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的采矿许可证和安全生产许可证都已经过期,为何仍在继续开采?带着疑问,检察官来到案涉的采矿现场。经现场调查,A企业不仅无证开采,且没有对开采过程中被破坏的土地进行复垦复绿,矿山现场山体大面积裸露、碎石掉落且没有设置围蔽设施,行人可以随意进出,存在极大的安全生产隐患。
大数据+科技,全方位“扫描”矿山企业
意识到矿山安全生产问题并非个案,为了更全面地掌握本县矿山安全生产的情况,检察官决定对辖区内其他涉矿企业进行调查。通过向自然资源部门、应急管理部门和税务部门调取资料,经大数据对比碰撞分析,阳山县检察院迅速锁定辖区内5个乡镇仍在生产且规模较大的8个采矿点,指派检察人员立即开展深入调查,调查过程中运用无人机、激光雷达、GPS定位等高科技手段,对涉案矿山进行了全方位的“扫描”。
经调查发现,包括小江镇某石场在内的9处矿点存在矿区开采台阶坡度超陡,运输道路堵塞,有毒材料与可燃物混存,生产、车间和工厂区域混同,防火防爆器材不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安全设施缺失,高处作业安全防护措施不符合规范等16处安全隐患。
发挥检察职能,推动矿山行业规范化发展
综合调查情况,阳山县检察院向县应急管理部门和相关属地人民政府发出了行政公益诉讼诉前检察建议,督促上述行政机关对辖区内各矿点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整改,全面依法履行安全生产监管职责,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制,并加强安全生产专项宣传等。
行政机关收到检察建议后高度重视,积极落实整改,县应急管理部门第一时间成立领导小组,聘请非煤矿山安全生产专家指导协助9处矿点16项安全隐患整改工作;加大对矿山的巡查力度,做好指挥调度工作,强化日常安全检查、隐患排查治理,促进矿山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
阳山县检察院还及时形成《关于探索开展非法采矿大数据法律监督专项工作的报告》向县委报告,得到了县委主要领导的批示肯定,推动全县对问题矿山进行专题研究、专项整治。整治过程中,阳山县共关闭12个小型生产规模的过期非金属矿山,推动辖区内矿山的综合治理,有效防范矿山安全事故的发生。
大数据思维引领工作,构建科技强检新格局
在办理本批行政公益诉讼案件中,阳山县检察院主动利用大数据思维,以多种科技手段构建立体化、高站点、全方位的监督模式。这不仅有效预防了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还有力助推了行政机关依法全面履职,加强了行业整治,引导矿山企业规范化发展,保障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实现了双赢多赢共赢的社会治理效果。
来源:阳山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