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报讯(记者 叶晓珺)经过几天的持续发酵,罗永浩与西贝餐饮的“预制菜纷争”态势未见消减,与此同时,本周第一个交易日,资本市场预制菜概念随之爆发。同花顺数据显示,预制菜指数涨1.63%,得利斯开盘涨停,国联水产涨超7%,多股涨超3%。
此波概念股飙涨还与预制菜国标即将出台密切相关,由国家卫生健康委主导的《预制菜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草案已通过审查,即将公开征求意见。值得关注的是,餐饮门店预制菜使用情况(含是否使用、使用方式)将首次纳入信息披露范围。机构方面表示,新国标草案落地或将重塑预制菜行业格局。
新国标进入倒计时 预制菜概念爆发
昨日一早,“西贝道歉”词条冲上热搜榜前四,随后,“ 西贝调整8个菜品为门店现做 ”“罗永浩回应西贝致歉信”等相关词条也陆续引起热议,可以看出,此番由“罗永浩吐槽西贝预制菜”掀起的轩然大波,相关热度还在持续。
该热度也蔓延到了资本市场上,昨日,多只预制菜概念股大幅上涨,得利斯一字涨停,三江购物盘中一度直线涨停,惠发食品(维权)也一度触板,国联水产盘中大涨超12%,盖世食品大涨近20%,天康生物、千味央厨、宝立食品等纷纷拉升,多只个股创60天以来新高。
截至下午收盘,得利斯、三江购物涨停,天康生物涨超8%,龙大美食、惠发食品、国联水产均涨超5%,味知香、华统股份、欧福蛋业等涨幅也超4%。
据数据,A股市场上,预制菜概念股有31家,双汇发展、金龙羽(维权)、涪陵榨菜、安井食品等知名企业均被列入预制菜概念股。近两个月,大部分公司股价出现上涨。
此次争议也让大众对预制菜的标准愈加关注。去年3月21日,市场监管总局等六部门已印发《关于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明确预制菜“不添加防腐剂、加热或熟制后方可食用”的定义,此次国标草案进一步补位。
参与起草的专家还透露,草案首次提出“不添加防腐剂”等强制性指标,还有餐饮门店“明示”要求,为监管执法提供直接依据。
业界表示,从政策端来说,这几年国家一直在力推预制菜。因为预制菜可以做到标准化,做到集约化,也能做到流程化。从振兴乡村经济的这个角度,从田间到餐桌这个角度来说的话,大力发展绿色菜,对中国食品产业链条提升以及食品安全闭环都有很大的帮助。与此同时,资本端在赋能,产业端在跑马圈地。
市场规模有望突破6000亿元大关
头部上市公司将获益
有业内人士认为,标准化、透明化、创新化发展,是预制菜产业的未来之路。新国标草案落地或将重塑预制菜行业格局。
同时还分析称,此次标准制定有利于促进预制菜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尽快出台,同时推进预制菜术语、产品分类等质量标准的推广,加强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衔接,依法制定包括产品质量、检验方法与规程等内容的企业标准和团体标准。
从数据上来看,2024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已经达到4850亿元,同比增长33.8%,预计2025年将突破6173亿元。电商平台数据显示,2023年预制菜销售额同比增长160%,其中年轻消费群体占比超过60%。可以看出,近几年预制菜的行业规模扩张态势显著,产业规模迅速扩大,相关企业数量也越来越多。
天眼查专业版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国现存在业、存续状态的预制菜相关企业超7.4万家。其中,2025年截至目前新增注册相关企业约9500家,从企业注册数量趋势来看,2020年以前预制菜相关企业的注册数量逐年增长,2021年至2022年相关企业的注册数量有所降低。但自2023年起逐渐回升,并于2024年达到企业注册数量顶峰,相关企业数量超1万家。
展望后市,业界表示,一旦国标生效,预制菜的成本或将上涨,头部企业有望凭借规模优势进一步扩大市场,这对于目前已经上市的相关企业来说,形成利好。
据专家估计,预制菜有望加强对“防腐剂禁令+冷链升级”的要求,这两项要求预计推高成本15%~30%,中小工厂若无法承担改造费用,或将在国标生效后两年内被并购或退出,而头部品牌有望通过规模效应进一步扩大市占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