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第一风口
近期有报道指出,爱尔眼科通过“左手捐钱、右手收钱”的方式,将资金注入其发起的公益基金会,再通过基金会的项目运作,最终以医疗服务收入等形式回流至上市公司体系,其间可能涉及利用慈善行为赚取医保基金差价的操作。
与此同时,公司业绩增速骤降,股价较高点暴跌70%,87亿商誉高悬。慈善光环难掩乱象,这家眼科巨头的“慈善生意经”还能自圆其说吗?
一边捐款超两亿做慈善
一边频踩医疗合规“红线”
9月16日,爱尔眼科以年度捐赠总额21672万元(含物资)的成绩荣登“中国慈善榜·企业榜”第19位,在1182家上榜企业中名列前茅。数据显示,2022年至2024年,爱尔眼科对外捐赠金额分别为1.88亿元、3.87亿元和2.17亿元,这些捐赠资金的流向与湖南爱眼公益基金会密切相关。
图源:湖南爱眼公益基金会据悉,该基金会由爱尔眼科于2015年发起成立,作为一家非公募慈善机构,其收入主要来源于爱尔眼科及其关联企业。爱眼公益基金会2024年主要资金情况显示,其2.52亿元捐赠收入中,仅爱尔眼科全资子公司山南优视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便单独贡献了4600万元。
然而,与高调慈善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其旗下医疗机构却在合规层面频频失守。首先,是基础的执业资质与规范执业问题。信用中国官网显示,6月3日,广州番禺爱尔眼科医院有限公司因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擅自执业,被罚5万元。
较为普遍的是医保基金使用中的乱象,在6月18日与7月2日,仙桃爱尔眼科医院有限公司和本溪爱尔眼科医院有限公司相继因在2022至2023年间的医保违规行为受罚。仙桃爱尔因重复收费、超标准收费、不合理收费及将非医保项目纳入结算等行为,被处以33.28万元的高额罚款;本溪爱尔则因超标准收费、过度诊疗、重复收费等问题,被罚9.24万元并被责令退回违规医保资金10.59万元。
更严重的是,7月9日,许昌爱尔眼科医院有限公司因行贿被罚12万元。处罚决定书显示,该院在2022年6月至2023年2月期间,通过自行制订的《健教服务部公卫渠道费用管理办法》,按患者手术费用比例(通常为除药品外总营收的10%)以“转诊费”名义贿赂推荐人(包括个人、村医、民营医院工作人员等),涉及患者181名,推荐人员79名。
8月29日,根据象山县医疗保障局出具的《投诉举报奖励通知书》,该局于2025年5月19日受理相关举报。经核查,2023年11月至2025年5月期间,象山爱尔眼科医院有限公司确实存在串换项目收费的违法行为,涉及违规金额45100元,造成医保基金损失27826.70元。此前,该医院还因骗取医疗保险基金支出被处以罚款44522.72元。同时,该院还因使用不具备相应资质人员从事处方调剂工作等违规行为,被象山县卫生健康局罚款87000元。
股价较历史高点跌超70%
87亿商誉成“隐形炸弹”
回顾其发展历程,爱尔眼科的业绩在2023年达到阶段高点,营业收入与归母净利润分别录得203.67亿元和33.59亿元。然而,这一增长势头在2024年出现显著转折,当年公司营收与净利润增速骤然减速至3.02%和5.87%,双双创下历史新低。
2025年上半年,一个更值得警惕的信号出现,公司营业收入虽以9.12%的增速回升至115.07亿元,但归母净利润却仅为20.51亿元,同比增幅低至0.05%,增长近乎停滞。这一疲态在第二季度尤为触目,当季净利润同比下降12.97%,出现了自2012年以来罕见的负增长。
造成这一困境的深层原因,与其长期依赖的外延式并购增长模式密切相关。尽管公司通过频频收购不断扩大规模,但净利润已陷入停滞。与此同时,截至2025年6月底,其资产负债表上积累了高达87.22亿元的商誉。
这一困境的根源,可追溯至其长期依赖的外延式并购路径。该模式虽在过去快速做大了公司规模,但如今其边际效益正在递减,直接导致净利润增长陷入停滞。与此同时,激进的并购也留下了“后遗症”,截至2025年6月底,由大规模并购形成的商誉已高达87.22亿元。
在二级市场上,爱尔眼科的股价持续承压。截至10月22日,其股价收于12.20元/股,延续了整体下行趋势。若将观察周期拉长,自2021年7月的历史高点以来,公司股价累计跌幅已高达约70%,市值大幅蒸发,股价水平更是大幅回落至2019年同期位置。
针对上述慈善资金运作的质疑,爱尔眼科相关负责人表示需内部沟通同步信息,但截至目前尚未得到进一步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