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商报)
转自:中国商报
随着中国海油在8月27日公布半年报,国内三大油气央企上市公司的中期业绩披露完毕。今年上半年,受国际油价下跌等影响,“三桶油”均出现营收、净利双降,合计归母净利润达1750.23亿元(人民币,下同)。其中,中国石油更是出现近5年来营收、净利润双下滑的罕见情况。
△中国石油半年报截图。△中国石化半年报截图。△中国海油半年报截图。数据显示,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840.1亿元、214.8亿元、695.3亿元,同比下跌5.4%、39.8%、13%,总共比去年同期减少了290.5亿元,相当于每天少赚约1.6亿元。
石油业务是“三桶油”的最主要收入来源。正因如此,三家公司在年报中均着重提及国际油价震荡下跌对公司业绩的影响。今年上半年,全球石油市场供需宽松,布伦特(Brent)原油现货均价同比跌幅在15%左右。
中国石油副总裁何江川在8月27日举行的业绩会上解释,上半年,在布伦特油价同比下跌15.1%的情况下,中国石油的经营利润、归母净利润仍保持历史同期高位,变化幅度远小于国际油价下行幅度。自由现金流同比增长11.5%,也创下历史同期最好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石油、中国海油通过天然气销售收入增长部分抵消了油价下降的影响。作为国内陆上天然气和海上天然气的主要生产作业者,中国石油上半年天然气销售均价同比涨超5%达2334元/吨,销售量增近3%达151.5万吨;中国海油天然气平均售价同比上涨1.4%至7.9美元/千立方英尺,销量增长13.5%达4892亿立方英尺,带动公司天然气销售收入同比增超16%至277.5亿元。
对比来看,中国石化多数主要天然气产品则价跌量减,仅液态LNG(液化天然气)实现增长,销量增至193.4万吨,售价增至3811元/吨。公告称,上半年加气业务加快发展,车用LNG经营量大幅增长,公司LNG零售市场占有率国内第一。
此外,在下游油品销售和炼油化工业务有较大布局的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由于石油石化产品价格及成品油销量下滑,相关业务业绩均受到明显影响。
上半年,国内化工品新增产能持续释放,大部分产品价格下降,化工业务毛利空间收窄,中国石油、中国石化相关收益均出现下滑。中国石油上半年化工业务实现经营利润13.92亿元,同比下滑55.5%;中国石化化工事业部经营收益亏损额进一步扩大了33.5%至42.24亿元。
两家公司还提及电动汽车加速渗透对下游成品油相关业务的影响。上半年,中国石油八大主要对外销售产品中,汽油、柴油销量和售价跌幅居前,导致公司销售分部经营利润跌超25%至101.04亿元,在公司四大业务分部中跌幅居首。中国石化十大主要外销石油产品中,汽油、柴油、煤油三大产品量价齐跌,拖累炼油事业部和营销及分销事业部分别同比大跌50%、46%至35.4亿元、79.6亿元。
国内成品油达峰现状正给产业链企业带来较大影响。伍德麦肯兹亚太聚酯总监罗靖表示,交通领域作为能源转型核心战场,中国市场汽油需求已于2023年触及峰值,2030年后下行速度将明显加快;整体油品需求预计在2028年达峰。
面对新能源对传统能源上下游市场的挤压,“三桶油”均表态要加紧非油业务布局。中国石油称将统筹布局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公司上半年风光发电量同比大增七成达36.9亿千瓦,新材料产量166.5万吨,同比增超五成。中国海油则立志扩大绿电使用规模,上半年共消纳绿电超5亿千瓦时;同时开创“以碳驱油、以油固碳”的海洋能源循环利用新模式,中国海上首个CCUS项目上半年在恩平15-1平台投用。
在下游亦有较大布局的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也双双表示要实现“油气氢电非”协同发展,加快拓展终端加气和充换电网络。今年上半年,中国石化作为全球最大基石投资者入股宁德时代,双方计划今年建设不少于500座换电站。据了解,目前,中国石化已建成氢燃料电池供氢中心11个、加氢站144座,建成7条“氢走廊”,成为全球运营加氢站最多的企业。
对于国际油价走势,业界分析,国际油价短期波动将加大。国家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预计,随着夏季驾驶旺季接近尾声,石油需求预计将逐步转淡,叠加“欧佩克+”增产和美国原油产量增长,全球原油市场将继续维持供应过剩格局。短期内,地缘政治局势的不确定性将加大油价波动。(王怡菲)
(注: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中国商报综合自第一财经、澎湃新闻、人民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