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达市值管理专题研究:A股增持活跃度提升,增持对市值管理的重要性凸显

小小MT4 来源:市场资讯 °C 栏目:MT4下载

  报告日期:2025年3月18日

  证券研究报告/策略研究

  投资要点

  分析师:吴起涤

  执业登记编号:A0190523020001

  wuqidi@yd.com.cn

  分析师:姜楠宇

  执业登记编号:A0190525020001

  jiangnanyu@yd.com.cn

  红利指数与沪深300指数走势对比

  资料来源:Wind,源达信息证券研究所

  投资评级:看好

  Ø A股增持政策不断完善,成长型行业和中小市值企业增持更活跃

  A股增持政策经历了从“救市工具”到“市场规范”再到“价值引导”的转型, 2024年11月,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10号——市值管理》,鼓励上市公司通过回购、增持等方式提升投资价值。

  A股近五年的增持公司家数呈上升趋势。根据增持方式和主体的不同,增持工具分为集中竞价增持、大宗交易增持、协议转让、员工持股计划等共七种。A股进行增持的公司数量从2020年的363家增长至2024年的585家,年度增持总金额维持在1000亿元左右,其中A股增持的公司多为中小市值企业,64%的增持公司市值在100亿元以下,集中于成长型行业如医药、机械、化工、电子、电力设备。

  Ø 增持事件对企业市值有何影响?

  首次增持公告后90日具备超额收益。我们分析2020-2024年上市公司增持事件,首次增持公告日后90日相对全A的超额收益均值为3.4%,但个股间的差别较大。

  从增持人、增持量、市值、估值四个维度来看,①增持人为董监高的首次增持公告,90日后超额收益3.8%,高于非董监高个人和公司增持;②首次公告日后30日内,增持股份占流通股>1%的个股超额收益均值为2.92%,显著高于增持比例<1%组别;③50亿以下的小市值公司首次增持公告90日后的超额收益7.0%;④估值分位数15%以下的低估值个股,首次增持公告后的90日超额收益为4.6%,显著高于其他组别。

  Ø 企业增持的实操建议

  企业增持策略设计要点:①时机选择上,在个股低估、低关注度、市场位于底部区间的增持效果更佳;②增持规模上,需要匹配资金和增持目标情况;③工具选择上,增持工具可以与其他工具协同;④公告节奏上,注重信息披露节奏与市场预期管理;⑤效果跟踪上,跟踪公告后的超额收益和换手率变化,股东集中度情况、机构调研频次,和估值修复幅度等。

  Ø 风险提示

  国内经济增长波动的风险;数据统计误差; 研究报告中使用的公开资料可能存在信息滞后或更新不及时的风险。

  一、A股增持政策背景与现状

  1. A股增持政策的历史沿革

  A股增持政策经历了从“救市工具”到“市场规范”再到“价值引导”的转型,未来将更注重平衡市场效率与投资者保护。

  ①2005-2008年:股权分置改革与增持政策的初步探索。2005年,A股市场处于股权分置改革的背景下,市场信心低迷,上证指数一度跌破1000点。股权分置改革成为解决市场结构性问题的关键。2005年6月,沪深交易所允许股权分置试点公司控股股东增持流通股,政策为市场注入了信心,推动了股权分置改革的顺利进行,并为后续牛市行情奠定了基础。

  ②2008-2013年:应对金融危机与增持政策的完善。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A股市场受到严重冲击,市场信心不足,2008年8月28日,中国证监会颁布上市公司大股东增持新规,效缓解了市场的恐慌情绪,稳定了股价,提升了市场信心。

  ③2013-2018年:市场低迷与增持政策的支持。2013-2015年,A股市场经历了低位震荡和快速上涨的牛市行情,但2015年下半年市场异常波动,市场信心再次受到冲击。2015年,证监会等四部门联合发布《关于鼓励上市公司兼并重组、现金分红及回购股份的通知》,支持上市公司在破净或市盈率低于行业平均时增持或回购。政策进一步规范了增持行为,提升了市场信心。

  ④2018-2023年:市场波动与增持政策的优化。2018年,A股市场再次面临低迷,市场估值处于历史低位,增持“空头支票”泛滥,部分公司通过释放增持消息拉抬股价,掩护股东减持,2018年11月出台《增持计划公告格式指引》,监管层在遏制乱象的同时,也为后续注册制改革奠定制度基础。

  ⑤2024年以来:活跃资本市场与增持政策的强化。A股市场在“活跃资本市场”的政策基调下,市场信心逐步恢复,但整体估值仍处于较低水平。2024年10月,央行、金融监管总局、证监会联合发布《关于设立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有关事宜的通知》, 2024年11月,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10号——市值管理》,鼓励上市公司通过回购、增持等方式提升投资价值。这些政策进一步激发了上市公司增持的积极性,市场活跃度显著提升。

  2. 增持主体与方式

  增持是指上市公司股东或关联方通过公开市场或非公开渠道增加持股比例的行为。根据增持方式和主体的不同,可分为集中竞价增持、大宗交易增持、协议转让、员工持股计划等共七种。

  增持主体包括大股东、董监高、产业资本、员工持股等。①大股东通常为持股5%以上的股东,增持目的多与战略布局或控制权相关,例如抵御敌意收购或增强话语权;②董监高(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的增持行为常被视为对公司前景的信心投票,但需规避窗口期限制(如财报发布前);③产业资本以产业链协同为目标,通过增持实现资源整合;④员工持股计划:通过集体增持绑定员工与公司利益,多设置业绩对赌条款以激励团队。

  增持方式包括二级市场买入、大宗交易、协议转让、参与定增等。①二级市场买入的流动性高但冲击成本大,适用于小额增持。通过二级市场增持包括集中竞价、大宗交易。大宗折价交易可降低市场冲击,但需锁定6个月。②协议转让采用非公开协商定价,常见于股权结构调整(如国资划转)。③定向增发参与通过定增低价获股,但需证监会审批,且可能稀释原股东权益。

  表2:A股增持方式、适用主体、交易限制、信披要求、对股价影响和主要优缺点对比

  3. A股增持情况

  A股近五年的增持公司家数呈上升趋势。统计2020年至2025年3月12日的A股增持情况,近五年进行增持的公司数量呈上升趋势,从2020年的363家增长至2024年的585家;年度增持总金额维持在1000亿元左右,其中2024年在政策支持下,增持公告数量和金额都有明显提升。

  A股增持的公司集中于成长型行业,多为中小市值企业。行业角度,以申万一级行业口径统计,医药、机械、化工、电子、电力设备的增持公司占比居于前五位。市值角度,以公告日的市值统计,64%的增持公司市值在100亿元以下。

  二、增持事件对企业市值有何影响?

  首次增持公告后90日具备超额收益。样本统计2020-2024年A股上市公司发布的首次增持公告,计算公告日后90日相对万得全A的超额收益均值为3.4%,具备明显超额收益。其中超额收益的最大值与最小值差距较大,反映出不同增持事件由于特征不同,对超额收益的影响差别较大,因此我们从增持人、增持量、市值、估值四个维度,测算影响增持事件超额收益的可能因素。

  (1)增持人为董监高的超额收益更加显著。根据增持公告的披露要求,我们将公告披露的增持人身份分为董监高(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增持、非自然人股东(以下简称“公司”)增持,以及持股5%以上的个人(以下简称“个人”)增持,共3类。经测算发现,董监高类增持事件的事件效应更强,首次增持公告日后持有90日的平均超额收益为3.8%,显著高于个人及公司两组。一方面,董监高对企业情况更为了解,其增持行为或向市场传达出“企业价值被低估”的信息,引起外部投资者关注;另一方面,董监高的减持受到的约束更多,《公司法》规定董监高在任职期间每年转让的股份不得超过其所持有本公司股份总数的25%,且6个月内短线交易所得收益归该公司所有,因此其增持的含金量更高。

  (2)单日增持股份占流通股的比例大于1%,首次公告日后30日的超额收益明显。增持股份的比例可直接反映增持人信心,我们统计上市公司公告的单日增持比例,如果同一日发布多股东增持公告,将各股东增持比例加总,按照增持股份占流通股比例分为<0.01%、0.01%-0.05%、0.05%-0.5%、0.5%-1%及1%以上共5组,测算出公告日后30日内,增持比例1%以上的个股超额收益均值为2.92%,显著高于其他组别。拉长时间维度到半年左右,组别之间的差异逐渐收敛。首次增持公告日后1-2年,增持股份占流通股0.5-1%的超额收益均值最高,其次为增持比例>1%的组别,或由于法规要求持股5%以上股东每增持1%时均需要进行公告,因而相应增持公告的信息价值或相对较低。

  (3)50亿以下的小市值公司首次增持公告后的超额收益更高。根据公告日的市值大小,分为<50亿元、50-100亿元、100-300亿元、300-500亿元、>500亿元共五组,测算得出50亿以下的上市公司在增持公告日90日后超额收益均值为7.0%,其他分组的超额收益仅不足1%。或由于小市值企业的股东市值管理意愿更强,公司股价弹性更大。

  (4)低估值的个股,首次增持公告后的超额收益明显。我们使用首次增持公告日的过去5年PB分位数衡量公司估值,将事件分为<15%、15-30%、30-70%、70-85%、80%以上五组,根据测算,估值分位数在15%以下的增持事件,公告后90日的平均超额收益率为4.6%,显著高于其他组别。

  三、企业增持的实操建议

  1. 企业增持策略设计要点

  ①时机选择上,在个股低估、低关注度、市场位于底部区间的增持效果更佳。根据我们统计, PB分位数(过去5年)在15%以下的增持事件,首次公告后90日的平均超额收益率为4.6%。

  ②增持规模上,根据我们的统计,单日增持股份占流通股的比例大于1%,公告日后30日的超额收益明显,实际操作中,需要匹配资金和增持目标情况。

  ③工具选择上,增持工具可以与其他工具协同,如在股价横盘期,采取增持+分红策略,有助于提升股息吸引力;在估值修复期,采取增持+定增策略,可以降低定增的稀释效应,引入战略投资者;采取增持+ESG披露策略,有助于吸引绿色资金,提升估值溢价。

  ④公告节奏上,注重信息披露节奏与市场预期管理,例如实施期按周披露增持进度,增持结束后承诺未来6个月不减持,降低投资者的套利预期。

  ⑤效果跟踪上,跟踪公告后的超额收益和换手率变化,中长期跟踪股东集中度情况、机构调研频次,和估值修复幅度等。

  2. 企业增持典型案例解析

  四川路桥采用增持作为市值管理的重要手段。四川路桥四川省交通基建领域的龙头企业,实际控制人为四川省国资委,控股股东为蜀道投资集团。近年来,公司多次通过控股股东增持传递信心,尤其在基建行业政策调整或市场波动期间。2020年1月8日,公司公告基于对公司持续健康发展的信心及对公司价值的认可,“铁投集团”增持公司股票,合计增持总股本的1.73%。2022年4月22日,公司公告控股股东蜀道投资集团计划增持公司股份,6个月内实际增持1.14%。

  估值破净时启动增持,四川路桥的股价超额收益显著,估值修复,股东结构优化。自2020年公司密集增持以来,股价涨幅显著跑赢指数,2020年1月3日-2025年3月16日涨幅307.2%,跑赢万得全A(21.68%)与基建指数(20.66%)。增持股份的同时,公司也通过回购、公布订单金额等方式,多维叙事进行市值管理。自2020年年报起,公司披露在手订单金额,充裕订单形成基本面支撑。同时,公司回购股份用于员工持股计划,锁定核心技术人员。公司的市盈率(PE)稳定在12倍左右,市净率从2020年初的破净(<1)逐步修复,当前维持在1.5倍左右。股东结构优化,公募基金的持股比例从2019年报的2.08%提升到2024Q3的3.47%,陆股通持股比例也从0增长至2024Q3的1.07%。

  四、风险提示

  国内经济增长波动的风险;

  数据统计误差;

  研究报告中使用的公开资料可能存在信息滞后或更新不及时的风险。

  作者具有中国证券业协会授予的证券投资咨询执业资格并注册为证券分析师,以勤勉的职业态度,独立、客观地出具本报告。分析逻辑基于作者的职业理解,本报告清晰准确地反映了作者的研究观点。作者所得报酬的任何部分不曾与,不与,也不将与本报告中的具体推荐意见或观点而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特此声明。

  重要声明

  河北源达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具有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经营证券业务许可证编号:911301001043661976。

  本报告仅限中国大陆地区发行,仅供河北源达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的客户使用。本公司不会因接收人收到本报告而视其为客户。本报告的信息均来源于公开资料,本公司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也不保证所包含信息和建议不发生任何变更。本公司已力求报告内容的客观、公正,但文中的观点、结论和建议仅供参考,不包含作者对证券价格涨跌或市场走势的确定性判断。本报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投资者应当对本报告中的信息和意见进行独立评估。

  本报告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报告当日的判断,在不同时期,本公司可以发出其他与本报告所载信息不一致及有不同结论的报告;本报告所反映研究人员的不同观点、见解及分析方法,并不代表本公司或其他附属机构的立场。同时,本公司对本报告所含信息可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修改,投资者应当自行关注相应的更新或修改。

  本公司及作者在自身所知情范围内,与本报告中所评价或推荐的证券不存在法律法规要求披露或采取限制、静默措施的利益冲突。

  本报告版权仅为本公司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和发布。如引用须注明出处为源达信息证券研究所,且不得对本报告进行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刊载或者转发本证券研究报告或者摘要的,应当注明本报告的发布人和发布日期,提示使用证券研究报告的风险。未经授权刊载或者转发本报告的,本公司将保留向其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