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能科技IPO梦碎:业绩大修拷问财务真实性 盈利大降57%检验持续盈利能力

小小MT4 来源:新浪证券 °C 栏目:金融资讯

  一家需要将净利润数据大幅修正超过60%的公司,很难让投资者相信其递交给交易所的下一份财报不会是“未完待续”的修订版。

  近日,第一创业证券承销保荐有限责任公司(下称“一创投行”)因涉嫌持续督导未勤勉尽责遭证监会立案。而一创投行正在排队的3家IPO保荐企业,“山东佳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佳能科技”)位列其中。

  回溯其IPO历程可见,佳能科技自递交申请伊始,便深陷财务数据真实性、内控规范性及经营可持续性的多重质疑漩涡。从上市前夜收到监管警示函,到审核期间被连续两轮尖锐问询,再到2025年上半年业绩大幅“变脸”,佳能科技的上市之路早已布满荆棘。

  在IPO申请获受理的前几天,佳能科技收到一份来自山东证监局的警示函,这为其上市征程蒙上了浓重阴影。

  警示函直指两大问题:一是会计差错更正幅度惊人,二是关联交易未及时审议披露。

  2024年4月,佳能科技对2021年和2022年的财务报表进行了大幅调整。其中,2021年的净利润从1808.43万元被向下调整为705.87万元,调减幅度高达60.96%;2022年的净利润则从1713.80万元调整为2308.54万元,调增34.70%。

  如此巨额的修正,特别是对上市关键期财务数据的调整,令市场哗然。这不仅是简单的会计差错,更暴露出公司财务核算基础薄弱和内控体系存在缺陷。

  同时,佳能科技还存在部分关联方借款利率超标,以及与关联方的交易未及时披露等问题,直到2024年4月才补充审议披露。这种“先斩后奏”的行为,反映出公司在公司治理和合规意识方面的欠缺。

  北交所在两轮审核问询中,对佳能科技的财务信息真实性投入了重点关注,首轮问询的11个方面问题中,有6个直接指向财务真实性。

  灭菌培养架业务成为最大疑点。报告期内,佳能科技向山东七河生物及其关联方销售灭菌培养架等金属制品,累计形成收入约5000万元。

  然而,这项业务在2021年和2022年的毛利率分别为-5.74%和15.44%,两年总计毛利竟不足4万元。更令人费解的是,佳能科技在2022年曾协助七河生物的关联方进行转贷,总计1000万元。

  这些异常情况让人怀疑这些交易是否为真实业务,抑或是为了走账而形成的“虚假收入”。

  公司毛利率也出现异常波动。公司综合毛利率从2021年的26.27%一路飙升至2023年的47.44%,但在2024年上半年又回落至36.73%。

  此外,佳能科技在报告期内存在大量员工社保公积金应缴未缴的问题。特别是在2021年,住房公积金应缴未缴比例达到100%,这不仅反映出公司内部管理的不规范,也体现出对员工权益的漠视。

  在审核期间,佳能科技的业绩突然“变脸”,成为压垮IPO的最后一根稻草。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同比下滑34.37%,净利润同比下滑57.74%。

  面对佳能科技的重重疑点,北交所展开了多轮深入问询,要求公司就收入确认、毛利率、采购真实性等问题做出说明。

  监管要求保荐机构提供包括裕龙岛项目、宁夏宝丰相关收入核查底稿。审核发现,佳能科技获取的部分对账单据名称为签收单或结算单,而非合同约定的验收单,部分合同存在多批次发货、次年初签收的情形。

  这些发现直指收入确认的合规性问题,让人怀疑公司是否存在跨期调节收入的情形。

  在第二轮问询中,北交所继续追问细节,要求公司说明对账单据的具体差异及名称不一致的原因,并全面梳理是否存在其他以签收单代替验收单确认收入的情形。监管的持续追问,表明佳能科技的回复未能有效消除疑虑。

  2025年9月26日,佳能科技董事会审议通过,拟终止北交所IPO并撤回申请文件,最后需要交易所做出最终决定。

  (注:本文创作借助AI工具收集整理市场数据和行业信息撰写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