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肺癌治疗领域近5年来已经获得飞速地发展,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创新方式使患者生存率得以不断提升,未来仍将有更多更有效的治疗方式迭代而出。”11月8日,福建省肿瘤医院胸部肿瘤内科主任林根教授、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全军肿瘤研究所副所长孙建国教授做客《人民名医》直播节目“从传统到创新 肺癌的临床诊疗进展”介绍。
林根教授谈到,肺癌患者需要根据不同临床分期选择治疗方式。早期患者,手术是非常重要的治疗选择。中期的患者较为复杂,需要综合治疗。晚期患者通常以全身治疗为主,靶向治疗、免疫治疗都属于全身治疗的范畴,适当选择放疗及手术等其他方式作为辅助。
02:01
对于肺癌患者的靶向治疗,林根教授谈到,靶向治疗一定要检测先行,找到特异性的肺癌基因位点,进行反向药物的干预,才能精准地作用于癌细胞,对正常细胞的损伤相对比较小。
有了准确的靶点,在靶向药物的选择上,林根教授认为一定要好药先行,也就是无疾病进展生存期长、副作用更低的药物。目前很多患者还存在错误的观点,认为可以先用一/二代抑制剂后再用三代抑制剂保底使用,但其实许多患者在耐药后发生突变位点的变化,或是其他原因,往往失去了用上第三代抑制剂的机会,这就需要从医生层面教育,让患者能够积极配合。
进行疾病症状管理的患者比常规治疗的患者生命时间更长。对此,孙建国教授建议:首先,病人在整个治疗流程中,需要做好自己的病史整理,诊断和检查的资料归档,让诊疗流程具有一个清晰化的记录,即便换了医生或医院,过往诊疗过程都有清晰的展现,进而获得更加精准的治疗方案。其次,谨遵医嘱,坚持随访。肺癌治疗是一个非常漫长的治疗过程,需要紧密地与医生进行配合,做好管理。第三,活学活用,事半功倍。在整个治疗流程中,患者会遇上不少病友,大家之间有相同的疾病或者相似的治疗方案,可以互相学习、交流,获得一些有用的知识和经验。第四,患者要保持乐观,认真的生活,贵在坚持。总之,要有科学的理念,在有效的药物和医生的帮助下,一起携手高质量跑赢这场“带瘤”马拉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