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瞭望智库主办的2025第10届新金融论坛于2025年11月28日在北京举行,主题为“从秩序重构到行稳致远——金融业的既往十年与未来五年”。中国服务外包研究中心原主任、二级研究员邢厚媛出席并演讲。
邢厚媛在演讲中表示,去年中国企业在66个国家和地区并购了370多个项目,总交易额达到256.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了24.9%,增长主要来源还是并购的方式,并且制造业是第一大门类。
她指出,中国制造出海是一个新的话题,有的企业甚至说“不出海就出局”,我们必须要出去。这样出海的新方向、新方式、新内涵,给我们的金融业发展创造了很大的机会。
“面对民营企业“走出去”的新需求,我认为就是金融业发展的新机遇。”她说。
以下为演讲实录:
邢厚媛:尊敬的各位来宾,大家下午好!非常高兴能有今天这个机会在这里讨论民营企业的发展问题,今天会议的主题是从金融视角看民营企业的韧性、周期发展问题。我换一个视角,我本人不是搞金融的,我是研究企业跨国经营的,研究服务贸易如何赋能实体经济的,我今天发言的题目是《民企新出海呼唤新金融服务》。
我们都知道现在天下是个什么形势,今天上午的主论坛很多领导和嘉宾都讲到了当前全球政治、经济、安全、科技体系都在重构,这个重构的主导者是谁?美国。也就意味着未来我们中国发展所面临的国际环境正在重构,美国多位政治领导人都讲过,要在重构过程中解决中国问题。对他们来说,中国是个问题,需要解决掉。
我们所面临的更加复杂、多变、不确定的环境,意味着我们要改变发展模式,在中国民营企业、民营经济不仅仅是一个就业的创造者、GDP的创造者,在对外开放领域,民营企业已经从最早的外贸主体的补充地位,提高到了基础地位。去年民营企业出口占全国总出口的64%,并且已经连续六年保持第一大外贸经营主体的地位,去年更大的惊喜是,首次成为中国高技术产品的最大进出口主体。
什么意思?民营企业已经不是生产低端小商品的主体。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遭遇了贸易战,遭遇了“去中国化”的全球贸易体系重构。因此,民营企业在改变模式,那就是通过资本出海、品牌出海,来参与全球经济体系贸易体系的重构。去年民企的对外直接投资猛增了24.6%,我们都知道全球的跨国直接投资是下降的,中国是增长的,但是民营企业的增长速度遥遥领先。
在服务贸易出口领域,在技术密集型服务出口领域,计算机信息服务、大数据服务、云服务也是由民营企业为主体走向世界,而且出海的模式也在发生变化,不仅是量的变化、质的变化、价值链的变化,而且模式在发生变化,那就是从产业链的纵向一体化入手,开始全球布局。原来更多的民营企业做贴牌,做加工贸易,然后做一般贸易,但是现在出口受阻力了,金融市场又在波动,针对中国高额的关税大棒不断挥来,那些有智慧的民营企业现在开始全球化布局,创造了两头在外,数字化平台加售后服务加售后监测加研发和品牌塑造等等新的模式。我最近去了几次广东,这种体会特别深刻。在这里面给大家两张图,国家统计局和商务部的统计,中国海外直接投资逆势上涨,跟全球投资趋势形成完全分裂的方向。在投资当中,总的位次在增加,投资存量的地位在增加,这里面最近这些年大量的贡献都源自于民营企业。
全国对外直接投资增长8.4%,国企、央企下降了10%,但是民企增长了24.6%,这是国家权威的统计数据。并且我们的制造业为主体的民营企业在布局全球产业链的过程当中用了跨国并购的方式,因为我们都知道绿地投资很慢,从一砖一瓦开始,但是跨国并购是加速产业链全球布局最快的方式、打入高端市场最快的方式。去年中国企业在66个国家和地区并购了370多个项目,总交易额达到256.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了24.9%,可见这个增长的主要来源还是并购的方式,并且制造业是第一大门类。中国制造出海是一个新的话题,有的企业甚至说“不出海就出局”,我们必须要出去。这样出海的新方向、新方式、新内涵,给我们的金融业发展创造了很大的机会。今天我们的主题叫“新金融”,面对民营企业“走出去”的新需求,我认为就是金融业发展的新机遇。
回到刚才讲的海外融资需求,去年的对外直接投资当中金融业也有对外投资,而且占比还不低,占了整个对外直接投资流量的12.4%,但是这种服务跟不上,依然跟不上,因为在整个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当中,从国内获得的贷款融资金额占了将近90%,只有10%多一点的融资是来自于国际资本市场。也就意味着我们高利率,我们跟日本企业没法比,日本的贷款(利率)2%,我们的资产负债率限制了我们的海外发展规模,特别是我们要看到中美贸易战发生以来,美国不仅动用了关税大棒,而且在一些高附加值的产业链领域里面跟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企业合作的模式是发生变化的,不给你定单了,“去中国化”了。中国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在这个发展阶段,实现稳链、固链,参与全球体系的分工、合作、竞争的方式已经在变化了,对新金融的呼唤特别强烈。
(PPT)图告诉大家,中国走出去对外直接投资并购占比在持续下降,最高年份50%几,现在降到10%左右的水平,很明显是金融约束。一些金融机构说找不到好的项目,但是这边企业“走出去”特别是民营企业“走出去”,他们轻资产模式的国际合作需要新的金融服务。
时间关系不展开,我想说我个人的考虑,国际直接投资的一般规律是什么?金融先行,银行先行,在自己国内产业实体经济需要海外布局的目标市场进行调研,进行服务的布局,尤其金融不是给你送温暖的,金融是参与国际合作的一方主体,它最重要的一点是进行风险评估。国际上的直接投资大国都不是母国融资的,都是以国际融资为主。在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关于“十五五”的建议》当中,中央提出要健全海外综合服务体系,促进贸易和投资一体化,要服务。民营企业“走出去”下一步就是贸易和投资一体化,通过投资来带动贸易,然后促进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合理有序跨境布局,才能保持中国这艘经济航母行稳致远。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