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拟对中国电动汽车启动反补贴调查

小小MT4 来源:北京晚报 °C 栏目:金融资讯

  换道超车的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快速崛起,正“刺痛”欧盟“神经”。9月13日,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在欧洲议会发表第四次“盟情咨文”时表示,欧盟委员会将启动一项针对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的反补贴调查。对此,我商务部、欧盟中国商会等纷纷发声,对欧盟擅用单边贸易工具表达强烈不满。在业界专家看来,反补贴调查对中国电动汽车出海虽带来一定影响,但不会改变产业发展的大进程,反而可能会倒逼更多中国车企在海外布局建厂,更深度出海。

  此前,欧盟即将对中国产电动汽车启动反倾销、反补贴调查(“双反”调查)的消息曾多次传出。如今,冯德莱恩在议会上的发言让“靴子”开始落地。冯德莱恩称:“全球市场现在充斥着便宜的中国电动汽车,由于国家的巨额补贴,它们的价格被人为地压低了,这正在扭曲我们的市场。”

  据悉,在WTO法律框架下,反补贴调查指的是企业是否受到补贴,进而侵害了进口国同类产业的利益。比如针对产品或出口提供的财政支持或信贷支持,使企业能够进一步压低价格。反补贴调查所涉及的范围很广,并不仅指普通意义上的“补贴”。根据欧盟法律规定,反倾销和反补贴最大调查时长分别为15个月和13个月,在实际案例中,调查耗时可能更短。如果调查结论成立,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欧洲或将面临惩罚性关税。

  9月14日,我商务部新闻发言人表示,中方对欧盟反补贴调查高度关切和强烈不满。中方认为,欧盟拟采取的调查措施是以“公平竞争”为名行保护自身产业之实,是赤裸裸的保护主义行为,将严重扰乱和扭曲包括欧盟在内的全球汽车产业链供应链,并将对中欧经贸关系产生负面影响。中方将密切关注欧方保护主义倾向和后续行动,坚定维护中国企业的合法权益。

  9月13日,欧盟中国商会于比利时布鲁塞尔发布声明,称对反补贴调查高度关切和反对。声明中表示,中国电动汽车及上下游产业链企业不断创新,并在激烈的中国本土市场中累积出了整体产业优势,为消费者提供高端、性价比高、可满足不同范围需求的电动汽车,受到全球消费者包括欧洲民众的欢迎。这种优势不是凭借所谓巨额补贴而形成的。“我们敦促欧盟客观看待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发展,而不是随意动用单边经贸工具来阻止或提高中国电动汽车产品在欧发展和经营成本。”

  “‘双反’调查对中国电动汽车出口有一定影响,但绝不是灭顶之灾。”在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看来,我国的很多产业在强大后都曾面临类似限制,但是仍然不会阻挡产业发展的大进程。本报记者 赵语涵 袁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