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起全球资源联动的桥梁 从进博会看供应链上的金融“枢纽”

小小MT4 来源:上海证券报 °C 栏目:金融资讯
  

  搭建起全球资源联动的桥梁

  从进博会看供应链上的金融“枢纽”

  ◎记者 温婷

  11月的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内,第八届进博会的贸易洽谈正酣,金融机构的展位前人流如织,它们正以参展商、组织者与平台方的多重身份,搭建起全球资源联动的桥梁。

  一方面,金融机构深度参与展会的场景构建与生态整合,通过打造服务专区、创新产品设计,将信贷支持、跨境结算等服务嵌入展会全流程;另一方面,他们借助进博会的全球影响力,联动全球客户和产业上下游资源,搭建起集信息对接、贸易投洽于一体的开放平台,生动诠释了其贯通供需、链接中外的“枢纽”价值。

  服务价值多场景落地

  在进博会的江苏人文交流展区,苏州上久楷丝绸科技有限公司(下称“上久楷”)的宋锦展品前人头攒动。这家非遗企业能连续亮相APEC、上合组织峰会等国际舞台,离不开浦发银行的全生命周期支持。

  “我们最早的合作可以追溯至2014年。”上久楷总经理吴振飞告诉上证报记者,当时,苏州吴江盛泽区域纺织行业正处转型升级关键期,银行精准捕捉“上久楷”的品牌价值与非遗传承潜力,给予及时信贷支持。

  随着企业发展,浦发银行还为其提供了代发、结算等综合业务。2025年,上久楷获得该行“浦新贷”专项支持,信贷额度翻番。“从最初的7000万元年销售额,到如今稳定在2.8亿元,金融支持就像‘加油站’。”吴振飞表示。

  如今,进博会的“溢出效应”加速了“非遗”出海的速度,上久楷正计划进一步拓展海外市场,而这一过程中,金融机构的协同支持至关重要——从跨境结算的币种选择,到海外合规手续的办理,再到结汇效率的提升,都需要金融机构与企业深度联动。

  听到企业新要求,浦发银行苏州分行副行长宫建强在进博会现场表态“随时响应”。

  而这样的金融赋能故事,正在进博会的舞台上不断上演。除了提供金融服务,各大银行还以组织者与平台方的双重角色,搭建起全球资源联动的桥梁。

  作为进博会唯一“战略合作伙伴”,中国银行联合中国国际进口博览局、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共同主办贸易投资对接会,吸引来自57个国家和地区超5000家企业及投促机构、产业园区等报名参会,达成合作意向超300项,累计实现意向合作金额超103亿美元。连续八届进博会,中国银行依托“中银e企赢”综合服务平台累计招募境内外企业超3.6万家,累计促成合作意向超5600项、意向金额超600亿美元。

  自第四届进博会起,工商银行首创以金融机构受托布展方式在食品及农产品展区搭建工行展台,累计邀请来自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600家展商参展,为全球展商提供参展展示、新品发布、合作签约的平台。第八届进博会召开前,工商银行依托覆盖全球49个国家和地区的400余家分支机构,在欧洲、亚洲、南美、非洲近40个国家和地区支持承办进博会招展推介及展前供需对接活动。

  金融基建能力跃迁

  “金融是企业出海的‘连接器’。”邓白氏中国区总裁吴广宇在接受上证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通过进博会看‘金融’,我们更多看到金融对于实体经济的支撑作用。”这意味着,金融业不再仅仅是贸易的“输血者”,而是日益成为全球供应链的“价值发现者”和“资源配置者”。

  “10年前谈跨境金融,关键词是‘额度’;现在谈跨境金融,核心是‘数据’。” 吴广宇道出了行业的本质变化,这种变化在本届进博会的成果发布中尤为显著。

  11月6日,交通银行发布了最新的“交银航贸通”平台,集成智能结算汇兑、汇率风险管理、外贸快速融资、全球资讯分析等功能,支持结售汇牌价秒级刷新、即期交易到价提醒、业务协议在线签署等多项数字化功能。尤其针对小微外贸企业推出的“外贸快贷”产品,首创线上自动核定外汇衍生品额度模式,纯信用全线上操作,切实改善企业融资难、融资慢、套保成本高的问题。

  浦发银行发布进博会综合金融服务方案8.0,焕新推出包括跨境极速汇、跨境e站通、跨境贸e贷、跨境商e贷等十大数智化跨境金融产品,通过全流程线上化、智能审批等功能,实现了跨境结算秒级完成、小微融资秒批秒贷。

  金融服务效率提升的背后,是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对信息流、货物流、资金流的深度整合。

  在吴广宇看来,随着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金融枢纽的内涵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传统的金融枢纽以物理网点、地理位置为核心,而数字金融枢纽则以数据、算法、连接能力为基础,打破时空限制,实现更加普惠的金融服务。

  作为国内首家外资企业征信机构,邓白氏在进博会期间展示了其大湾区跨境企业征信互通方案。该方案支持汇丰银行和中银香港高效查询跨境企业信用报告,成功落地首批跨境征信互通贷款个案,跨境业务审批周期缩短35%,同时满足外汇展业对交易背景核查的合规要求。“这相当于让中小企业出海有了‘信用通行证’,真正实现了金融服务于实体经济发展。”吴广宇坦言。

  共塑开放枢纽新格局

  “刚开始,我们只是来寻找买家;现在,我们在这里找到了完整的跨境贸易解决方案。中国的金融服务让我们能够更专注于产品本身,而不用担心资金和结算问题。”一位来自加拿大的保健品厂商负责人告诉记者。

  进博会“全勤生”的渣打银行今年参会,带来了渣打中小企业“出海通”、代表一站式跨境金融解决方案的“渣打环球链”等产品,并与食品消费、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领域的多家领军企业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渣打集团行政总裁温拓思表示:“渣打将中国视为最重要的战略市场之一,我们将继续发挥‘超级连接器’的作用,投资于此、服务于此,将全球机遇引入中国,也将中国活力带向世界。”

  开放也促进了中外金融机构的合作。本届进博会期间,多家中外机构在跨境贸易融资、绿色金融等领域深化合作,共同构建更加畅通的全球贸易金融网络。

  “在当前国际形势下,跨国金融机构的桥梁作用愈发凸显。依托全球化网络优势,跨国金融企业可以为全球企业来华投资和多边经贸往来搭建交流平台,共享发展机遇。”中国银行行长张辉在“金融助力全球经贸发展”虹桥国际经济分论坛上表示。

  从“陪跑”非遗企业十年成长,到搭建航贸金融创新平台;从数据征信助力价值发现,到拓展全球服务网络,进博会上金融机构的“枢纽”图景愈发清晰——它既是数据流通的“高速公路”,让企业出海有了“信用通行证”;也是资金融通的“调度中心”,为跨境贸易提供精准支持;更是生态协同的“连接器”,共同构建更加畅通的全球贸易金融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