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11月18日讯(编辑 刘蕊)美东时间周三盘后(北京时间周四早间),英伟达即将发布第三季度财报。作为AI领域的龙头股,英伟达的财报不仅仅体现这家公司本身的增长潜力,也被市场广泛视为AI行业发展的风向标,很可能会引发全球AI概念股股价的连锁反应。
尽管作为AI行业的“尖子生”,英伟达在过去两年多的财报表现从未让人失望,但在当下美股市场上对于AI泡沫的担忧愈发浓重之际,英伟达CEO黄仁勋能否扫清市场担忧,重振市场信心,值得行业投资者们密切关注。
又是一份满分答卷?
事实上,对于英伟达的财报数据本身,几乎没有分析师会给出悲观的预期——回顾英伟达过去10个财季的表现,英伟达的盈利表现全部都能超出市场预期。
英伟达总能在用一份份满分的财报答卷,来让分析师们惊呼其盈利能力突破想象。
而本周三的这份财报可能也不例外:据LSEG调查的分析师预计,今年第三财季(截至今年10月),英伟达每股盈利将达1.25美元,营收为549亿美元,同比增长56%。
分析师还期待英伟达能给出2025财年第四财季(截至明年1月)的业绩指引,预计该季度营收将达614.4亿美元,这意味着其增长速度有望重新加快。
杰富瑞和韦德布什的分析师在最近的报告中均表示,他们预计英伟达将"财报超预期并上调指引"。
"第三季度超大规模资本支出结果普遍超出预期,"韦德布什分析师写道,"更重要的是,大型超大规模企业几乎普遍表示预计未来时期支出趋势将增加,因为他们继续扩大投资以支持其AI计划。"
韦德布什分析师表示,来自微软、Alphabet和亚马逊等"超大规模企业"的支出增长,大部分似乎最终都流向了英伟达。在这样的背景下,英伟达的财报数字几乎不可能会不好看。
黄仁勋可能给出更多暗示?
值得一提的是,通常来说,英伟达在财报中通常提供未来一个季度的业绩指引。但黄仁勋在财报电话会上,很可能会对公司未交付订单规模及2026年整体前景的给出暗示,与之相关的一字一句都将受到密切关注——这不仅关乎英伟达自身的发展预期,也影响着整个科技行业的前景判断。
目前,LSEG调查的分析师预计,2026年英伟达的整体营收将达2867亿美元。
事实上,关于英伟达明年的营收情况,黄仁勋在上个月已经提前给出了暗示——黄仁勋10月曾在英伟达GTC大会上透露,2025年与2026年的AI核心芯片订单额合计已达5000亿美元。
过去四年,英伟达的季度营收已经增长近600%。黄仁勋10月的表态表明,英伟达对其下一代芯片周期的增长充满信心 —— 尽管增速或有所放缓,这也暗示人工智能热潮仍有发展空间。
值得一提的是,黄仁勋提及的营收数据涵盖了2025年迄今的收入、英伟达当前Blackwell GPU的销售额、明年Rubin GPU的销售额,以及网络设备等相关配件的销售额。
分析师在梳理黄仁勋讲话细节后得出结论:他的表态意味着,英伟达2026年的营收将显著高于华尔街此前的预期。
“英伟达的披露表明,其营收有望远超当前市场普遍预期,” 沃尔夫研究公司分析师克里斯・卡索在11月的一份报告中写道。卡索估算,根据黄仁勋提供的数据,英伟达数据中心业务2026年的营收可能比此前市场预测高出600亿美元。他对英伟达股票给出了相当于 “买入” 的评级。
AI行业是否已经过度支出?
尽管黄仁勋给出的订单数量鼓舞人心,然而,近期英伟达的股价表现却并没有反映出这一乐观情绪:自黄仁勋10月28日公布这一订单数量之后,截至目前,英伟达股价已经累计下跌了5%。
这一现象反映出投资者对人工智能热潮的持续争议——虽然以谷歌、微软和Meta等“七巨头”企业为首的大型企业仍在大量投入资金,用于发展大型云服务和人工智能实验室,但投资者们担忧,这些巨头是否在基础设施上已经过度支出了。
因此,在财报电话会上,AI行业是否存在泡沫、英伟达的下游客户们是否已经过度支出,将是投资者们希望黄仁勋回答的问题——当然,从黄仁勋过往的表态来看,他应该会回答“NO”。
“超大规模企业资本支出的增长,反映出人工智能领域‘永无止境的需求’,” 奥本海默分析师里克・沙费尔在本月早些时候的一份报告中写道。他对英伟达股票同样给出了 “买入” 评级。
美国银行分析师则表示,他们预计英伟达高管将向投资者保证其满足需求的能力,并强调该公司的盈利高增长前景,并扫清外界围绕AI支出的怀疑和担忧。
英伟达的战略合作和投资
本季度,英伟达在战略合作与投资方面动作频繁,分析师们也期待黄仁勋能在电话会上详细介绍这些合作的具体情况。
其中规模最大的一笔交易是,英伟达同意向 OpenAI(人工智能研究实验室)股权投资至多100亿美元,作为交换,OpenAI将在未来数年采购400万至500万块英伟达GPU。
此外,英伟达还同意向昔日竞争对手英特尔投资50亿美元,通过这笔交易,两家芯片制造商将展开合作,提升英特尔芯片与英伟达GPU的兼容性。
今年10 月底,英伟达宣布以10亿美元入股诺基亚,双方将合作把英伟达的GPU集成到诺基亚的蜂窝网络硬件中。同时,英伟达还在持续投资各类初创企业。
花旗集团分析师阿提夫・马利克在11月的报告中指出,英伟达的各项战略合作——尤其是与OpenAI的合作交易,将成为周三投资者关注的焦点。
“尽管市场对人工智能资本支出泡沫中债务与循环融资的构成存在担忧,但从根本上看,我们认为人工智能领域仍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 马利克写道。他对英伟达股票的评级也相当于 “买入”。
日趋激烈的行业竞争问题
目前,英伟达占据着全球人工智能GPU市场逾 90% 的份额。但在过去三个月里,其部分客户正日益推广自主研发的定制化半导体 —— 即专用集成电路(ASIC):例如亚马逊推出了自研的Tranium芯片,谷歌有TPU芯片,而OpenAI也计划与博通合作开发专属芯片。
花旗集团表示,黄仁勋在与分析师的财报电话会议上,通常会从整体角度阐述英伟达的观点,此次或许会详细说明公司如何看待日益激烈的竞争格局,而这正是投资者希望了解的信息。
中国市场面临的挑战
和之前几个季度一样,中国市场预计也将是黄仁勋在财报会上避不开的话题。
在政治风险环境下,分析师普遍认为,英伟达在中国市场面临的不确定性依然较高。伯恩斯坦(Bernstein)提供的数据显示,英伟达在中国AI芯片市场的份额预计将从2024年的66%降至2025年的54%,未来其市场份额可能进一步流失。
事实上,前述的所有英伟达业绩预测均未包含中国市场的销售额,包括黄仁勋所透露的5000亿美元订单额也不包含中国市场。
尽管英伟达面向中国市场推出了H20芯片,但在美国政府的出口管制下,英伟达在中国市场的所占份额实际上已经断崖清零。英伟达高管近期也对在中国市场实现可观销售额的可能性发表了较为悲观的言论,且尚未宣布H20芯片的继任产品。
以人工智能芯片的更新迭代速度来看,H20芯片已逐渐 “过时”。事实上,国产主要芯片开发商正迅速迭代产品。在多方激励下,国内企业纷纷部署国产AI芯片,分析师预计这一迭代速度将持续甚至进一步加快,并且这也可能对英伟达的定价权构成压力。
今年10 月底,当黄仁勋被问及是否希望向中国出售当前的Blackwell系列芯片时,他回答道:“我希望如此,但这需要特朗普总统来决定。”
而在周三盘后的财报发布会上,黄仁勋会否具体讨论公司在中国市场的前景,也将是投资者们关注的重点。