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河北法制报
□ 刘延岭
我喜欢文字,喜欢用文字记录自己的生活、表达内心的情感。一路走来,岁月在无声无息中流逝,而我与《河北法制报》的情缘,却始终如影随形。记得第一篇稿件被《河北法制报》采用是在2010年,那时候刚参加工作,在乡政府工作,刊登的是司法所内容的稿子,随后便与她结下了不解之缘。2013年,我调整到衡水市冀州区人民检察院工作,每天上班第一件事就是沉浸在发稿的喜悦中。当时最高兴的事就是每天在报纸上寻找有自己署名的“豆腐块儿”,当看到自己的名字出现在报纸的一角,我这个刚刚走上写作之路的“新手”喜出望外。吃饭、睡觉,无时无刻不在想新闻,用键盘记录检察事业前行的足迹,用光影展现检察人执着的信仰,记满了30多个采访本,记录了120多万字的采访笔记。
经过自己的不懈努力以及编辑老师的指导和鼓励,我慢慢从“生手”练成了“熟手”。这里面有刘树奇、孙继增、李胜男、刘东昕等编辑老师带我成长,他们对我一点一滴的无私帮助,传递出对工作的敬业,让我敬佩。岁月流金,光阴如梭。我与《河北法制报》结识13年来,经历了《河北法制报》改版,经历了传统媒体到多媒体的发展与壮大。与郑金飞、柳红领等新媒体编辑老师晚上电话沟通新媒体事宜,经常为一个数字、一段语句反复斟酌推敲,这些都使我收获颇丰。我被评为“全国检察宣传先进个人”,有20多个作品获中央政法委、最高人民检察院及省委政法委、省检察院奖项。
2021年1月,我因工作调整离开了冀州区检察院。岁月有情,文字有忆。流光逝水,洗不掉我对《河北法制报》的浓郁深情,就像是尘封的老酒,年代越久远,味道越香醇。我在报纸上写了许多他人的故事,却从未写与《河北法制报》的故事,写此文圆了我的一个心愿,今后将一如既往地持续关注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