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如何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现代化的中国式管理)

小小MT4 来源:国际金融报 °C 栏目:金融资讯

11月26日,由复旦管理学奖励基金会主办的2023年复旦管理学论坛在复旦大学相辉堂北堂举行。论坛以“管理与中国未来”为主题,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管理学如何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课题。

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院长樊嘉从元宇宙医疗的探索与实践切入,分享了中山医院在探索创建未来“元医院”上的最新成果。他指出,“元医院”建设第一阶段是数智化建设,实现核心场景的数字孪生;第二阶段是建设虚实融合“元医院”;第三阶段是向“元医疗生态”迈进。其中,医疗元宇宙的基石是医疗要素的全面数字孪生。例如,通过虚拟现实技术(VR)助力临床诊疗和教育培训,增强现实技术(AR)在精准外科手术中的常态化应用,从分子到系统的肝肿瘤诊疗全面数字化,动态过程的4D电子病历等。

对比国际数字经济的发展现状,中国科学院大数据挖掘与知识管理重点实验室主任、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国务院参事石勇分析指出了我国数字经济的三大优势,即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数字技术研发优势。那么,如何利用新管理学助力数字经济发展?石勇认为,新管理学=现实+数据+大模型+应用。中华文化与数字相结合,就是数字中国的发展方向;管理学与数字相结合,就是新管理学的发展方向。

吉林大学创新创业研究院院长、商学与管理学院教授蔡莉通过对100多家企业的案例分析,提炼出“创新驱动创业,创业反哺创新”的理论框架。她表示,创新驱动创业对于政府提升区域乃至国家的生态竞争基础具有重要意义。想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就必须发挥创新驱动创业的催化剂作用。

中国科学院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上海科技大学特聘教授柳卸林认为,迈入数字时代,管理学要想解决影响企业竞争力的根本问题,就需要以企业为核心技术创新主体,鼓励企业设立全国重点实验室和技术创新中心,尤其是鼓励传统企业提高研发投入、设立研发机构、参与重大科技项目,在产业导向的科研项目中发挥企业主导作用等。

“从金融层面激励创新,对于中国管理实践具有重大意义。”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金融学讲席教授田轩表示,大国竞争的核心是科技竞争。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首次提出“加快建设金融强国”,通过“强”金融来支持创新,有助于我国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与博弈中立于不败之地。

他强调,创新是对未知路径的探索,具有周期性长、不确定性大、风险高的特点,面临着“长短期二元悖论”。利用金融的手段、力量和工具来激励创新,需要关注宏观的金融制度、中观的金融市场和微观的企业战略层面。

复旦管理学奖励基金会于2005年9月发起成立,是中国人自己设立的管理学界第一个奖励基金会。基金会宗旨是奖励中国在管理学领域作出杰出贡献的工作者,倡导管理学理论符合中国国情,与实践密切结合,推动中国管理学长远发展,促进中国管理学人才成长,提高中国管理学在国际上的学术地位和影响力。

上海市政协副主席虞丽娟指出,复旦管理学奖励基金会自成立之日起,就始终致力于推动中国管理学事业的发展、激励着中国管理科学人才的成长,已成为中国管理学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奖励基金会。上海的发展需要“政、商、学界”共同践行,希望专家学者们,能将更多的目光投向上海,为上海的改革发展多提宝贵意见,贡献智慧与力量。她相信,管理学的理论和实践,必将在上海这片创新沃土上孕育新知、创造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