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见闻
高盛表示,AI投资热潮进入淘汰赛阶段,“买入一切”策略失效,资金变得挑剔且赢家分化。OpenAI高管称AI基础设施融资或需政府参与,引发行业不确定性,市场波动加剧,投资者对核心资产信心未失但对冲需求猛增。
根据高盛集团交易员的最新观察,人工智能领域的投资热潮正进入一个新阶段,曾经“买入一切”的普涨策略已不再奏效,取而代之的是一场更具选择性、赢家与输家分化的“零和游戏”。
近期市场的波动凸显了这一转变。英伟达股价和整体市场在OpenAI首席财务官Sarah Friar的言论后出现回调。她在近日一场商业会议上暗示,为庞大的AI计算和基础设施吸引投资可能需要政府支持。
Friar表示,鉴于AI数据中心生命周期的不确定性,需要一个由银行、私募股权甚至政府共同组成的生态系统来提供资金。她解释称,联邦贷款担保将“显著降低融资成本”,这一表态引发了市场对AI行业未来融资模式的疑虑,并对投资者情绪造成了短期冲击。
高盛交易员Lee Coppersmith指出,尽管AI领域的仓位依然沉重,但投资者的选择正变得日益挑剔。他表示,近期的交易感觉不像是一个“买入一切”的故事,而更像是一场零和博弈,市场走势已经开始显现出明确的赢家和输家。
AI融资模式引忧虑
投资者对AI领域长期增长的信心,正面临融资模式不确定性的考验。OpenAI首席财务官Sarah Friar的言论将这一问题推至台前,她直言为AI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可能需要政府层面的介入。
Friar在发言中明确表示,OpenAI正在寻求与银行、私募股权甚至政府机构合作,以构建一个能够支持AI发展的资金生态系统。她特别提到,联邦政府的贷款担保是吸引巨额投资的关键,因为这可以大幅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
尽管市场情绪出现波动,但高盛的交易数据显示,投资者并未出现大规模的“去杠杆化”行为。整体资金流向仍然偏好风险资产,对个股的需求依然强劲。这表明投资者对AI核心资产的长期信念尚未动摇。
然而,一个显著的变化是市场的对冲活动大幅增加。尤其是在交易所交易基金(ETF)、期货和期权等宏观产品上,避险需求明显上升。高盛指出,过去一周的做空水平达到了近几年来的极端高位(4月份除外)。与此同时,投资者在“核心标的”上的多头仓位保持不变。高盛认为,这更多反映了市场的短期紧张情绪,而非观点的根本性转变。
市场驾驭难度增加,投资者需精挑细选
高盛分析认为,当前市场正变得“更难驾驭”。在这种环境下,投资策略需要更加审慎。持有“高质量的复利型公司”依然是合理的选择,但一些更多受“希望而非业绩”驱动的低质量公司,其股价可能已经过度反映了近乎完美的增长与政策预期,风险正在积聚。
从宏观层面看,高盛的“货币政策”因子已从2023年高点回落,表明市场对“央行托底”的依赖度正在下降。此外,高盛的交易部门注意到,市场在标普500指数的伽马(S&P gamma)上普遍处于多头状态,特别是在下行区间,这为市场在遭遇局部抛售时提供了缓冲,并解释了近期市场在回调中展现出的韧性。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