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金融琅琊榜
作为双子星的微众、网商,更是两面大旗,支撑着民营银行的合法性——让监管层能够容忍这种超高的净息差存在。
作者:董云峰
编辑:叶冬
银行业的分化是惊人的。
在体量上,头部国有大行,总资产几十万亿,抵得上尾部上千家的地方小银行。
这种折叠还体现在净息差鸿沟。绝大部分银行都在低息差的泥泞中挣扎,有些银行净息差已经跌破1%,最低的达到0.57%,个别银行甚至一度出现净息差为负。
相形之下,民营银行整体仍有着超过4%的净息差,部分民营银行净息差更是接近6%。
超高的净息差,得益于存款利率的快速下行,以及民营银行远高于其他银行机构的零售业务占比——高收益的零售贷款驱动净息差维持高位。
然而,高收益伴随着高风险,高息差不一定会带来高利润。
去年巨亏近6亿的亿联银行,就是前车之鉴。
01
在披露了相关数据的商业银行里,山西银行净息差最低。
根据山西银行此前公布的同业存单发行计划,2024年该行净息差为0.57%,较2023年进一步下滑5个基点。
何以至此?山西银行的对外口径是:“当前,山西银行承接了晋中银行、大同银行等五家城商行资产,资产结构存在历史遗留问题,资产收益率低于同业水平;定活期存款结构失衡导致负债成本较高,存款成本在省内三家地方银行中居首。”
同样背负巨大历史包袱的还有辽沈银行,该行成立后一度净息差为负。目前辽沈银行尚未公布2024年财报,其2023年财报提到:由于吸收合并的两家银行(营口沿海银行、辽阳银行)有效资产规模小、高息负债额度大、定期存款占比高、息差倒挂严重、业务结构失衡……
超低的净息差对应着黯淡的业绩表现。2024年,山西银行净利润0.51亿元,同比下降93.86%;辽沈银行在2023年首次扭亏为盈,实现税后净利润126万元。
如果没有这两家新组建的省级城商行,而是原先的晋中银行、大同银行、营口沿海银行、辽阳银行……它们的净息差水平大概率会更低,资产质量更是堪忧。还有那些更为下沉的农村金融机构,情况很难令人乐观。
就算是一二线城市的法人银行,也并非高枕无忧。除了备受历史问题困扰的盛京银行,还有北京农商行,以及A股上市的厦门银行、上海银行等,净息差同样在行业偏低水平。
02
有人喝汤,也有人吃肉。
数据显示,2024年四季度,商业银行净息差为1.52%,其中,国有大行、股份行、城商行、农商行净息差分别为1.44%、1.61%、1.38%、1.73%,民营银行一骑绝尘,达到4.11%。
无锡锡商银行继续“扛把子”,去年其净息差5.85%,连续两年位居民营银行之首。超高的净息差背后,截至2024年末,锡商银行个人消费贷余额226.57亿元,占全行贷款的比重为78.26%。
这样的业务结构,免不了被外界质疑其“打造具有物联网特色的科技型银行”的定位,带来的短期业绩却是实打实的,2022-2024年,锡商银行净利润分别为2.67亿元、3.87亿元、4.20亿元。
还有华瑞银行,去年该行积极与携程、得物等平台开展合作,带动零售业务快速发展,个人贷款余额上升到308.29亿元,占比84.68%;全年实现营业收入20.67亿元,同比增加6.04亿元;净利润2.21亿元,同比增加1.68亿元。
民营银行大多如此,零售业务占比高是普遍情形,又缺乏低收益的对公大户,因此净息差明显偏高。当然,重零售的业务结构,意味着更严峻的风险挑战。
稍有不慎,还有可能翻车。同样主打零售业务的亿联银行,近年来业绩持续缩水,去年资产减值损失超过14亿,全年净亏损5.9亿元,不良率上行至2.77%。
在当前错综复杂的市场环境下,零售业务从盈利走到亏损,或许就一步之遥。
03
挺尴尬的。
这些民营银行跟消金公司又有什么区别呢?
翻看一些民营银行的年报,很难不冒出这个疑问。
十年前民营银行呱呱落地,决策层对它们的定位,主要是服务中小微企业、“三农”和社区。
2015年出台的《关于促进民营银行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鼓励民营银行创新发展方式,提高金融市场竞争效能,增强对中小微企业、“三农”和社区等经济发展薄弱环节和领域的金融支持力度,更好服务实体经济。
2016年出台的《关于民营银行监管的指导意见》要求,民营银行明确差异化发展战略,坚持特色经营,为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三农”和社区,以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更有针对性、更加便利的金融服务。
回过头看,大部分民营银行给出的答卷是不及格的。
然而,现实很骨感,个人贷款占比偏低的几家民营银行,诸如福建华通银行,江西裕民银行,安徽新安银行,均处于民营银行阵营的尾部。
从这个角度来看,微众银行在过去几年的转型更是值得一提。截至2024年末,微众银行企业贷款余额2155.33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8.18%,首次超过个人消费贷款(2027.75亿元),在全行贷款中的比重达到49.44%。
都说微众、网商是民营银行“双子星”,其实更是两面大旗,努力支撑着民营银行的合法性——让监管层能够容忍这种超高的净息差存在。
如若不然,等待民营银行群体的命运,可能真的就是“折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