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财评社)
出品 | 财评社
文章 | 宝剑
编辑 | 笔谈
2025年上半年,资本市场交投活跃度显著回升,风险偏好持续修复,为证券行业整体经营环境带来积极变化。在此背景下,浙商证券把握市场机遇,优化业务结构,强化战略布局,交出了一份令人瞩目的中期成绩单。公司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61.1亿元,尽管同比微降23.7%,但归母净利润达到11.5亿元,同比大幅增长46.5%,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ROE)提升至3.2%,同比上升0.4个百分点,展现出卓越的盈利能力和经营韧性。尤为值得注意的是,第二季度单季实现归母净利润5.9亿元,同比增长76.1%,环比增长6.8%,显示出公司业绩增长动能强劲,经营质量持续改善。
支撑公司净利润实现跨越式增长的核心驱动力来自自营业务的卓越表现。2025年上半年,浙商证券投资收益(含公允价值变动)达到14.2亿元,同比飙升146.4%;若进一步考虑汇兑损益及其他综合收益,调整后投资净收益达14.4亿元,同比增长114.3%。这一亮眼数据的背后,是公司上海证券自营分公司在多资产、多策略投资框架下的精准布局与高效执行。在权益市场回暖的背景下,公司主动提升权益类资产配置比例,同时凭借出色的债券投资择时能力,实现了收益的大幅扩张。
此外,公司显著加大了对非交易性权益工具的投资力度,期末其他权益工具投资规模较年初增长205.7%,达到52.29亿元,并确认了1.42亿元的股利收入,不仅为投资业务构筑了坚实的安全垫,也体现了公司长期价值投资理念的深化。与此同时,公司金融资产总规模同比扩张40.1%至703.05亿元,扩表节奏加快,反映出公司在风险可控前提下积极把握市场机遇、提升资产运用效率的战略取向。
经纪业务同样成为公司业绩增长的重要支柱,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经纪业务收入13.1亿元,同比大幅增长28.6%,占营业收入比重提升至41.7%。这一增长得益于全市场日均股基交易额同比激增63.3%至15703亿元的宏观环境,而浙商证券凭借其在财富管理领域的深耕细作,成功将市场红利转化为自身业绩。公司两融业务表现尤为突出,两融余额达到291亿元,较年初增长20%,市场份额提升0.3个百分点至1.6%。对比同期全市场两融余额微降0.8%的态势,浙商证券的两融业务实现了逆势扩张,市占率显著提升。此外,公司上半年累计新增客户开户8.9万户,并成功激活存量客户2.5万户,客户基础持续夯实。截至2025年6月底,公司年度日均资产规模达7,889.9亿元,同比增长15%,客户资产规模稳步提升,为经纪业务的持续增长提供了坚实保障。公司在机构客户服务方面也取得进展,完成上市公司开户65户,托管市值达644.8亿元,机构业务拓展能力不断增强。
在资金类业务中,利息净收入亦实现稳健增长。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利息净收入5.41亿元,同比增长34.9%。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融出资金利息收入的增加以及应付债券利息支出的下降。其中,两融业务的快速增长直接带动融出资金利息收入同比增长24.1%,成为利息收入增长的主要来源。这表明公司在资产端的布局与市场趋势高度契合,有效提升了资金运用的收益水平。
尽管整体业绩表现优异,但部分业务板块仍面临挑战,显示出需要进一步优化和调整的领域。资管业务在2025年上半年承受一定压力,实现收入1.6亿元,同比下降23.6%。截至报告期末,公司资产管理规模为967亿元,同比下滑5.3%。主动管理业务的平均受托资管收益率同比下降0.72个百分点至1.9%,境内资管经营净值同比有所降低。这反映出在市场竞争加剧和市场环境波动的背景下,公司资管业务面临规模与业绩的双重挑战。尽管公司正致力于巩固投研实力、完善“三位一体”营销体系,但如何在激烈的资管行业中重拾增长动能,提升产品业绩与客户认可度,仍是未来需要重点突破的方向。
投行业务则呈现出企稳迹象。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投行业务收入2.9亿元,同比微增0.3%。股权承销方面,主承销规模达20.0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16.8%,排名行业第23位,主要得益于完成2家再融资项目。虽然IPO业务尚未实现突破,但公司已储备6个IPO项目,位居行业第16位,其中北交所5家,创业板1家,项目储备较为丰富,为未来业务发展奠定基础。债券承销方面,主承销规模达515亿元,同比增长5.0%,排名行业第22位,其中公司债承销表现突出。值得注意的是,在浙江省内,公司债券承销单数及金额均位列第一,区域优势显著。整体来看,投行业务虽未成为本期业绩的主要增长点,但已摆脱此前的低迷状态,步入企稳回升通道。
公司营业收入同比下滑的主要原因在于其他业务收入的大幅减少。2025年上半年,其他业务收入为22.0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59.5%。这一下滑主要源于监管要求下特定交易业务收入确认方法的调整,即由总额法改为净额法,导致期货公司现货销售收入大幅减少。需要强调的是,该会计政策调整仅影响收入确认口径,并不实质影响相关业务的盈亏状况,属于非经营性因素。公司在成本控制方面亦有所作为,管理费用率同比下降3.02个百分点至57.5%,同时计提的信用减值损失同比大幅减少,反映出公司在提升运营效率和风险管理能力方面的成效。
浙商证券的发展潜力不仅源于内生增长,更在于其前瞻性的外延并购战略。公司控股国都证券事项的落地,将成为推动公司综合实力跃升的关键一步。国都证券拥有60家分支机构,布局主要集中在北京、河南、上海、山东等区域,与浙商证券在浙江、江苏等地的优势形成有效互补。此次并购将显著增强浙商证券在财富管理领域的客户覆盖广度与深度,实现区域协同与客户资源共享。同时,在投行业务、机构服务等多方面也有望产生“1+1>2”的协同效应,全面提升公司的综合竞争力与市场影响力。
基于对公司内生增长动力与外延扩张潜力的综合判断,分析机构已上调对公司2025-2027年的盈利预测,预计归母净利润将分别达到23.78亿元、26.03亿元和28.33亿元,对应同比增速分别为23.07%、9.47%和8.84%,并维持“买入”评级。
浙商证券在2025年上半年交出了一份亮点纷呈的答卷。公司凭借自营业务的卓越表现和经纪业务的强劲增长,成功实现了归母净利润的大幅跃升,彰显出强大的盈利能力和经营韧性。尽管资管业务面临短期压力,投行业务有待进一步突破,但公司整体发展趋势向好。
随着国都证券并购整合的深入推进,浙商证券有望在财富管理、区域布局和综合服务能力上实现质的飞跃,为股东创造持续、稳定的价值回报,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稳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