范化解数字金融欺诈风险,保护数字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
《信用卡业务营销管理指引》提供了信用卡业务营销人员从业资格资质、营销人员行为规范、销售流程、线上获客、营销管理要求,以及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方面的规范要求,可用于指导金融机构开展信用卡营销工作。该项标准的研制有利于贯彻落实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原银保监会)与中国人民银行于2022年7月联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促进信用卡业务规范健康发展的通知》相关要求,减少金融机构信用卡业务的营销违规风险,提升信用卡业务的服务质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