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9月25日消息,在A股市场经历“924”行情一周年之际,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教授、知名资本市场专家刘纪鹏于9月25日通过直播平台发表重磅观点。刘纪鹏提出一项颇具创见的制度性解决方案——通过“预设可流通底价”,将大股东利益与中小投资者及市场整体健康深度绑定,从而激活A股内生增长动力。查看视频直播
刘纪鹏指出,当前市场的一大矛盾在于,部分上市公司大股东在业绩不佳、股价低迷时仍能通过减持获利,这严重挫伤了投资者信心。他批评道:“如果你股份公司搞得一塌糊涂,圈了一大笔钱,还要拿成本极低的股票到市场抛售,这就不合理了。” 这种行为使得本已脆弱的市场承压,形成“股价越低、减持压力越大、信心越不足”的恶性循环。
针对这一顽疾,刘纪鹏提出了一个清晰且可操作的解决方案:为上市公司大股东减持设定一个远高于当前市价的“可流通底价”。
具体操作模式,他举例说明,“假如当前股指3800点,某公司股价为15元。若公司与市场共识认为指数达到5000点更为合理,那么对应股价可能为22元。公司即可将22元设定为大股东减持的底价。” 只有当股价上涨并稳定在这一预设门槛之上时,大股东才具备减持资格。
强制披露与市场监督:这一预设底价必须通过年报、中期报告等渠道向全体股东和市场公开披露,形成强大的市场监督机制。此举旨在将大股东的减持行为置于阳光之下,使其与公司长期价值创造直接挂钩。
刘纪鹏认为,这一机制若能推广,将产生多重积极效应:首先,提振市场信心,底价的设定相当于大股东对公司的未来价值做出了公开承诺。刘纪鹏强调:“我相信好的上市公司根本不在乎15块和22块的差别,他们有信心通过业绩提升把股价做到22元以上。” 这种信心会直接传递给投资者,吸引资金入场,“你病了之后大家也才敢买你的股票”。
其次,驱动价值创造,将大股东利益与股价高点绑定,会倒逼其真正专注于改善经营、提升业绩,以期早日达到减持条件,从而形成公司内在价值与市场价格的良性互动。
,最后,化解减持冲击,减持压力被有序疏导至市场预期的高位区间,避免了在低点对市场造成冲击,为股价稳步上行创造了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