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日本广播协会9月7日报道,日本首相、自民党总裁石破茂宣布辞去自民党总裁职务,同时决定辞去首相职务。
从去年10月1日石破茂当选日本首相到辞职,还不到一年时间。就连特朗普在被问及此事时都坦言:“有点吃惊。”
近年来,除了大家较熟悉的安倍晋三、小泉纯一郎、岸田文雄,多任日本首相在位时间都不长,短则数月,长则一年多。无怪日媒感叹,日本恐又将进入“一年一相”节奏。
一
先说说石破茂辞职的原因。
用他的话说,辞职是为了避免“在党内造成决定性分裂”。而且,日美关税谈判已告一段落,本届政府任务完成,进而做出引退这一“苦涩决定”。此前面对镜头,石破茂就慨叹:“当首相太累了,工作上几乎没有什么愉快的事情。”
不少分析称,石破茂是被自民党内的各种势力“逼宫”下台的。
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副所长吕耀东告诉侠客岛,近段时间,自民党内要求提前举行总裁选举的呼声持续高涨。党内议员、地方组织以及“麻生派”领导人麻生太郎(2008.9-2009.9任日本首相)等“大佬”公开支持提前选举,让石破茂面临巨大压力。石破茂想“避免党内分裂公开化”,就不得不在最后时刻主动“下台阶”。
要说导致石破茂下台的原因,是两场失败的选举:去年10月的众议院选举,尤其是今年7月的参议院选举。
这两场选举,执政联盟在两院均未拿到过半数席位。自1955年自民党成立以来,这还是该党领导的政权首次在两院同时失去多数席位。在党内,不少人要求石破茂负责。
选举失败是结果,原因还在执政成绩。吕耀东分析,看内政,日本通胀、米荒等民生问题未有效解决,民众怨声很高;论外交,日美关税协议落地,但远不及国内预期,除与韩国关系相对改善,日本与周边国家关系没有实质性进展。至于自民党内腐败问题,石破茂也没什么妙招。
上任之初,石破茂以“革新政坛”的形象出现,承载各方期待;如今期待落空,石破茂在辞职时坦言,未能消除国民对政治的不信任,是他“最大的遗憾”。今年以来,他本人也先后被曝出向新当选议员输送“商品券”、收受逾3000万日元政治资金且未依法登记等丑闻。
吕耀东指出,自民党长期由派阀政治主导,石破茂既非党内主流,又缺乏政绩支撑,自然难以立足。这种党内地位决定了,一旦危机来临,他很容被追责,并被要求让位。
二
谁会接任自民党总裁?
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员孟晓旭告诉侠客岛,目前有5人希望较高——
茂木敏充,原“茂木派”首领,曾任日本外相、自民党干事长,主持过日美贸易谈判;高市早苗,日本右翼政客代表人物之一,去年总裁选举决胜轮中,以微弱票差败给石破茂;农林水产大臣小泉进次郎,小泉纯一郎之子,80后,在年轻一代中人气较高;还有前经济安保相小林鹰之、内阁官房长官林芳正。
最终谁能当选,取决于谁在党内影响力最大、谁在党内包容度最大,即不反对他(她)的人最多。
比如,在自民党参众两院“双少数”背景下,党内主张强硬右翼的声音增加,对高市早苗较为有利,但在野党断然不会支持一位右翼首相。从自身前途出发,自民党可能不会投出右翼参选者。
又如,小泉进次郎的劣势是年轻、党内坚定支持力量不足;但另一方面,他在米价调控等问题上有特色主张,得到选民认可,或许是稳健人选,但最终还要看自民党内博弈。
孟晓旭指出,未来的新总裁,要收拾的困难很多。怎么弥合党内分歧、平息可能的“内乱”?要应对“双少数”局面,还需要很强的在野党人脉。至于搞好国内经济、缓解物价上涨、应对“国难”日美经贸问题,都有很大不确定性。
据悉,待自民党新任总裁选出,日本国会将举行首相指名选举,新任总裁在参众两院首相指名选举中均胜出后,将当选新任日本首相。但与以往不同的是,由于执政联盟已在两院都失去过半优势,新任自民党总裁能否直通首相宝座,存在变数。
小泉进次郎与高市早苗(图源:网络)
三
从1993年到2000年,日本换了5任首相,当时日本的流行语是“歌手红一年,首相当两年”。2000年之后,除了小泉纯一郎(近5年半)、安倍晋三(累计8年多)、岸田文雄(3年),多名首相都是9-15个月即辞职。
国际舆论预测,石破茂之后,日本政局有可能更加动荡,频繁换相几成定局,“一年一相”也不是没可能。
为什么会这样?
孟晓旭认为,安倍晋三之后,日本没有强势领袖,没有强大派阀,也没有特别好的主张,不足以凝聚国内大多数政治力量。制度上,日本首相由选举产生的党首担任,很容易受到本人人气、政治丑闻、经济状况等短期因素影响。
日本民意包容度也很低。日本政治有所谓“青木法则”:内阁支持率与政党支持率相加不足50%,政权就可能垮台。自上世纪90年代日本泡沫经济崩溃后,日本经济长期低迷,首相更难突破瓶颈。
这些因素叠加,就导致了日本换相频繁的局面。
在孟晓旭看来,石破茂离任后,日本对华政策可以用三个词概括:高波动、不可预测、难以持续。为吸引选票,当选者很可能刺激中日关系;但一个弱势首相的对华政策很可能没有自身特点,容易跟着日美同盟和民意越跑越偏。对此,中国应当高度留神。
文/子木、点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