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将“老鼠仓”倒亏、投资经理操纵市场!国寿安保基金员工为何老出岔子?

小小MT4 来源:市场资讯 °C 栏目:金融资讯

  来源:独角金融

  一纸罚单落地,公募基金再添一起“老鼠仓”案例,这次的主角,是曾手握超20亿资金的基金经理李丹。

  8月18日,天津证监局公布的行政处罚决定书显示,北京某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的基金经理李丹,因利用未公开信息从事交易活动,被处以60万元罚款。李丹在2022年3月至2024年2月不到两年间,利用其职务所获取的基金投资决策、持仓等未公开信息,同步跟买股票41只,趋同交易比例高达74.6%,涉及金额3312万元。

  然而,一通铤而走险的操作后,最终竟以亏损告终。

  通过对比相关信息,这位“李丹”与国寿安保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寿安保基金”)此前一位同名基金经理信息高度吻合。而国寿安保基金方面已对“第一财经”等媒体回应,该名前员工所涉及行政处罚的相关事项,系其个人行为。

  只不过,这场个人与机构的责任切割背后,仍让人对“老鼠仓”的滋生土壤多了几分琢磨。

  1

  十年老将“老鼠仓”被罚,

  交易金额超3000万

  从职业轨迹看,李丹2007年进入证券行业,曾于2007年7月至2013年11月任职中国银河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部研究员、资产管理部投资经理。

  2013年11月,李丹加入国寿安保基金,从研究员逐步晋升至基金经理,2016年2月起管理首只产品国寿安保核心产业混合,2024年9月离职,任职超10年。

  根据处罚决定书披露的细节,李丹的违规行为发生在2022年3月至2024年2月期间,彼时她担任国寿安保某基金经理,利用职务便利掌握所管基金的投资决策、持仓等未公开信息,通过控制“王某”证券账户,指示杨某尘下单,开展与基金交易高度趋同的操作。期间趋同买入股票41只,占比达74.6%,涉及金额3312万元,金额占比72.8%,最终交易亏损。

  李丹在书面材料中提出涉案期间部分趋同股票并非其授意下的交易、造成趋同具有合理原因、资金没有直接进入“王某”账户等陈述申辩意见。经复核,天津证监局对李丹的申辩意见不予采纳,最终对李丹处以60万元罚款。

  值得一提的是,2016年2月起,李丹任国寿安保核心产业基金经理,之后陆续管理7只基金,管理的基金类型涵盖灵活配置混合、偏债混合型基金,2020年四季度,李丹在管产品规模一度超过20亿元。

  从业绩表现上看,国寿安保稳嘉A、国寿安保稳信A表现相对较好,李丹任职回报分别为39.86%、23.87%;国寿安保核心产业、国寿安保裕祥A两只产品回报表现则较差,分别为-7.77%、-8.23%。

  其中,李丹于2016年2月3日至2024年2月8日管理国寿安保核心产业,这与处罚书中涉及“老鼠仓”的基金在时间上大体吻合。

  天天基金网数据显示,任职8年的时间里,2017年11月至2019年8月、2020年2月至2024年2月,该基金都由李丹单独管理。梳理国寿安保核心产业年报,2020年至2024年,该基金利润分别为1.61亿元、-380.13万元、-1.28亿元、-7174.39万元、-5273.01万元。

  值得关注的是,李丹2024年2月卸任国寿安保核心产业后,仍在管理国寿安保稳信A,直到2024年9月离任。

  在公募基金行业,基金经理因“老鼠仓”被罚并非孤立事件。

  如2024年12月,嘉实基金原基金经理王宇恒在2022年5月至2023年11月担任基金经理期间,通过微信向张某明示、暗示7只股票交易方向,导致张某账户与所管基金交易趋同,尽管未获收益,仍被天津证监局罚款100万元。

  同期,浦银安盛原基金经理许文峰在2020年7月至2023年3月间,不仅独立控制9个账户趋同交易亏损53.3万元,还与他人共同控制8个账户亏损650.5万元,同时明示、暗示3人交易获利3.8万元,最终被罚没153.8万元并被采取5年证券市场禁入措施。

  2

  员工接连违规被罚,

  国寿安保基金内控隐忧暴露

  针对李丹收到行政处罚一事,国寿安保基金方面回应称,前员工李丹所涉及到行政处罚的相关事项,系其个人行为。下一步,国寿安保基金将持续推进合规文化建设,推进公司高质量发展,坚决维护持有人利益,一如既往地为持有人创造更多价值。

  中国企业资本联盟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指出,“李丹在国寿安保任职10余年,属于资深基金经理,‘老鼠仓;事件被曝光对公司品牌公信力产生负面影响,短期内渠道端已出现谨慎销售情绪,机构客户可能会把尽调周期拉长。”

  独立财经撰稿人曹中铭发表评论称,基金经理作为基金公司的员工,在职期间发生“老鼠仓”事件,基金公司是难辞其咎的,也反映出基金公司在人员管理、内部控制、防火墙设立等方面存在的漏洞。一句“个人行为”,并不能推脱掉基金公司的责任。

  这也并非国寿安保基金第一次暴露出内部治理问题。

  2023年12月底,北京监管局发布公告,指出国寿安保基金管理专户投资部负责人、投资经理胡文飚违反规定申报证券投资及操纵证券市场被行政处罚。

  根据北京证监局的调查审理,胡文飚在2014年11月至2022年7月期间担任国寿安保专户投资部负责人兼投资经理,其在职期间及后续实际控制了多个证券账户并从事相关证券交易。胡文飚未依规向国寿安保申报个人投资的“捷佳伟创”“顺络电子”“晶盛机电”等股票,并利用控制的账户组操纵“华精新材”股票的交易价格。

  北京证监局对胡文飚未按规定申报证券投资行为处以罚款5万元,并对其操纵证券市场的行为责令处理非法持有的证券,并处以罚款35万元,总计罚款40万元。

  此外,国寿安保基金在投资决策与风险控制方面亦显薄弱。

  7月19日,ST诺泰(688076.SH)收到《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的公告,诺泰生物因2021年报通过虚构技术转让业务虚增营业收入3000万元、利润总额2595.16万元,且在该虚假财务数据基础上编造2023年公开发行可转债文件,构成信息披露违法和欺诈发行。

  中国证监会拟对诺泰生物责令改正、警告,并合计处以4740万元罚款;对实际控制人赵德中合计处以1300万元罚款,赵德毅罚款500万元,其他相关人员也被处以相应罚款。公司股票将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简称变更为“ST诺泰”。

  而截至2025年上半年末,包括国寿安保基金在内的8家基金公司持有ST诺泰股票,国寿安保稳和6个月持有期混合A与国寿安保健康科学混合A均持有7万股。

  3

  保险系公募如何破解权益“短板”?

  国寿安保基金于2013年10月成立,由中国人寿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人寿资管”)和国家共同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共同出资设立,其中中国人寿资管持股占比85.03%,是一家典型的保险系公募。

  背靠实力强劲的股东,国寿安保基金已构建覆盖货币市场、债券型、股票型及混合型基金的全产品线布局。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国寿安保基金共管理103只公募证券投资基金和部分私募资产管理计划,公司管理资产总规模为4191.06亿元,其中公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规模为3487.63亿元。

  不过保险系公募更偏向于发行债券型基金等固收类产品,或者偏债混合型基金等产品,国寿安保基金也一直存在“重固收轻权益”的情况。

  2023年初,国寿安保基金迎来新任总经理鄂华,鄂华自2002年加入中国人寿系统,曾任职于中国人寿基金投资部和权益投资部。彼时“澎湃新闻”援引业内人士评价称,“鄂华的上任或许能给国寿安保基金‘重固收轻权益’的现状带来改善,从其履历能够看出鄂华在权益投资方面的经验,这可能也是股东对国寿安保基金未来发展的布局方向之一。”

  然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国寿安保基金在权益类产品布局上仍然弱势。

  Wind数据显示,权益类产品方面,国寿安保基金旗下在管股票型基金18只,最新规模不足百亿,为77.57亿元;混合型基金33只,合计管理规模59.24亿元。而债券型基金和货币基金最新合计规模已超过3200亿元,占总规模比95.79%。从资产配置来看,国寿安保基金二季度末配置债券的资产总额占基金净值比高达78.43%。

  业绩表现上,据公募排排网数据统计,截至2025年7月底,有1985只“权益类基金”(成立满1年)在今年7月份净值曾创下历史新高。

  在此背景下,国寿安保基金有8只股票型基金近三年涨幅超过10%,其中国寿安保智慧生活A近三年涨幅25.62%,年化回报12.15%;国寿安保中证沪港深300ETF近三年涨幅20.86%,年化回报5.96%。

  另一端,国寿安保基金也有10只产品近三年亏损幅度超10%,全部为灵活配置型基金和偏股混合型基金。其中,闫阳管理的国寿安保稳惠混合近三年亏损达38.36%,亏损幅度最大,在2067只同类产品中排第2000位。

  此外,国寿安保基金在新基金发行上的经历也较为“坎坷”,2025年仅新发2只产品且均延期募集;2024年8月3日,国寿安保盛恒平衡混合基金宣告成立失败;2024年1月成立的国寿安保高端装备基金中,1000万元为公司自购,仅4名员工合计认购26元。

  总体来看,国寿安保基金在权益类产品方面正面临业绩与规模的双重压力。一方面,权益类基金产品业绩“冰火两重天”,表现稳定性不足;另一方面,权益产品整体规模持续低迷,股票型及混合型基金总规模不足140亿元,与超过3200亿元的固收类产品形成巨大反差。

  合规风险叠加权益投资的“短板”,你认为国寿安保基金未来该如何发力?评论区聊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