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讯 北交所网站公告,北交所上市委定于今日召开2025年第21次审议会议审议江苏省精创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精创电气或发行人)的首发上市申请。作为2023年开始在股转系统挂牌的企业,结合股转系统发行人公开转让说明书及问询函回复,精创电气招股书披露信息存在多处矛盾之处,且根据所披露其2024年新增产能验收情况,或尚存在产能利用率不足七成的情形。
信息多处矛盾孰真孰假
精创电气在申报稿中披露,2021年和2022年度营收分别为40226.02万元、39633.69万元,扣非净利润分别为2592.11万元、4412.24万元。
而发行人股转系统挂牌时的公开转让说明书显示,2021年和2022年度营收分别为40565.46万元、40239.94万元,扣非净利润分别为2338.60万元、3824.95万元。可以看出,不同的信披材料中,2021年和2022年度营收分别相差339.44万元、606.25万元,扣非净利润分别相差253.51万元、287.29万元。
图片来源:股转系统发行人公开转让说明书对前五大客户的销售情况也是如此。申报稿披露其2021年和2022年各期对前五大客户的销售额合计分别为4392.34万元、5366.47万元。其中冰山松洋、徐州科邦(徐州科邦仪器设备有限公司)分别为2021年第二大客户、2022年第五大客户,对应的销售额分别为1099.76万元、483.58万元。
图片来源:发行人申报稿而股转系统公开转让说明书显示,其2021年和2022年对前五大客户的销售额合计分别为4322.85万元、5109.47万元,分别比本次申报稿披露的金额少68.73万元、257.00万元,且冰山松洋、徐州科邦也没有出现在当期的前五大客户中。
图片来源:股转系统公开转让说明书此外,首轮问询函回复显示,其2021年至2024年上半年各期劳务派遣人数分别为39人、61人、41人、34人,劳务派遣费用分别为681.27万元、278.89万元、184.82万元、245.82万元。其中2021年和2022年度劳务派遣费用合计为960.16万元。
图片来源:首轮问询函回复而公开转让说明书显示,报告期内(2021年和2022年度)所支付的劳务派遣费合计为1003.34万元,比发行人问询函回复中披露的劳务派遣费用多出43.18万元。
图片来源:股转系统公开转让说明书需要指出的是,无论是本次递交的申报稿还是股转系统挂牌时的公开转让说明书,审计机构均为天健会计师事务所,且签字的注册会计师均为相同的人。
经营现金流净额大幅调整
上会稿披露,精创电气2022年至2024年各期净利润分别为4874.10万元、5535.90万元、5891.21万元,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分别为6430.37万元、6051.64万元、6802.97万元。以此测算对应各期其净现比分别为1.32、1.09、1.15。
而申报稿显示,其2023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为4503.75万元,同期净利润未发生变动,净现比0.81。两者数据存在1547.89万元的差异,且调整幅度达34.73%。
图片来源:发行人申报稿/上会稿问询函回复中发行人称,报告期内发现财务报告存在会计差错,对境外子公司税金及附加分类、子公司注销产生的投资收益、应收票据背书还原、预收房租重分类、支付的工程设备款和材料货款分类等科目进行了追溯调整,且称会计差错更正系基于谨慎性考虑,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第28号——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的规定。
需要注意的是,根据问询函回复所指的报告期内,2021年和2022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并未进行调整。根据《首发业务若干问题解答》,“报告期内发行人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应保持一致性,不得随意变更。如无充分、合理的证据表明会计政策或会计估计变更的合理性,或者未经批准擅自变更会计政策或会计估计的,或者连续、反复地自行变更会计政策或会计估计的,视为滥用会计政策或会计估计”。“首发材料申报后,如发行人同一会计年度内因会计基础薄弱、内控不完善、必要的原始资料无法取得、审计疏漏等原因,除特殊会计判断事项外,导致会计差错更正累积净利润影响数达到当年净利润的20%以上(如为中期报表差错更正则以上一年度净利润为比较基准)或净资产影响数达到当年(期)末净资产的20%以上,以及滥用会计政策或者会计估计以及因恶意隐瞒或舞弊行为导致重大会计差错更正的,应视为发行人在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及相关内控方面不符合发行条件”。
产能利用率或不足七成
精创电气披露,由于产品的核心生产工序是SMT贴片及DIP插件,鉴于SMT工序属于标准化生产环节和影响产能的核心瓶颈工序,故产能计算主要依据SMT生产线数量及生产能力,制约产能的核心要素为设备的运行时间。依据标准工时、实际生产工时折算,2022年至2024年度各期设备标准工时分别为28224.00小时、28224.00小时、29400.00小时,实际生产工时分别为26151.92小时、26328.01小时、28301.93小时,产能利用率分别为92.66%、93.28%、96.27%。
图片来源:发行人上会稿同时,各期产品产量及销量情况显示,2024年冷链智能控制类产品的产量为358.29万台、冷链智能控制类产品产量为205.63万台、制冷热泵检测仪表产量为37.07万元、环境质量检测产品产量为10.98万台。以此计算各种产品2024年产量合计611.97万台。
图片来源:发行人上会稿而申报稿显示,发行人2017年1月备案产能为年产冷链物联网监控系统、冷链物联网远程报警系统100万台(套),2021年至2023年实际产量分别约为592.21万台、474.16万台、490.02万台,均存在远超备案产能的情形;2023年10月取得新《江苏省投资项目备案证》,将产能调整为900万台,且在2024年2月完成环评批复及后续验收。也就是说2024年产能调整并验收后,以产量计算其2024年产能利用率约为68.00%。
此次IPO,精创电气拟募资17500.00万元分别用于“核心产线智能化升级改造项目”“智能仪表研发中心及冷云平台建设项目”。其中“核心产线智能化升级改造项目”将通过购置自动组装线、自动测试线、自动包装线等先进生产设备,以及升级MES、QMS等智能化系统,在现有核心产线上进行智能化升级改造,项目达产后将新增重复性记录仪80万件、展示柜控制器20万件、压力表(组)15万件、通用型控制器108万件、冷水机控制器12万件、冷库专用控制器12万件、家用检测仪16万件、泵吸式颗粒物传感器8万件的生产能力。
以验收产能计算目前产能利用率仅68%的情况下,精创电气在募资项目升级改造后是否会存在产能消化方面的风险或也应引起关注。
特别声明:文中提及内容均来源于公开信息,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