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下旬猪价有望反弹上涨吗?

小小MT4 来源:市场资讯 °C 栏目:金融资讯

(来源:猪易通)

9月下旬猪价是否会反弹上涨,目前市场信息显示,短期反弹压力较大,预计仍将承压运行,但下旬受双节备货拉动,可能存在小幅反弹机会,不过空间预计有限。

潜在利多因素(支撑反弹)                  主要利空因素(压制价格)

双节备货需求启动生猪供应过剩         (9月出栏计划增1.3%,)

国家收储政策托底(2万吨)            能繁母猪存栏仍处高位(4042万头)

饲料成本有所回落需求疲软              (南方高温抑制消费,白条走货不畅)

标肥价差收窄                                  养殖端恐慌性出栏情绪

二次育肥零星入场                             屠宰企业亏损,压价意愿较强

当前猪价情况

当前猪价处于低位震荡。全国外三元生猪均价已跌至13.33-13.46元/公斤左右,创下阶段性新低。特别是9月份以来,市场呈现“供强需弱”的格局。

如何看待“反弹”预期

市场对于9月下旬的猪价反弹预期,主要基于以下几点:

季节性需求改善:中秋和国庆双节临近,节日备货可能会阶段性提升屠宰企业的开工率和猪肉消费需求。有专家预判,双节备货期间猪价会有回升,但大涨很难。

政策托底信号:有消息称国家计划在9月中下旬启动2万吨的储备肉收储。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稳定市场情绪和猪价。

成本支撑:近期饲料成本有所回落,或能减轻部分养殖压力,但对猪价直接提升作用有限。

为什么说反弹空间有限

即便下旬可能出现小幅反弹,其高度和持续性可能并不乐观,主要受制于:

庞大的供应压力:这是压制猪价的最核心因素。9月份规模猪企的出栏计划环比增加,且去年同期能繁母猪存栏量偏高,导致当前适重标猪供应充足。

需求提振力度有限:虽然双节备货能带来短期拉动,但整体消费需求恢复力度以及南方高温天气对消费的抑制,限制了其对猪价的带动高度。

市场情绪脆弱:持续的下跌使得养殖端存在“恐慌性出栏”的情绪,这可能导致生猪集中上市,进一步加剧供应压力。

未来关注点

建议你密切关注以下几点,它们将是影响猪价下一步走势的关键:

集团猪场的出栏节奏:大型养殖企业的出栏速度和重量是影响短期市场供应的关键。

终端消费的实际表现:关注屠宰企业的开工率和白条猪的走货速度,这是需求端的真实反映。

政策调控的具体措施:关注国家储备肉收储等政策的实际执行时间和力度。

养殖户的情绪变化:警惕养殖端因恐慌出现的集中出栏行为。

总结一下

总体来看,9月下旬猪价或许会因节日备货出现小幅反弹,但在生猪供应过剩的大背景下,反弹的空间和力度预计比较有限。猪价真正回暖,可能需要等到11-12月消费旺季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