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栏目
来源:湖畔新言
一、中短期市场交易方向
1、国际市场
(1)巴西甘蔗入榨量变化情况
10月之后,巴西甘蔗入榨量季节性减少,叠加前期压榨进度加快的影响,可能导致2025年第四季度巴西甘蔗入榨量曲线非平滑回落。但整体来看,巴西25/26榨季初已经签订的合同必须履行,套保单也需按计划兑现,预计最终中南部的糖产量仍将达到4050万吨左右。
(2)巴西制糖比回落曲线
巴西25/26榨季制糖比在压榨高峰期创下历史记录,最高双周制糖比达到55%。因此,截至10月上半月,巴西全榨季的制糖比均值仍然维持极高水平,累计甘蔗制糖比例为52.36%,去年同期为48.74%。目前市场预计巴西制糖比季节性回落,由于巴西生产计划短时间难以改变,预计巴西25/26榨季制糖比回落曲线较为平滑。
考虑到糖醇优势不断缩小,甚至出现过糖价贴水的情况,醇油比价在临界值附近反反复复,10月底圣保罗地区乙醇与汽油的价格比已降至67%,低于0.7的替代临界点,汽油价格的调整可能会将原糖价格下限拉低。
根据历史情况来看,糖价走势的反转可能会在糖醇比价多次出现极端值后才能确认,因此,我们认为巴西25/26榨季仍然按照订单要求产糖的可能性偏高,对巴西下一榨季的制糖偏好影响更大,或在巴西26/27榨季对糖价产生一定支撑。
(3)印度新季数据
目前根据ISMA最新数据,发布2025-26榨季食糖产量预估数据。本榨季食糖总产量预计为3435万吨,扣除用于生产乙醇的340万吨后,净产量预计为3095万吨。全印甘蔗种植面积预计为573.5万公顷,较上榨季略有增加。其中,马哈拉施特拉邦甘蔗种植面积增至147.1万公顷,甘蔗长势良好,预计食糖总产量达1300万吨,较去年增长约39%;卡纳塔克邦甘蔗种植面积增至68万公顷,预计食糖总产量达635万吨,较上榨季增长约16%;北方邦甘蔗种植面积略有下降,但长势良好,预计食糖总产量达1032万吨,略高于去年。ISMA认为本榨季食糖供需平衡良好,出口潜力可达近200万吨,并呼吁政府尽早公布出口政策。
虽然印度新季数据比较乐观,但是印度产量数据的统计口径可能随着榨季进程出现一定变化,我们认为仍需继续关注第二轮估产。
(4)泰国新季开榨进度
目前市场主流观点中对泰国新季预期为:泰国本榨季食糖产量预计将增至1135万吨,出口量或达760万吨。泰国新季食糖高产量和高出口量将对对全球食糖供应持续做出贡献。
考虑到原糖价格从2024年的20美分/磅以上降至2025年的15美分/磅,甘蔗和木薯的比价优势也有所缩小,可能影响农民种植甘蔗的意愿,对泰国甘蔗种植面积产生负面影响,需要继续关注泰国压榨进度数据。
2、国内市场
(1)新季食糖估产
(2)糖浆、预拌粉政策变化
近期暂停进口泰国糖浆、预混粉的企业从35家增至44家,有效的只有16家。而且暂停进口的范围从1702项下,扩大到了2106项下,后期2016项下泰国糖浆、预混粉的进口数量预计会有比较明显的下降。
关注本月20号左右发布的海关数据。
(3)蔗糖压榨进度
目前北方甜菜糖厂已经全部开榨,内蒙古25/26制糖期截至10月底12家糖厂全部开机,已收购甜菜331万吨,同比减少21万吨;加工甜菜164万吨,同比增加22万吨;累计产糖21万吨,同比增加3.1万吨;出糖率13.01%,同比提高0.84%。
南方甘蔗糖即将开榨,预计广西最早或在11月中旬左右开榨,集中压榨上量或在11月底至12月初,距离现在存在2-3周时间窗口,关注多空头博弈情况。
二、成都糖会交流总结
1、产业方
产业A:目前产销进度良好,基本已清库。糖分虽低1-2个点,但可以抵消影响。榨季开榨时间推迟,预计12月份才会出糖。
产业方B:目前库存水平较低,销售价格随行就市。甘蔗种植面积有所增长,单产情况较好,但受旱季和台风影响,含糖量低于往年,导致开榨时间较晚。
产业C:国际和国内糖产量都在增加,这种情况预计还会持续一段时间,短期内难以改变。目前广西的糖成本在5400-5500元/吨之间,糖厂利润可观,这将对糖价形成有力支撑。进口糖成本在5800-5900元/吨,亏本销售的可能性不大。终端市场会在新糖价格确定后才大量采购,上半年价格预计在5400-5500元/吨之间。政策方面,目前对糖价有支撑,但未来可能会变化,如糖浆预拌粉政策以及中美关系对东盟关系的影响。如果广西糖价跌破成本,糖浆预拌粉可能会被削减。国产糖是市场主力,进口糖为补充,未来许可证数量减少也有可能。如果糖价跌破成本,建议国家收储。明年外盘点价成本是关键,若跌至13-14形成双底,需关注。国内糖价极端情况是5200元/吨,5400元/吨以下不宜做空,做多风险较小。明年整体风险不大,利润空间也有限。
产业方D:湛江受台风影响,产量下降10%以上,折断率超20%,含糖量普遍低1%以上,且开榨时间推迟,去年最早10月底,今年推迟到12月初。
2、贸易商
贸易商A:巴西中南部休榨期供应紧张缓解,2026/27榨季早期信号向好(巴西降雨改善、印度水库水位充足);白糖市场供应充足,印度出口预期(200-300万吨)影响贸易流;期货市场量化空单集中,产业套保滞后,存在“空头回补”与价格压制双重风险。市场从“预期宽松”转向“现实过剩”,国内库存重建;核心挑战为价格重心下移(纽约原糖区间下调)、波动性加剧;策略从“等待低点”升级为“择时+工具化”,运用期货、远期锁定利润,而非押注绝对低价。
贸易商B:全球总产量增4.3%,2026/27年预计持续增产(1.2%),供需向宽松倾斜。巴西中南部甘蔗量增,糖醇比支撑产糖;印度乙醇与出口权衡,出口预期提升;全球进口利润打开,多数国家进口盈利,但中国进口利润“内外脱钩”,需关注国内外市场联动差异。
贸易商C:当前原糖市场关注“底部区间”,当前格局以巴西为主,印度、泰国出口增长(分别增200万、100万吨);价格或“以空间换时间”,需关注巴西面积变化、天气(拉尼娜后厄尔尼诺风险)及巴西经济、美元/吨走势影响,“凛冬已至,静待春来”。
贸易商D:国际市场转过剩(糖转酒精量低于预期),进口成本维持低位;国内供应边际成本由配额外进口决定,糖浆管控加强利好甜菜糖消化;短期面临“社会低库存、开榨季节性压力”,价格上半段由国产糖定价,下半段看边际供应。
3、资金方/策略方
(1)建议利用基差(如2601基差)、价差(91价差)制定套期保值策略;关注甜菜糖产量占比变化、出糖率(广西2024/25预计12.78%)及生物燃料政策(如巴西E30、印度E20)对糖料分流影响。
(2)2025/26年国产糖面临成本上升(糖料含糖分下调)、含糖替代品进口减量。产需缺口长期存在,需进口弥补。长期看,经济发展、城镇化提升将支撑白糖消费增长;短期价格围绕国内制糖成本波动,政策与行业调控将稳定市场信心。
(3)广西调研数据显示种植面积增加,糖分减少,崇左南边降15%,中北部降1.5%。单产南边增10%,北边增15%,南边倒伏普遍。产量方面,预计产量690-700万吨。糖分还能累积,最终产量可能在700-720万吨,其他机构多预测670万吨。国际方面,印度甘蔗种植面积和产量大幅增加,巴西糖产量达历史最高水平,每年增加500-600万吨,3年产量相当于半个中国。泰国糖产业也在恢复。原糖价格下跌合理,目前处于熊市,可能还要持续2年。市场底部未明确,要么跌破成本太多,要么减少供应。目前未有改变,价格在5400元/吨上下200点。
(4)广西和云南产糖增长,预计下一年度库消比更宽松,新年度基差持续走弱,从50跌至10。榨季开启后,产糖量达高峰,贸易商和终端补库需求出现,12月至次年1月基差较弱。市场方面,下游贸易商多做空现货,陈糖价格继续下跌。成本方面,加权成本5200,短期可能反弹,需关注糖厂套保及投机席位离场情况。1-5合约受投机席位影响,01合约短期对多头有利,整体对后市不悲观。
(5)新榨季糖厂开机,日供应量大增,白糖现货面临压力,市场情绪偏空。明年操作需利用期货、保险等工具套期保值,关注供应波动与行情变化。国内政策调控库存稳现货价,国际增产使期货价偏空,补贴进口降低到岸成本,压制国内价格,天气仍是关键变量。
(6)白糖市场中,消费端因收入和信心下降,需求增长有限,2025年新增消费量约1600–1700万吨,整体消费平稳。流通环节效率下降,价格难以快速上涨,低库存仅在突发事件时引发短期波动。
(7)部分极端工具在周线级别有短期操作机会,但需求弱、价格空间有限,单边可短期尝试做多,中长期不宜激进。基差操作偏轻,新糖释放后或有买机叉机机会,供应偏低使基差有上涨潜力,但受释放节奏限制,短期单边交易易影响价格波动。
4、一些数据
(1)2012-2024年,我国农产品出口从625亿美元/吨增至1030亿美元/吨(增64.8%),进口从1114亿美元/吨增至2152亿美元/吨(增93.1%),进口增速持续高于出口;2025年前三季度出口745亿美元/吨(增1.4%)、进口1556亿美元/吨(降5.8%),出口增长得益于竞争力提升、政策支持及对俄贸易机遇。
(2)进出口结构呈现“集中化与多元/吨化并存”特征,集中化由资源禀赋和国际分工决定,多元/吨化是风险管理选择,但受复杂因素干扰推进受阻。出口中蔬菜(2013-2024年从90亿增至148亿美元/吨)、其他农产品(增79.3%)增长较快,水产品占比下降;进口呈分散化,大豆进口占比从32.2%降至24.5%,棉花进口金额降36.9%。
(3)当前全球升温速度创纪录,2011-2020年较工业化前升1.09℃(1.07℃由人类活动导致),2024年升1.55℃;我国升温速度(0.31℃/10年)高于全球(0.20℃/10年),极端天气频发,北方暴雨次数、“旱涝急转”现象增多,西北呈暖湿化。
(4)2025年国内夏季平均气温创历史同期最高,降水“南北多、中间少”;入秋后蔗糖产区气温正常略高,降水分布不均;甘蔗主产区年内气象条件利弊交织,如3月广西干旱、7-8月部分蔗区遭台风倒伏。全球方面,美国遇极端雪灾、欧洲遭热浪洪涝、南亚出现50℃以上高温。
(5)2025年赤道中东太平洋维持中性偏冷,10月进入拉尼娜区间(冬季发生概率55%-65%,弱强度),可能导致我国东北、西北等地阶段性低温雪灾,南方部分地区干旱;2025/26冬季蔗糖产区(华南西部、西南东南部)气温偏低,2026年春夏全国大部偏暖,全球主产糖区(南美北部、南亚)降水/气温呈区域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